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5章 枯骨遗言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洞窟内的空气仿佛在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枚黄金令牌上。


    与之前缴获的死士令牌相比,这枚黄金令的做工明显要精细得多,蝎子的形态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黄金中跃出,蜇人一口。黄金的璀璨与白骨的死寂,构成了一副诡异而震撼的画面。


    这枚令牌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天蝎”组织对这座赤玄铁矿的觊觎,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早得多,并且,曾有一位地位尊崇的高层人物,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封锁矿洞,将消息严密封锁。另外,立刻派人去请狄公过来。”朱平安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没有去触碰那具枯骨,也没有拿那枚金令。


    一个时辰后,狄仁杰在亲卫的护送下,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洞窟。他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是对朱平安点了点头,便径直走向那具枯骨,从随身携带的勘验箱中取出了手套和工具。


    这位大唐神探仿佛天生就是为解开谜团而生,周遭的一切都无法干扰他的专注。他先是仔细观察了枯骨的整体姿态,然后逐一检查了颅骨、肋骨、四肢骨骼,甚至连每一节指骨都没有放过。


    “主公,”狄仁杰站起身,摘下手套,“这具枯骨,骨骼完整,无任何刀剑劈砍或钝器击打的痕迹。关节处也无脱臼错位,可以排除死于打斗的可能。”


    他走到枯骨倚靠的石壁前,用手指轻轻敲了敲,又查看了周围的地面。


    “此地并无机关陷阱的痕迹。从骨骼的风化程度,以及他蜷缩的姿势来看,此人更像是……被活活饿死的。”


    活活饿死?


    众人心中一凛。一个“天蝎”组织的高层,武功想必不弱,心智更是过人,怎么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一直沉默观察的贾诩,此时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他没有看那具枯骨,而是抬头望了望众人进来的那条狭窄缝隙,又看了看周围堆积的塌方巨石。


    “或许,答案很简单。”贾诩的语气一如既往地慵懒,但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位金蝎使者,在深入探索矿洞时,恰好遭遇了那场大塌方。出路被堵,他被活生生困死在了这片宝山之中。”


    他伸手指了指那具枯骨:“他宁死都没有放弃这枚代表身份的令牌,可见他所承载的任务,以及这矿洞的秘密,何其重要。”


    这个推测合情合理,让众人不禁感到一阵唏嘘。任你权势滔天,武功盖世,在天灾面前,终究还是难逃一死。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放过任何细节的狄仁杰,突然“咦”了一声。他蹲下身,凑到枯骨旁边的石壁前,火把的光亮随着他的移动而摇曳。


    “主公,你们看这里。”


    众人闻声围了过去,只见在平整的石壁上,有一些极其模糊的划痕。若非狄仁杰眼力惊人,在光影交错间捕捉到那一丝异样,根本无人会注意到。


    那些划痕很浅,像是人用指甲在弥留之际,拼尽最后力气刻上去的。字迹潦草,断断续续,还夹杂着一些无法辨认的符号。


    “拓下来!”朱平安当机立断。


    亲卫立刻取来纸张和木炭,小心翼翼地将石壁上的字迹拓印下来。


    瑞王府,书房。


    灯火通明,气氛却比那幽深的地下洞窟还要凝重几分。


    朱平安、贾诩、荀彧、狄仁杰四人,围坐在一张桌案前,桌案上铺着那张从矿洞里拓印回来的宣纸。


    经过狄仁杰的整理和辨认,那些鬼画符般的字迹,终于被解读出几个模糊但信息量巨大的词语。


    “……背叛……”


    “……太子……”


    “……密令……”


    “……非我族类……”


    当最后一个词被辨认出来时,书房内的空气仿佛被抽干了一般,陷入了死寂。


    每一个词,都像一记重锤,狠狠敲在众人的心上。


    “太子?”荀彧眉头紧锁,率先开口,“是哪个王朝的太子?鸿煊?还是我们泰昌?”


    “‘背叛’?又是谁背叛了谁?是这位金蝎使者被他的同伴背叛,还是他背叛了他的雇主?”狄仁杰沉吟道,“至于这‘非我族类’,所指范围就更广了,可以是异族,也可以是……其他东西。”


    众人陷入了沉思,线索太少,每一个词都能引申出无数种可能。


    就在这时,一直闭目养神的贾诩,眼皮微微动了一下。


    “太子……背叛……”他低声念叨着,像是在回忆什么。突然,他睁开了双眼,一道精光一闪而逝。


    “主公,臣想起了一桩二十年前的陈年旧案。”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贾诩身上。


    贾诩缓缓说道:“二十年前,我们泰昌王朝,也有一位太子。他不是当今圣上的任何一个儿子,而是圣上的亲大哥,当时的太子。”


    朱平安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大伯父有些印象,只知道他死得很早。


    “太子天资聪颖,仁厚爱民,在朝野素有贤名,是众望所归的储君。”贾诩的语速不快,却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然而,就在二十年前,他突然被指控勾结北境的蛮族,意图谋反,颠覆朱氏江山。”


    “什么?”朱平安吃了一惊。


    “人证物证俱全。”贾诩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讥讽,“据说从太子府中搜出了与蛮族可汗来往的密信,以及蛮族的王袍。铁证如山,太子百口莫辩,被废黜圈禁。不出三月,便在圈禁之地……离奇暴毙。其母族,曾经显赫一时的陈皇后一族,也因此案受到牵连,从此一蹶不振。”


    书房内,落针可闻。


    一桩牵扯到皇位继承的惊天大案,即便时隔二十年,听来依旧让人心惊肉跳。


    贾诩的目光扫过桌上的拓片,最终落在了朱平安的脸上,一字一句地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猜想。


    “主公,您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座赤玄铁矿,正是当年那位太子无意中发现的惊天秘密?”


    “他本想将此宝藏献给国家,却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有人为了独吞这份功劳,或是出于更阴暗的目的,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杀了他,再给他栽赃上一个‘勾结外敌’的谋逆罪名。如此一来,既能除掉储君,又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个秘密据为己有。”


    “而那个泄露赤玄铁矿秘密给鸿煊王朝的人,根本不是什么内鬼,他很可能……就是当年参与了这桩阴谋的知情者之一!”


    轰!


    贾诩的这番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所有的迷雾,让所有看似无关的线索,在瞬间串联成了一条完整而可怕的逻辑链!


    枯骨遗言中的“背叛”、“太子”、“密令”,全都对上了!


    而那句“非我族类”,更是点睛之笔!这根本不是指外族,而是昭仁太子在绝望中,对那些颠倒黑白、残害手足的同族之人的血泪控诉——其心可诛,非我族类!


    一个问题随之浮现:谁,最有可能知道当年的秘密?谁,在当年的谋逆案中获利最大?谁,又有动机在二十年后,将这个秘密出卖给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