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时光。
京城的空气中,那股因贪腐大案而起的肃杀之气尚未完全散尽,又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微妙。官员们上朝时,脚步都比往日轻了些,眼神交汇时,也多了几分探究与揣测。
这日早朝议事完毕,群臣正待散去,皇帝朱乾曜的贴身大太监赵福全却捧着两卷明黄的圣旨,缓步走到了丹陛之前。他那略显尖细的嗓音在寂静殿内响起,带着一丝特有的宫廷韵律:“陛下有旨——”
百官闻言,纷纷垂首肃立,心中各自打着算盘。
赵福全展开第一道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六皇子朱平安,查办户部贪腐一案,功绩卓著,为国库挽回巨额损失,朕心甚慰。特赏黄金万两,锦缎百匹,以彰其功……”
听到此处,不少官员暗暗点头,心道这赏赐倒也丰厚,足见陛下对六皇子的看重。朱平安依旧面无表情,仿佛这泼天富贵与他无关。
然而,赵福全话锋一转,声音依旧平稳,却让殿内气氛陡然一紧:“然,财政核查处设立,本为一时权宜。如今事毕功成,为免六皇子权大招忌,滋生不必要的揣测与非议,朕决定,即日起,撤销财政核查处,所有卷宗归档内阁。望六皇子体察朕心,继续为国效力。钦此!”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落针可闻。
赏赐是实实在在的黄金白银,可这收权,更是毫不含糊的釜底抽薪!刚刚还觉得六皇子圣眷正浓的官员们,此刻都有些发懵。这操作,着实让人看不懂。
太子朱承泽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又迅速恢复了古井无波。二皇子朱承煊眼中精光一闪,若有所思。四皇子朱承岳则是毫不掩饰脸上的玩味。
赵福全并未给众人太多品味的时间,紧接着展开了第二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三皇子朱承玉,贪腐一案中,负有御下不严之责,致使朝廷蒙受损失。念其尚且年少,亦有悔过之心,从轻发落。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三月,钦此!”
这道圣旨一出,更是让百官大跌眼镜。
三皇子朱承玉虽不是主犯,但牵扯之深,人尽皆知。本以为少说也得是个圈禁降爵的下场,谁曾想,竟只是罚俸加闭门思过?这简直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雷声大雨点小,与前几日那股要将贪官污吏一网打尽的雷霆之势,判若两人。
朱承玉本人更是如蒙大赦,惨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连忙叩首谢恩:“儿臣……儿臣谢父皇隆恩!”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
两道圣旨宣读完毕,赵福全收起圣旨,躬身退回皇帝身侧。朱乾曜面沉如水,淡淡道:“退朝吧。”
群臣行礼散去,各自心思复杂。这圣旨里的玄机,够他们琢磨好几天的了。
朱平安回到六皇子府时,天色已近午时。
府内正厅,萧何、陆柄、典韦、许褚等人早已等候多时。他们自然也听说了今日早朝之事。
萧何率先开口,他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忧虑:“殿下,臣明白陛下有平衡朝局,安抚百官之意。但如此轻易收回核查处之权,等同自缚手脚,不仅寒了有功之人的心,更会让我等在接下来的博弈中陷入被动。此举,弊大于利啊!”
陆柄亦是面色冷峻:“三皇子罪责不浅,却只罚俸闭门,轻描淡写。反倒是殿下,有功却被收权,名为赏赐,实为压制。长此以往,谁还敢为朝廷尽心办事?”他掌管锦衣卫,见惯了阴私手段,对这种明升暗降的把戏,心中自是有一股无名火。
典韦和许褚二人更是闷葫芦一般,只是那紧握的拳头和隐隐鼓动的太阳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满。他们不懂什么朝堂权谋,只知道自家主公受了委屈。
一时间,厅内气氛压抑至极。众人皆为朱平安感到不值,那股查案成功后的喜悦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胜利后却遭遇当头一棒的憋闷与困惑。他们不明白,为何功劳赫赫的殿下,不争不辩,就这么轻易地接受了这看似不公的安排。
与属下们的激动愤慨不同,朱平安却显得异常平静。他缓步走到主位坐下,端起侍女奉上的清茶,轻轻吹了吹浮沫,浅啜一口,仿佛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一切,都不过是寻常小事。
他越是平静,萧何等人心中便越是焦急。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贾诩,慢悠悠地从角落里踱了出来,他那双细长的眸子扫过众人,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意:“诸位稍安勿躁。依老夫看,陛下此举,并非针对殿下,反而有三重深意。”
众人闻言,皆将目光投向贾诩。
贾诩不紧不慢地伸出三根手指:“其一,为平衡。殿下此次锋芒太露,户部大案牵连甚广,朝中不少势力都因此受损。陛下若再对殿下大加提拔,恐会引起更大的反弹,不利于朝局稳定。撤销核查处,轻罚三皇子,都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安抚人心。”
“其二,为考验。”贾诩顿了顿,看向朱平安,“殿下年少有为,能力卓绝,陛下自然看在眼里。但为君者,不仅要有雷霆手段,更要有容人之量,受屈之能。此次明升暗降,亦可看作是陛下对殿下心性的一次考验,看殿下是否能沉得住气,是否会因此心生怨怼。”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贾诩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凝重,“为保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随之。殿下如今声望日隆,已然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陛下撤销核查处,收走的,是殿下手中那柄最锋利的、摆在明面上的剑。这并非不信任,而是怕殿下羽翼未丰,便先成了众矢之的,反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贾诩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原本义愤填膺的陆柄等人渐渐冷静下来,陷入了沉思。
他们细细品味贾诩的话,再联想到陛下平日的行事风格,以及朝堂上那错综复杂的局势,顿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原来,这看似不公的圣旨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深沉的帝王心术。
而更让他们心惊的是,殿下从头到尾都表现得如此平静,仿佛早已洞悉了这一切。这份超越年龄的政治智慧和定力,让他们愈发敬佩和信服。殿下,并非看不懂,而是早已了然于胸,甚至可能……早有预料。
想通了此节,众人心中的郁结之气顿时一扫而空,那股因“胜利后的失败”而带来的压抑感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与一丝隐隐的兴奋。
诚如贾诩所言,真正的棋局,或许才刚刚开始。陛下收走了明面上的剑,但殿下真正的力量,又岂是区区一个财政核查处所能概括的?
萧何抚须沉吟:“文和先生所言极是。陛下用心良苦。”
陆柄也点了点头,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如此说来,我等更需谨慎行事,不可辜负陛下的暗中维护,更不能让殿下陷入险境。”
朱平安放下茶杯,看着众人神情的变化,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团队。能打硬仗,更能经受住考验,看透迷雾。
“文和所言,正是本王心中所想。”朱平安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父皇的棋局,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今日之退,是为了明日更好地进。诸位,打起精神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洞察一切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某个关键节点。
众人闻言,精神皆为之一振,齐声应道:“谨遵殿下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