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7章 与民同心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孙伯这一声喊,如同在滚油里泼进一瓢冷水,场面瞬间炸开了锅。原本还只是好奇观望的农户们,此刻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汇成了一片嗡嗡的声浪。


    他们信瑞王,那是从鬼门关把他们拉回来的活菩萨。可种地这事,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营生,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就像天上的太阳东升西落一样,不容置疑。现在这位徐先生的做法,确实是太离经叛道了。


    “孙伯说得对啊,哪有往好地里掺沙子的道理?”


    “是啊,那草木灰可是好东西,直接撒地里当肥就成了,烧它干嘛?”


    “还有那些读书郎,拿个尺子量来量去,地是量出来的吗?是靠天吃饭,靠手伺候出来的!”


    一时间,质疑声四起,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萧何与荀彧站在朱平安身后,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民心可用,亦可反噬,尤其是在这种关乎生计的根本问题上,稍有不慎,便会动摇刚刚建立起来的威信。


    徐光启站在原地,面色平静,只是扶了扶自己的衣袖,并未言语。他知道,此时此刻,他这个外来者说再多,也不如主公一句话管用。


    出乎所有人意料,朱平安脸上没有丝毫怒意,反而露出一丝笑意。他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亲自走下了临时搭建的高台,穿过人群,径直来到了孙伯的面前。


    他没有居高临下地质问,而是像个晚辈请教长辈一样,微微躬身,和声问道:“孙伯,您老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本王敬重您。您能仔细说说,为何觉得徐先生的方法不妥吗?”


    朱平安这个举动,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堂堂的瑞王爷,竟然对一个老农如此礼遇。


    孙伯也没想到王爷会是这个态度,原本憋着的一股劲顿时泄了三分。他见王爷问得真诚,便也把心一横,竹筒倒豆子般地说了起来:“王爷,不是老汉多嘴。您看,这育苗的土,讲究的是个‘纯’,他非要掺沙子,这不是让肥力漏了吗?还有那草木灰,老天爷的恩赐,他偏要用火去烧,这不是把里头的精气神都烧没了吗?”


    他越说越激动,指着远处学生们正在搭建的简易棚子:“还有那个,老汉听他们叫什么‘暖棚’,说是怕苗子冻着。王爷啊,庄稼哪有那么娇贵的?不经风霜,如何长得壮实?这全是些闻所未闻的歪理邪说,是在折腾土地,糟践您好不容易得来的神种啊!”


    孙伯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周围的农户们纷纷点头附和,显然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朱平安耐心地听完,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他转过身,面对着成百上千双眼睛,朗声说道:“孙伯说得有理,大家伙儿的顾虑,本王也明白。经验,是咱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贝。但新事物,咱们也不能看都不看,就一棍子打死,对不对?”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魄:“所以,本王今日,就在这里,跟大家打个赌!”


    “打赌?”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


    “没错!”朱平安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最后落在孙伯身上,“咱们就把这块地一分为二。一半,就请孙伯您,带着几位经验最足的老把式,用咱们祖宗传下来的老法子种。另一半,由徐大农令带着学堂的学生,用他的新法子种!”


    他伸出一根手指,高声道:“秋收之时,咱们当着所有人的面,挖出来,称一称!若是徐农令的新法子,收成不如孙伯的老法子,本王,朱平安,亲自向孙伯和所有景云的父老乡亲赔罪!并且,所有参与劳作的人,本王双倍补偿你们的损失!”


    话音落下,全场一片死寂。王爷竟然拿自己的名誉做赌注!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朱平安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但若是……新法子赢了!”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本王只有一个要求,从明年起,景云全境,上至王府的官田,下至每一户百姓的私田,都必须按照徐大农令的方法耕种!孙伯,你,可愿意做这第一个推广人,带着大家伙儿,奔个好日子?”


    这番话,有情有义,有理有节,更有一股让人无法抗拒的豪情。


    孙伯被朱平安的气魄和话语中的诚意深深震慑住了。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王爷,那双眼睛里没有半分戏谑,只有对未来的笃定和对百姓的期盼。他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何曾受过这般看重?


    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孙伯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涨得通红,他梗着脖子,大声应道:“好!王爷金口玉言,说一不二!老汉我……就舍命陪君子了!要是新法子真能让大伙儿多打粮食,老汉这张老脸,不要也罢!”


    “好!”朱平安大笑一声,亲自上前扶住孙伯的胳膊,“一言为定!”


    “王爷千岁!”


    “瑞王千岁!”


    短暂的寂静之后,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这场公开的赌约,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王爷为了种地,竟然跟一个老农民打赌,这份尊重,比给他们多少赏赐都来得实在。他们仿佛看到的不是一场简单的耕种比赛,而是一个崭新未来的开端。无论输赢,他们都彻底认定了这位把他们当人看的王爷。


    于是,景昌县城南的皇家试验农场,出现了一副奇特的景象。


    农场东边,徐光启身着儒衫,却挽着袖口,亲自带着一群景云学堂的学生。他们严格按照图纸,划分田垄,测量间距。有的学生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调配肥土,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充满了理性的光辉。


    农场西边,孙伯则赤着脚,踩在松软的泥土里。他带着几个同样经验丰富的老农,嘴里哼着古老的农谚,凭借着手感和眼力,侍弄着土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与土地的默契,仿佛在与一位老友对话。


    两条截然不同的风景线,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了同一个丰收的希望,开始了各自的耕耘。


    几天之后。


    瑞王府的书房内,灯火通明。朱平安正在听取萧何关于各项事务进度的汇报,就在此时,房门被轻轻叩响。


    “进来。”


    陆柄的身影如鬼魅般闪了进来,他一身黑衣,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与平日的沉稳不同,他今夜的脸上,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凝重。


    他快步走到朱平安面前,单膝跪地,从怀中掏出一份用火漆密封的密报,双手奉上。


    “王爷,”陆柄的声音压得很低,却透着一股寒意,“锦衣卫在皇家农场外围,发现了数名身份不明的探子,行踪诡秘,绝非普通蟊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