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3章 为何不从我赵家进货

作者:坐稳了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次日一早,满腔热忱的王安就带着部下启程了。


    众人一路疾行,走了十多天的功夫,终于抵达了目前受灾最严重的沧澜郡。


    但饶是王安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可当亲眼所见之时,眼前的景象还是惊得他倒吸一口凉气。


    这边的灾情,比他预想的更为严峻。


    昔日良田几乎化为了沼泽地,受难的灾民因为人员太多无处安置,只能蜷缩在高地临时搭建的窝棚里。


    加之长日以来,吃不饱穿不暖,这些灾民眼睛里几乎已经没光了。


    就连听说了有京城来的大官前来治水,他们也只是呆呆愣愣的缩在原地看着。


    王安从踏入城门起,一路走来,已经是看的很多,也听了很多。


    心中不由得一阵绞痛,静也渐渐理解了郑遂为什么要推行新法。


    若是一直按照原先的路子行进下去,这水患还不知道多久才能治理成功。


    届时又不知道有多少灾民要流离失所,一旦过了秋天入了冬,饿死冻死的更是比比皆是。


    天灾之下,朝廷若没有雷厉风行的手段,只怕是要激起民愤,闹出大乱来了。


    王安抵达了临时住所后,也顾不上接受当地官员的拜见,更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郡守、县吏及当地有经验的河工,出示圣旨,与他们细细讲解了陛下指点的水利新法。


    众人听说这所谓新法,也是有些震惊。


    这种办法,他们当真是闻所未闻。


    也不知道是在小地方待久了,不知道,大齐发展的太快,跟不上节奏,还是实在无能接受,底下众人脸上个个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不过当地的官员倒是也没有反对。


    自从闹了水灾之后,他们几乎昼夜不休的忙碌了将近一个多月了,可不仅这水患没有解决,城里的灾民却越来越多。


    即便他们每日施粥,还能勉强平息民怨,但实则他们也觉得自己个儿的脑瓜子就提溜在裤腰带上过日子,实在是担惊受怕。


    这会儿即便也觉得这法子实在是过于耸人听闻,倒也乐意一试。


    王安也是雷厉风行,次日一早便亲自督率招募来的民夫,在一段溃堤风险最大的河道旁,开始了藤石笼的编造。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


    王安还是准备的太少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连编个藤石龙也如此复杂。


    黑鳞藤韧性虽足,但表面滑腻不易捆扎,兵部和工部派来的工匠对编织大型网状结构经验不足,第一个藤石笼耗费了大半天才勉强成型,放入水中后却因固定不稳,很快被湍急的水流冲得有些松散。


    民夫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声开始响起。


    “王大人,这…这东西能行吗?看着不如石头垒的结实啊。”一个老河工忍不住提出质疑。


    王安额头上不禁冒出冷汗:“此法乃…乃高人指点,必有其妙处。初试生疏在所难免,大家多加练习,熟悉藤性便好!”


    言罢他便亲自挽起袖子上前,与工匠一同研究如何改进捆扎手法。


    不知不觉间,汗水和河水已经混合在一起,浸湿了官袍。


    不过好在效果还是喜人的。


    虽然一开始有点艰难,但经过几次尝试之后,他们也渐渐找到了编织技巧,很快那些河工们便都熟悉了上手的流程,开始紧跟着王安的节奏编造了起来。


    王安看着众人还算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抱怨苦又怕累的,心中终于松了一口。


    这会儿只觉得口干舌燥,便转头对自己手下的小吏招了招手,想让他给自己端碗水来。


    然而水碗刚送到手中,还没来得及递到嘴边,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阵乌泱泱的声音。


    王安转头看过去,只见竟是几个身穿绫罗绸,生的肥大肚圆的中年汉子带着家丁模样的人朝这边走了过来。


    王安忍不住皱起了眉。


    怎么觉得来者不善呢?


    见到他们来,身边的工人和协同处理水患的官吏们竟然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上的动作,甚至隐隐有种大气儿都不敢喘的感觉。


    王安正疑惑之时,旁边忽然传来一个小工细弱的声音。


    “大人,那些人都是当地的豪绅。”


    沧澜郡内,有几家豪强,以最大的地主赵家为首,几乎结成了一个联盟,也可以理解为京城皇商们会组建的商会。


    这几家历来把持着沿河肥田,还经营着石料、木材供应的买卖。


    如今朝廷推行治水新法,大量使用就地取材的黑麟藤,无疑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王安不禁皱起了眉。


    这藤蔓放在往常原本是不值钱的,可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小地方更讲一些人情世故之类的道理,而王安一来就直奔治水,全然不顾其他。


    这几个人,只怕就是来讨说法。


    为首那个就是赵家的家主赵明,他走上前来倒是还算客气的,对着王安拱了拱手行了礼。


    但转而就开门见山的说道:“王大人,这黑鳞藤生于险峻之处,采集不易,恐耗费民力啊。况且,往年加固堤坝都是用我们赵家石场的青石,坚固耐用,何必舍近求远,用这不甚可靠的藤条?”


    王安知其来意,心下稳了稳神,便正色回复道。


    “陛下心系灾民,命本官因地制宜,以解燃眉之急。藤石笼若成,既可省去远程运输石料之费,又能快速加固堤防,利国利民。至于采集藤蔓,本官自有安排,不劳费心。”


    那家主碰了个软钉子,王安又口口声声的说这是皇帝的命令,那赵家家主就算是在当地再怎么厉害,可也不敢直接和王安较量。


    但也不代表他就能这么落败而归。


    他转头便给身边其他一同来的几个家主递了个眼神。


    其中一人瞬间会意,直接上前来说道。


    “王大人,这藤蔓终究是藤蔓,经不起风吹,受不了雨淋的。怎可用来治水呢?”


    王安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那你的意思是要质疑陛下的命令了?你有多大的胆子,又有几个脑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