老头赶忙问:“你还要买翡翠?”
“有好的就买呀!”
“你只要高货?”
“嗯!低于你这种种水的我都不要。”
“那你不是要春色的吗?我弟弟家里有,我带你去看看。”
赵雯雯想,反正去外面摊子上或店铺里看,又是要一级一级的看,真正的高货他们一般是不会摆出来。
“可以呀!那你带我去看看吧!”
老头就带着她们母女出了门,去了大街上的一个店铺。
他跟店主叽里呱啦的说了一串当地话,店主就带着她们出了店铺,往一条巷子里去。
老头边走边说:“他是我弟弟啊!我们去他家里看料子,他家里有很好的春彩镯。”
没一会儿,就去到了老头的弟弟家,同样是一座带院子的房子,院子边上也有一溜琢玉的工作间。
老头的弟弟让她们去堂屋里坐着喝茶,他去拿翡翠出来给她们看。
赵雯雯看见他走向了院子旁边的一扇铁门,铁门上是很大的大铁锁。
他用腰上挂着的钥匙,打开了大铁锁。
推开铁门,进去了没多久,从里面捧出了一个盒子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
盒子打开后,也是一封封的手镯。
“你们只要春彩吗?其它料子的要不要看看?”老头弟弟问。
“我只要高货,冰种以上的我都可以看看,什么颜色的都行。要手镯、蛋面和造型简单的挂件,有高品质的珠串也要。”
“那好,那你们先看这些。”
他打开了一封手镯,确实是冰春彩的,春色浓郁,漂的绿色也很正,所以这两条手镯看起来特别的仙。
手镯圈口不大不小,是黄金圈口,也够宽够肉。
赵雯雯仔仔细细的看了之后,就让老板开价。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她成功的将这两条手镯也拿下了。
老头的弟弟又拿出一些挂件和蛋面让她挑,知道赵雯雯喜欢种水货,他还把前面店里最好的一条蓝水手镯拿来给她看。
然后,赵雯雯就又买了一条蓝水手镯和一些挂件、蛋面。
她真的觉得,在这个年代买高端翡翠,就跟捡漏一样的。
今天就只看了两家,就把时间花的差不多了。
赵雯雯说明天再去老头家里拿打磨的手镯和挂件,又向老头和他弟弟问了当地最有特色的饭店,就带着妈妈去吃晚饭。
第二天一早,赵雯雯轻轻摇醒熟睡的母亲:“妈,该起床了,我们去喝早茶,然后去翡翠市扬。”
赵妈妈揉了揉眼睛,窗外好像才蒙蒙亮。
她看着女儿已经穿戴整齐,正在检查那个装着几十万现金的真皮腰包。“雯雯,咱们今天还去啊?昨天不是买了挺多了吗?”
“妈,这才第二天。”赵雯雯帮母亲拿来衣服,“好货要慢慢挑,慢慢选,昨天咱们才买了两家的货。这里很多都是几代人做翡翠的,他们手里肯定有好东西。”
平洲的清晨带着潮湿的露气,母女俩走在石板路上,四周是挑着扁担的农民和骑着二八自行车的工人。
赵雯雯穿着洋气的红色衬衫,黑色长裤,特意把头发扎成了高马尾,还戴了一副墨镜,腰上系了个腰包。
她妈妈则是穿着在广州城买的衣服,背了个挎包。因为皮肤太白,两人看起来就不像是本地人。
娘俩慢慢悠悠的喝过早茶,才去了翡翠市扬。
翡翠市扬刚开市,摊主们正陆续摆出货品。
赵雯雯挽着母亲的手臂,轻声道:“妈妈,今天咱们重点看紫色和蓝色的料子,绿色的有很好的也要,我还想找两串珠串,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碰上。”
她妈妈点点头,她已经习惯了女儿的采购策略——只挑最好的,价格可以商量,但品质绝不能含糊。
她对翡翠是一窍不通,在她没来平洲之前,她都不知道高档的翡翠会这么好看。
走过一处摊位前,赵雯雯装作漫不经心地翻看着几只手镯。
突然,她的手指在一只淡紫色镯子上微微一顿。
这只镯子被随意地放在角落,摊主甚至没给它配个绒布垫。
“老板,这只怎么卖?”赵雯雯用带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问道。
摊主是个瘦瘦的中年男子,瞥了一眼:“那个啊,三百拿走。紫罗兰现在不好卖,大家都喜欢绿的。”
赵雯雯心头一跳,难道昨天自己的那对春彩手镯又买贵了?
“不应该,那对手镯上飘着非常漂亮的阳绿,而且紫色也比这个要浓郁的多。”
翡翠就是这样的,种差一分,价差十倍;色差一分,价差百倍。
这只镯子种水达到冰种,紫色虽然不浓但均匀淡雅,在后世被称为“茄紫”,价格至少六位数起步。
她故意皱了皱眉:“颜色太淡了,五十块钱卖不卖?”
摊主本想要个低价,好开个张,他被赵雯雯的这个还价给逗笑了。
“靓女,诚心要就好好还价,价格到了我就会卖,给我开个张……”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二百元成交。
赵雯雯从母亲挎着的小布包里数出钱,同时注意到隔壁摊位有个年轻人一直在打量她们。
也不知道是看她长得太好看?还是另有图谋?
“妈,咱们去那边看看。”她低声说,带着母亲往市扬深处走去。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母女俩以同样的方式收了四颗蛋面:两颗玻璃种无色,一颗冰蓝水,一颗阳绿。
都是体积稍大,品质还极高的精品,肉嘟嘟胖嘟嘟的,总共花费不到五百块。
中午在一家粥铺吃饭时,妈妈小声问:“雯雯,那个蓝水蛋面真值一百块?好是好看,但又不是绿色。”
“妈,您也觉得绿色好看呀!但您信我。”赵雯雯给母亲盛了碗粥,“这颗蓝水大蛋面三十年后能卖到六位数。咱们买的这些东西,将来能值几个亿。”
下午的收获更让赵雯雯惊喜。
母女俩慢慢的逛,一路上,赵雯雯还时不时的教妈妈一些看翡翠的方法和讨价还价的技巧。
在一家店铺不起眼的角落里,她发现了一块被随意丢弃的紫罗兰明料,约莫有烟盒大小。
料子表皮粗糙,但透过一个磨开的小窗,能看到里面鲜艳的粉紫色。
“老板,这块怎么卖?”她强压住激动问道。
“那个啊,”摊主是个满脸不耐烦的中年妇女,“瑕疵品,一百五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