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6章 百年大计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书房内,烛火静静燃烧,将墙壁上的人影拉得细长。


    那张拓印着“背叛”、“太子”、“密令”、“非我族类”的宣纸,就如同一道无形的深渊,横亘在众人面前,散发着来自二十年前的刺骨寒意。


    贾诩的推测,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真相的大门,但门后那盘根错节、牵扯到皇权核心的阴谋,却让朱平安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他现在的实力,就像一艘刚刚造好的小船,而他的敌人,却是盘踞在京城那片政治海洋深处的庞然巨物。贸然冲撞,只会被吞得连骨头都不剩。


    良久,朱平安将那张宣纸缓缓卷起,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檀木盒中,亲手上了锁。


    这个秘密,连同那枚黄金蝎子令,必须被暂时封存。他需要时间,需要积蓄足以掀翻牌桌的力量。


    “此事,到此为止。赤玄铁矿列为最高机密,由戚继光将军亲率部队接管,任何人不得靠近。”朱平安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种好自己的地,走好自己的路。”


    众人心中了然,主公这是决定暂避锋芒,埋头发展了。


    压抑的气氛稍稍缓和,但每个人的心头,都压上了一块名为“张秉正”的巨石。


    就在此时,萧何抱着一沓厚厚的账册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几分喜色,又夹杂着一丝忧虑。


    “主公,好消息!”萧何将账册放在桌上,“景云、云安两县的秋收预估出来了。托了‘神肥’的福,今年粮食产量,预计比往年翻上至少一番!黑金交易所的粮仓,怕是都要装不下了!”


    这确实是天大的好消息,意味着景云之地彻底摆脱了粮食危机,有了发展的底气。


    “不过……”萧何话锋一转,指着账册上的另一组数据,“产量上来了,新的问题也暴露了。许多新开垦的田地,因远离水源,灌溉成了大问题。景云之地水网虽密,但河道淤塞,布局混乱,一处旱,一处涝,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潜力。我们解决了‘地力’,却卡在了‘水利’上。”


    一语惊醒梦中人。


    朱平安的目光从眼前的账册,移向了墙上那副巨大的景云全境地图。


    “传王景、荀彧议事。”


    半个时辰后,书房内再次坐满了人。这一次,议题不再是阴谋与杀机,而是关乎民生与未来的发展大计。


    王景,这位被朱平安从人才市场兑换出来的水利大家,此刻正站在地图前,眼中闪烁着一种技术人员特有的狂热与自信。他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摊开了一幅他亲手绘制的、更为详尽的水文地图。


    “主公,各位大人,”王景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道蜿蜒的蓝色线条,“卑职这两个月,走遍了景云、云安两县的山川河流,勘测了每一处的水文数据。景云之地,水系天成,但如萧何大人所言,未经梳理,犹如人体经脉堵塞,一身力气使不出来。”


    他的手指,最终在地图中央,画出了一条粗重的红色线条,这条红线如同一条主动脉,将两县境内所有主要的河流湖泊,全部串联了起来。


    “所以,卑职有一个大胆的设想——修建一条贯穿景云南北的人工运河,卑职称之为,景云大运河!”


    此言一出,连见多识广的萧何与荀彧,呼吸都为之一滞。


    他们凑到地图前,目光顺着那条霸道的红线移动。这条线北起景昌县的盘龙江,南至云安县的镜湖,沿途串联起十数条大小河流,几乎将整个景云之地的水网,彻底盘活。


    王景的声音带着一丝激昂:“此运河一旦修成,其利有三!其一,可彻底解决两县数十万亩良田的灌溉问题,旱可引水,涝可泄洪,使景云再无水旱之忧!其二,可成一条水上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货物,皆可由水路运输,成本十不存一,极大促进商贸流通!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将把景昌、云安两县,真正连为一体,人心、经济、政令,皆可顺流而下,景云之地,将固若金汤!”


    萧何与荀彧看着地图,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运河之上舟船如织,两岸良田万顷的繁荣景象。这个计划的魄力与远见,让他们感到由衷的震撼。


    震撼过后,是冰冷的现实。


    萧何轻轻敲了敲自己的额头,仿佛想让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王景先生,你这个计划……宏伟是宏伟,只是,这得花多少钱?动用多少人力?我这算盘还没拨,就已经快要冒烟了。以我们景云现在的财力,怕是……”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支撑不起。


    荀彧则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难题,他指着地图上那条红线穿过的一片片区域,神情凝重:“财可筹,人可募,唯独这人心与祖地,最是难移。运河沿线,规划所经之处,皆是良田。其中大半,都属于景云本地几大宗族的族田。这些宗族,在此地盘踞百年,族人众多,盘根错节,在乡里一呼百应,连官府都要让他们三分。要他们出让祖宗传下来的土地,无异于虎口拔牙。”


    景云之地的李家、赵家等宗族,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他们的势力渗透在地方的方方面面,族田更是他们的命根子,神圣不可侵犯。


    书房内的气氛,再次变得沉重起来。一个关乎未来的宏伟蓝图,却被“钱”和“地”这两座大山,死死地挡住了去路。


    朱平安一直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


    直到所有人都沉默下来,他才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灼灼地盯着那条红线。


    “钱,”他开口,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就从沈万三的交易所里来,从我们未来的商税里来。只要景云的经济能转起来,钱就能源源不断地生出来。”


    “人,”他继续说道,“就用‘以工代赈’。我们不强征劳役,我们给百姓一条靠力气吃饭的新路。修运河,管饭,还发钱。本王不信,那些被地主压得喘不过气的佃户,会拒绝这条活路。”


    他的目光扫过萧何与荀彧,最后落在了地图上那些代表着宗族势力的区域,眼神陡然变得锐利。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


    他伸出手指,重重地点在那条红线上。


    “这条河,关乎景云未来百年大计,是景云的命脉!谁敢挡,谁就是景云的罪人!本王,绝不姑息!”


    这番话,让书房内的温度仿佛都升高了几分。萧何与荀彧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心。他们知道,主公心意已决。


    会议结束后,朱平安将沈万三召了过来。


    “万三,你去替本王‘拜访’一下李家、赵家那几位族长,探探他们的口风。姿态放低一些,就说本王想跟他们商量,无论是拿钱买,还是用上好的官田换,条件都可以谈。”


    第二天,沈万三回来了,一张善于生财的圆脸上,此刻却满是无奈和一丝掩饰不住的怒气。


    “主公,那帮老顽固,油盐不进!”沈万三一躬身,苦笑道,“他们联合起来,异口同声,土地乃祖宗基业,一寸都不能让!其中,势力最大的李家族长李德海,更是当着我的面放话……”


    沈万三顿了顿,学着那李族长的语气,一字一句道:“想动我李家的地,可以!除非,从我等的尸体上踏过去!”


    话音落下,书房内的空气,瞬间冷冽如冰。一场围绕土地的激烈交锋,已然箭在弦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