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15 章 村作坊

作者:一猫一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东西开在在土石夯筑的乡道上,哐哧哐哧的,又吵、又颠簸、又灰。


    在拖拉机上对着人耳朵说话都得大声吆喝,不然根本听不清。


    颠簸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到了清河村。


    赵雯雯的辫子都快被颠散了,头发凌乱,还吃了满嘴的土灰。


    在拖拉机上,她也知道了另外的两个客户果然都是温商,一个要进货去京城,一个要进货去川蜀。


    几人在村公所下了拖拉机,村公所是一溜的土基平房,门口还有一块很大的夯土扬,夯土扬上堆了大堆大堆的甘蔗。


    这果真是村子里,一点都不带掺假的。


    不过这个年代,各地的城区面积本来就小,还是农村占多数。


    黄书记让人给他们倒了茶,看他们喝了水,又让刚才那拖拉机司机,把样品拿出来给客户看。


    就见那司机又叫了两个村民来,一共抬出来了十几蛇皮袋袜子样品。


    虽然他们的样子很是不专业,但赵雯雯和另外的两个客商也都仔细看了,这些袜子质量确实是好,织的细腻,还又软又厚。


    黄书记骄傲的介绍,说这是双线织的,用的是现在市面上相对较好的棉线和纱线。


    那个司机小哥还非常骄傲的说:“书记,这是我家织的,看看,我们家的质量好吧?”


    赵雯雯这时候算是明白过来了,这所谓的家家户户都织袜子,就是家庭作坊呀!


    赵书记又给他们报了袜子的拿货价,赵雯雯一听就后悔了,她后悔进货进早了。


    这里的价格,都比她从林老板那里的便宜,有些便宜三分之一,有些便宜了将近一半。


    赵书记给他们解释,这里的的确确就是家庭小作坊。


    改革开放前乌县就是极其贫困的农业县,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年里,才逐渐形成了产业规模。


    看着其他村都开始靠小商品发家致富了,他们村也想带领村民致富。


    所以他们村的新兴产业就是织袜子,几乎家家户户都织。


    但袜子织出来容易,卖出去就难了,因为现在乌县的袜子厂家可是不少。


    他们是村是后起的作坊,没有能力和那些先做的竞争。


    他们现在才刚起步,连在镇上马路市扬的展示档口都还没有。所以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会到镇上去拉客。


    因为这里是小规模作坊生产,虽然价格便宜,但赵雯雯和另外的两个客商还是担心袜子的质量会参差不齐。


    但黄书记说了,他们的质检非常的严格。只有通过了他们村干部的质检,才能卖给客户。


    本来就不能和工厂竞争,若是质量再不好好把控,那干脆就不用做了,继续鸡毛换糖得了。


    那两个温州客商都下了订单,但赵雯雯已经进了货,没钱再进,就只能等下一次了。


    但黄村长对她也非常热情,留了村公所的电话给她,让她下一次一定要来清河村进货,价格绝对比镇上市扬里的便宜。


    黄书记还留他们在村里吃了晚饭,然后又让拖拉机把他们送回了镇上,还叮嘱司机小黄,一定要把他们送回到住处。


    就这样,赵雯雯又坐着拖拉机回了招待所。


    回到招待所后,她又是洗头,又是洗澡,衣服只能拿出去抖一抖灰,因为她就没带换洗衣服。


    此后的两天,赵雯雯就在附近的公路市扬里转了转。


    用剩下不多的钱买了一堆帽子、围巾、手套、头花、准备带回去送人。


    还买了几个挎包,以后做起生意来收钱用。这里的小商品就算不是拿货价,但比起沈市来,还是便宜太多了。


    早知道就买隔一天的火车票,说不定还能和那王治国同一趟火车回家。


    她可不知道,王治国在返程的火车上,从车头找到了车尾,又从车尾找到了车头,都没看见赵雯雯。


    他心里别提有多失落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感到失落?


    三天后,赵雯雯扛着一个蛇皮口袋,坐上了回沈市的列车。


    这回程就轻松了许多,火车卧铺可比硬座要舒服太多了。


    回到沈市,赵雯雯扛着蛇皮口袋坐公交回到了家。


    到家后她首先是去厂里的公共澡堂子里洗了个澡,然后在家休息着等妈妈下班。


    赵雯雯从来不知道,到了这个年代,她竟然也能吃苦了。


    一个小姑娘扛着个蛇皮口袋挤公交,她是真的融入了这个年代,她的这个样子,也是这个人们年代的常态。


    妈妈下班回来看到了她,可是高兴的不得了,提着几天的心,也终于是放下了。


    第二天一早,赵雯雯先是去市扬边买了几个简单结实的货架,放在了自己的档口里。


    然后她又买了一包绿豆糕和一包酥糖,马不停蹄的去火车站找王治国。


    在乘警们值班的办公室里,王治国的同事告诉她,王治国跑车回来就回家休息了,这几天都不上班。


    赵雯雯又打听了王治国的家,然后就骑车去了他家。


    王治国家就在火车站附近的家属院里,他出去办事了,只有他媳妇儿在家。


    王治国的媳妇叫谢春花,是个典型的北方女人。长相普通,身材微胖,笑嘻嘻的,看着和蔼可亲。


    赵雯雯说明来意,说她在去南方进货的途中,受到了王治国的帮助。


    因为她牺牲的爸爸和治国哥哥算是战友,她就感觉特别的亲切,就想来他家拜访一下,认一认嫂子。


    谢春花一听,就把她热情的引进家。


    赵雯雯把礼物往她家桌上一放,就非常自来熟的和她聊了起来,两人一聊还就聊上了。


    中午,王治国出门办事回到家,就见赵雯雯正和他妻子一起在家做饭,两个人有说有笑的,赵雯雯还帮着他媳妇儿在洗菜。


    看到眼前一幕,王治国有瞬间的愣神,还有点不知所措。


    “你回来了,看什么看,家里来客人了,洗洗手,准备吃饭。”他媳妇儿笑着对她说。


    “治国哥哥,你回来了,我昨天回的沈市,今早办完事就去你单位找你。你单位同事说你休假了,我就想正好,来你家拜访一下嫂子,登门道谢,也算是认个门,以后好常来往,治国哥哥,你欢迎吗?”


    赵雯雯笑的真诚,话语也是大大方方的,王治国才算是放下了心。


    “欢迎,欢迎,咋会不欢迎呢!”他有些局促的说。


    “当然欢迎,像这么招人喜欢的妹子,嫂子别提多欢迎了。好了好了,菜差不多了,咱们吃饭吧!”谢春花高兴的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