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这么改火药,能行吗?

作者:罄竹难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日一早,朱雄英去见了一下太子朱标。


    意思是,看看能不能给他搞一些草木灰肥料。


    这自然是小事。


    朱标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弄好肥料后,朱雄英换上一身便服,未带过多随从,径直前往位于京师西侧的宝源局。


    宝源局。


    远远的,朱雄英就感受到一股浓烈的硝烟味扑面而来。


    这味道很不好闻,有些怪异。


    除了硝烟味,其中还夹杂着金属熔炼的特有味道。


    朱雄英带着内侍,缓步走去,隐约看到,高大的院墙将整个宝源局圈了起来,墙体被烟熏得黝黑,院墙内不时有黑烟升腾而起,直冲云霄。


    虽然说,朱元璋已经不是很看重火器的发展了。


    但宝源局,仍然是大明朝的禁地之一。


    周围戒备森严,卫兵林立。


    这里,可和东宫的清雅宁静完全不同。


    面对这些守卫,朱雄英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把朱元璋赐下的圣旨拿了出来,守卫的卫兵见状立刻跪下,然后放行,并一路将他引至宝源局内。


    宝源局,就是当今大明朝制造火器、火药的部门。


    整个宝源局内部显得很喧嚣、嘈杂,炉火熊熊,匠人挥汗如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


    数十个巨大的熔炉一字排开,火光映照着工匠们黝黑脸庞,火药坊内,工匠们研磨、混合着原料,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刺鼻气味。


    “宝源局的监正、司丞呢?让他们过来。”朱雄英看了一眼身旁的内侍道。


    内侍闻言,向着深处而去,不多时,就见两人脚步匆匆的赶了过来。


    “臣,宝源局监正吕昭,见过殿下。”


    “臣,宝源局司丞徐祺,见过殿下。”


    吕昭白发苍苍,看起来已经五六十岁了,面色黑乎乎的,很显然已经在宝源局工作很久了,经常受着烟熏火烤,徐祺是看起来稍微显得年轻一些,白白净净的倒像是个书生。


    此时监正吕昭跪在地上,他心中感到疑惑。


    皇长孙,为何会突然驾临宝源局?


    司丞徐祺也是同样的想法,宝源局这种地方,皇长孙殿下来作甚?


    “嗯,起来吧。”朱雄英见两人行礼,微微点了点头,然后从怀中取出一道明黄的圣旨。


    “本宫奉皇爷爷旨意,前来宝源局,担任都指挥使一职,负责统筹宝源局大小事宜。”


    吕昭与徐祺对视一眼,虽然心中微顿。


    这件事情,他们倒是早就听闻了。


    不过虽然之前已经有过消息传出,陛下让皇长孙担任宝源局都指挥使,但当亲眼看到圣旨时,他们还是感到些许的疑惑。


    他们再次躬身行礼,恭敬地接过了圣旨。


    “不知殿下此番前来,有何吩咐?”


    吕昭小心翼翼地问道,他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他怕这皇长孙殿下,对某些火器产生想法,想要玩玩之类的,毕竟抛开身份的话,朱雄英就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啊,这么大年纪的孩子喜欢刀枪棍棒,火铳大炮,也很正常。


    朱雄英不知吕昭心中想法,他收回圣旨,开门见山道:


    “我此来,是为了改良宝源局的火药,当今火药配方陈旧,威力不足,我准备重新调配,以提升其威能。”


    朱雄英的话一出口。


    吕昭与徐祺面面相觑。


    那脸上的表情,可谓是精彩极了。


    他们之前便听闻,朱元璋特赐皇长孙都指挥使一职,可以全权调动宝源局。


    他们本以为,这只是陛下对皇长孙提出的新制度的一种激励和赏赐,做做样子罢了。


    一个八岁的孩子,从未离开过深宫,恐怕连火药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改良火药?


    可没想到,朱雄英竟真的要动真格的。


    这就有些麻烦了。


    火药、火器可不是小事,一旦伤了,他们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殿下,这火药之事,非同小可。”


    “稍有不慎,便会...”


    吕昭话说到一半,便顿住了,他不敢继续往下说,但话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他担心朱雄英在宝源局出了什么意外,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朱雄英明白这吕昭的顾虑。


    他淡笑一声,道:“我知道你们的担忧,但现在我大明朝的火药已经落后了很多,火药改良关乎大明国力,不容有失。”


    “你们不必乱想,只管配合便是。”


    朱雄英的话语虽然稚嫩,但这话语中的语气,让吕昭与徐祺无法反驳。


    他们只得硬着头皮,恭声应道:“遵命。”


    唉。


    吕昭与徐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心中无不叹气。


    他们当然不信一个八岁的孩子能懂火药。


    但。


    圣旨在此,皇命难违。


    想了想,吕昭忍不住再次劝说,“殿下,火药乃是国之重器,配方皆有定数。”


    “若贸然更改,恐生变故......”


    朱雄英打断他们的话,“火药必须改革一下,若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又如何能使得火药发展,岂不是始终要落后下去?二位无需多言,只管配合本宫便是。”


    朱雄英知道这两个家伙心中什么想法。


    不就是认为自己年纪小。


    又没有见过火药。


    根本不可能改良成功吗?


    好巧不巧,前些时日在朝堂上,很多文武百官也是这么认为的。


    见朱雄英如此坚持,两人也只能作罢,尽皆躬身。


    “将宝源局现在所用的火药,取一份过来。”


    吕昭与徐祺不敢怠慢,立刻命人去取。


    不一会,一名匠人便端着一个木盘走了进来,盘中放着一个陶罐。


    朱雄英扫了一眼陶罐,让匠人打开。


    这火药,色泽呈现出来一种灰黑色,


    其实肉眼就能看出来,质地很粗糙,颗粒更是大小不一,显得极为不均匀。


    这算是最原始的黑火药了。


    火药起源于唐朝,最早由炼丹术士在无意中发现。


    到了宋朝,火药才被正式应用于军事,也就是在诸多军事战争中,利用火药,诞生出了各种火球、火蒺藜等原始火器。


    到了蒙元时期。


    火器技术传入欧洲,并被欧洲人加以改进。


    而到了现在的大明朝,火器技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出现了火铳、火炮这些威能更加强大,更显得先进的火器。


    不过,现如今大明朝的火药技术确实已经落后了。


    也浮现出来很大的致命的缺陷。


    目前大明朝的火药的配方比例,全凭匠人的经验和感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就导致了火药的威能极不稳定,时而强劲,时而疲软。


    朱雄英看着陶罐里的火药,心中清楚,这种粗糙的火药,不仅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黑烟,影响射手的视线,其威力也远未达到极限。


    “你们一个是监正,一个是司丞,也清楚这些年来对外战争草原部落,或者对付倭寇的过程中,由火药产生的问题吧?”


    朱载壡看向吕昭和徐祺,问道。


    闻言,吕昭思索片刻,声音响起:“殿下,目前我大明军队所使用的火器,主要有火铳和火炮两种。”


    “火铳,便是单兵使用的火器,分为手铳、三眼铳等。其威能有限,射程不过百步,且装填速度缓慢,常常需要与冷兵器配合使用。”


    “而火炮,则是攻城拔寨的利器。现有的火炮,多为洪武年间所铸造,威力尚可,但射程和精度都不足。且火炮的铸造工艺复杂,耗费巨大,难以大规模列装。”


    “火药的威能,直接影响着火器的表现。我大明朝现在所用的火药确实存在了些许的问题,比如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不仅影响弓弩手的视线,也暴露了我军的位置,且火药的配方全凭经验,每一次调配出来的威能都有所不同,极不稳定。”


    吕昭说到这里,徐祺很合时宜的补充了一下:“确实,其实现在火铳的威能,不足以穿透敌军的厚重铠甲;火炮的威能,也难以一击摧毁坚固的城墙。”


    “在与北元残部的骑兵作战时,我军的火器,往往只能起到震慑的作用,而无法真正形成杀伤。”


    “殿下,我等也曾尝试改良火药,但始终不得其法。这火药,仿佛已经到了瓶颈,再难有所突破了。”


    两人说完,皆感到无奈。


    大明火器的现状,确实很尴尬。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说句好听的,勉勉强强使用,有的时候确实比刀剑更有用。


    说句难听的,有的时候用起来,还不用刀剑呢!!


    朝廷现在不关注火器,宝源局现在的工匠们,也无力改变,因此现在火药威能,沦落到了这种地步。


    朱雄英听完两人的介绍,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现在宝源局,火药的具体制造方法,给我讲一下。”


    吕昭与徐祺对视一眼,徐祺对于这更了解一些,虽然心中很想劝朱雄英,收了改良什么火药的心思,但人家毕竟是皇长孙,人家说啥是啥吧。


    “回殿下,我大明朝现在的火药制造,需要准备硝石、硫磺、木炭三种原料,木炭用柳木烧制,硫磺从市面上采购,硝石则是由专人负责熬制,不过这三样原料,倒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全凭经验和手感。”


    “然后就是原料的粉碎和研磨了,宝源局工匠将这三样原料用石臼捣碎,再用筛子过滤,但颗粒大小不一,粗糙得很;然后,将三种原料,以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最后便是将混合好的火药,加入适量、原料提纯的水,进行拌和,再用木棒反复捣实,最后晾晒干燥,唯一感觉有问题的,可能就是整个过程全靠匠人的经验,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范。”


    闻言,朱雄英不禁颔首,


    就是因为徐祺所说的感觉有问题的地方,确实是真的有问题的,才导致现在大明朝所制出的火药每次威能都有所不同。


    有时候威力强劲,有时候却弱得可怜。


    他心中了然。


    这就是最原始的黑火药制造方法,没有任何改进的地方,如此粗糙的制造方法,怎么可能不限制大明的火器威能?


    朱雄英没有再多说什么,他随即淡声道:


    “所以,现如今大明火药之所以威能有限,根源在于三个方面。”


    “原料不纯、木炭不精、工艺粗糙。”


    吕昭与徐祺闻言,面面相觑。


    皇长孙殿下,该不会真的要改良火药吧?


    问题,确实能够寻找出来。


    但改良。


    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朱雄英也不多说其他的话,看了两人一眼,直接把新型火药的制造方法,道了出来:


    “你们接下来就按照我所吩咐的,命令工人去做。”


    “硝石方面,原本是从硝土中提取,但这样的话,其中杂质甚多,纯度太低,根本无法爆发出真正的威力,所以需要让硝石更加纯净。”


    “把硝石用草木灰与沸水熬煮,过滤后便可得到清液,在将这清液倒入硝土浸泡的汤水中,便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待沉淀之后,再将清液取出,熬煮至结晶,便可得到如针状的精纯硝石,其纯度远胜以往。”


    这就涉及到了部分化学反应了,但这个时代科学都还没有诞生呢,更何况化血了,朱雄英也没有想着和两人讲清楚其中的原理。


    “硫磺就更简单了,直接研磨的话,其中多有杂质,燃烧时自然会影响火药的威能;采用陶罐将其密封加热,使硫磺化为蒸汽,再凝结成粉,便可得到近乎纯净的硫磺,没有丝毫杂质。”


    “至于木炭,现在所用之木炭,碳化不均,粉碎后直接使用,确实无法让火药充分燃烧;以后采用铜制闷烧炉,控制火候,让木炭在恒定温度下炭化,如此得来的木炭,不仅质地更轻,而且更容易燃烧,至于木料,可用麻秆制炭,此物纤维紧密,炭化后效果更佳。”


    吕昭脸色微顿。


    徐祺更是狐疑。


    这。


    真的行吗?


    能有用?


    怎么看殿下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像真是那么一回事似的!!


    该不会,真的有用吧?


    不。


    不可能。


    这么说吧,就算是太子殿下或者陛下亲自来,说这些步骤,他们都不会认为有用的,所谓术业有专攻,人家皇家人玩的是治国,每天研究的也是治国,而不是火药。


    火药是工匠们研究的。


    至少要深谙此道几十万的老工匠,白天黑天的研究,可能才能研究出来一些新得!!


    两人面容上的不信之色,朱雄英能察觉的道。


    这并不要紧。


    他们信也好,不信也罢。


    最终都要乖乖的去做。


    自己是皇长孙,是大明朝未来的第三代君王,根本不需要像普通人证明什么,只要他说有用,这些人就需要给他去试!


    可惜。


    系统奖励他的[新型火药制造手册],是烙印在他脑海中的知识,而非一本真正的册子,不然的话都不用这么麻烦。


    随即朱雄英又给这两个家伙,简单讲了讲火药的制造方法。


    现在的火药制造方法,其实也有很大问题。


    通常来说,目前的火药是研磨成粉,然后直接混合。


    这样燃烧起来虽然迅猛,却也容易炸膛,威力难以控制。


    在现如今大明朝的工艺下,想要提升火药的威能,最简单的就是‘颗粒化’。


    将火药制成颗粒。


    湿润的火药糊,用木模压成饼状,再用铜刀切成大小均一的小块,最后阴干,这样制成的颗粒火药,燃烧起来,便可由表及里,缓慢而稳定地释放威力。


    如此,便可有效降低炸膛的风险,同时增强火器的推力。


    原本朱雄英还想说一下火药的保存问题,比如现在保存火药,是用生漆涂抹火药外层,耗费甚巨,不如换成用蜂蜡与松脂熔融,将火药颗粒包裹。


    这样的话,成本更低,防水性也更好,可保火药历久弥新。


    但想了想,在这里说没什么意义,最终如何保存是需要皇爷爷做主的,还是让他们两个好好的把新型火药给炼制出来在说保存的事情吧。


    朱雄英这边已经说完了。


    吕昭与徐祺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确实对朱雄英所说的内容感到不信。


    感觉荒谬,天方夜谭。


    但心中,又有些不得不承认。


    这些方法听起来,嘶....似乎真的有那么点道理啊。


    “殿下,您所说的这些,闻所未闻啊。”


    “确实...这些方法,从未听闻过,也从未想过,这,真的可行么?”


    吕昭和徐祺刚说完这话,朱雄英索性直接从怀中拿出朱元璋赐予他的圣旨。


    慢慢质疑去吧。


    我没时间,为你们解释疑惑。


    到底有没有用,这火药威能是否能得到增强,炼制出来就知道了。


    “二位,这是皇爷爷的圣旨,我身为宝源局都指挥使,有权全权调动宝源局的一切事务。”


    “我所说的方法,你们只需要照办便是,至于结果如何,自会有皇爷爷来评判。”


    朱雄英语气平淡。


    吕昭与徐祺看着圣旨上的大红印章,心中一顿,已经不敢继续质疑了,这位皇长孙殿下把圣旨都给拿出来了,那就不是在跟他们商量,而是在下达命令。


    害。


    现在只能照办了。


    就算明知道可能没用,但照着做就是了,只是可能会浪费不少的火药啊...


    可惜了。


    “臣遵旨!”两人齐声应道。


    脸上写满了无奈。


    “嗯。”朱雄英颔首,随即就开始给他们分配任务。


    他让吕昭负责硝石的提纯,讲了讲‘灰淋法’的原理与步骤;让徐祺负责硫磺的净化和木炭的烧制,画了一下铜制闷烧炉的草图,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图纸制作。


    “至于火药的混合与颗粒化,我会时常过来查看的。”朱雄英给两人的任务分配完毕,便没有再多做停留。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火药的改良需要时间。


    他一直待在这里,意义不大。


    朱雄英离开宝源局后,没有回东宫。


    而是直接去了工部。


    今日父亲朱标已经许诺了,让工部给他运送一批合适的肥料。


    他需要催促一下。


    肥料需要尽快运送过来,也就五六亩地而已,能用多少肥料?今天就必须给他运送到东宫。


    这样,才好让东宫后院的那些土豆和红薯,能够快速生长出来。


    等肥料运输过来,在有着‘农作物成长催化药剂’,估计很快土豆和红薯就能收获了。


    把这东西献给皇爷爷朱元璋,恐怕皇爷爷的嘴能笑裂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