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9章 好戏开场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命令一下,整个景云地界便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悄然运转起来。


    次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景昌县的百姓就被一阵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惊醒。只见一队长矛林立、甲胄鲜明的士兵,在戚继光的亲自率领下,自军营而出,穿城而过,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晨曦中拉出一条长长的金线。


    队伍大张旗鼓,旗帜招展,一路向着黑风山的方向浩浩荡荡而去,那股肃杀之气,让沿途的百姓纷纷退避,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是要打仗了?”


    “看方向,是去黑风山,那不是座废山吗?”


    “听说了吗?瑞王爷在那山里发现了宝贝,派兵去看守呢!”


    流言,就像被风吹起的蒲公英种子,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景云的每一个角落里生根发芽。


    消息传回京城,四皇子朱承岳的府邸内,他听着探子的回报,一掌拍在桌案上,满脸喜色几乎要溢出来。


    “好!好一个朱平安!我就说他哪来的底气,原来是走了狗屎运,找到了宝藏!”朱承岳在房中来回踱步,眼中满是贪婪与嫉妒,“父皇真是偏心,这等祥瑞,合该由孤来掌管!传令下去,再派精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潜入矿山,给孤把那‘异宝’的真面目探出来!”


    他以为自己抓住了朱平安的命脉,却不知自己正兴冲冲地扑向一张早已为他准备好的空网。


    黑风山下,陆柄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四皇子派来的一批批探子,自以为身手高明,或飞檐走壁,或土遁潜行,手段百出。但在那些伪装成樵夫、猎户的锦衣卫眼中,他们就像是黑夜里的萤火虫,清晰得有些可笑。


    往往是他们刚找到一个自以为绝佳的潜入点,脖颈处便会贴上一柄冰冷的短刃,或是眼前一黑,就被套上了麻袋。锦衣卫们甚至觉得有些无聊,抓这些“飞蛾”比抓兔子还简单。


    按照贾诩的吩咐,这些人被抓后,并未审讯,也未杀害,只是被敲晕了关押在山中隐秘的地牢里,等待着他们的主子发现自己的人手正在一个个凭空消失。


    螳螂们正忙着扑火,而真正的黄雀,却在另一处地方,展现出了他们截然不同的耐心与判断力。


    皇家农场。


    那伙神秘的黑衣人对黑风山的热闹景象置若罔闻,他们的目光,死死地锁定在这片看似平平无奇的田地上。他们不相信唾手可得的“宝藏”,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逻辑推导出的事实。


    在他们看来,能让瑞王崛起的根基,绝不可能是一座虚无缥缈的矿山,而更可能藏在这片被严密守护的土地之下。


    此时的农场内部,一场无声的奇迹正在上演。


    徐光启亲自督造的育种暖棚内,温暖如春。一排排整齐的育苗盘里,那些被朱平安寄予厚望的土豆和红薯,已经破土而出。嫩绿的藤蔓舒展开纤细的腰肢,贪婪地吮吸着光照和水分,每一片叶子都仿佛用最上等的翡翠雕琢而成,充满了旺盛到令人心惊的生命力。


    负责照料的农户们,每每进入暖棚,都得小心翼翼地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些“神苗”。


    而在暖棚之外不远处的另一块试验田里,则是另一番光景。


    老农孙伯正蹲在田埂上,满脸愁容地看着自己那块地。他严格按照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法子,精挑细选了日子,恭恭敬敬地将种子埋下。可十几天过去了,地里除了几根杂草,依旧是光秃秃的一片,连个芽的影子都没见着。


    他偷偷瞥了一眼不远处那座冒着热气的暖棚,又看了看自己这片寂静的土地,第一次对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老理儿”产生了动摇。几个跟着他一起干活的老伙计也是唉声叹气。


    “孙大哥,你说……咱们是不是真的错了?”


    “别胡说!”孙伯梗着脖子,嘴上却没什么底气,“地里的东西,哪有这么快就长出来的?那徐大人用的,都是些歪门邪道,长出来的东西,指不定有毒!”


    话虽如此,但他们看向暖棚的眼神里,那份混杂着好奇、不解与敬畏的情绪,却是怎么也藏不住了。科学的力量,正以一种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颠覆着他们固有的认知。


    农场外的暗处,陆柄正利用四皇子那些探子制造的混乱作为掩护,将锦衣卫所有的精锐力量,都集中用在了反向追踪那伙“黄雀”身上。


    这些黄雀实在太过狡猾,他们从不走寻常路,行动路线毫无规律,甚至会故意留下错误的痕迹来误导追踪者。但锦衣卫,毕竟是大明最锋利的暗刃。


    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蹲守与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一名经验最老道的锦衣卫校尉,终于在一处“黄雀”们短暂停留过的隐蔽山坳里,发现了一个微乎其微的线索。


    那是一小块从靴底脱落的干泥,泥土本身并无特殊之处,但在阳光下,泥块中几粒比沙子还细小的红色晶体,却反射出异样的光泽。


    这块不起眼的泥土,被层层包裹,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王府。


    书房内,烛火通明。


    陆柄将那块泥土呈上,狄仁杰取来清水,小心地将泥土化开,用细长的镊子将那几粒红色矿物夹出,放在白色的宣纸上。


    贾诩和荀彧也凑了过来,三位顶尖的智囊,围着几粒微不足道的尘土,神情前所未有的专注。


    “此物色泽赤红,质地坚硬,非本地所有。”狄仁杰观察了半晌,首先做出了判断。


    荀彧的眉头紧紧锁起,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到书架前,从一堆厚厚的卷宗中抽出一本《天下郡国利病书》,迅速翻阅起来。


    “找到了!”荀彧的手指停在其中一页,上面绘制着泰昌王朝与周边各国的矿产分布图,“此物,名为‘赤铁砂’,是冶炼精钢的一种重要辅料。其色、其质,与书中记载别无二致。而这种矿物,纵观整个元至大陆,只有一个地方盛产——”


    他的声音沉了下去,一字一顿地说道:“鸿煊王朝,云州铁矿。”


    此言一出,书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抽空。


    鸿煊王朝!五大王朝中,与泰昌素有摩擦,国力强盛的邻邦!


    贾诩那双总是半眯着的眼睛里,寒光一闪而过:“能从千里之外的鸿煊,调派如此精锐的探子,悄无声息地潜入我景云腹地……这绝非寻常江湖势力或地方官府所能办到。”


    一个可怕但又最合理的推断,同时浮现在三人的脑海中。


    “鸿煊皇室!”


    荀彧的脸色变得无比严肃,甚至带着一丝苍白。他从怀中取出一份被火漆密封的情报,这是他通过自己多年经营的渠道,刚刚收到的密报。他将情报递给朱平安,声音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王爷,若真是鸿煊皇室,那恐怕……就和此人有关了。”


    朱平安接过情报,拆开火漆。薄薄的纸张上,只有寥寥数行字,但其中一个名字,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狠狠地砸进了他的眼帘——


    鸿煊三皇子,赵景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