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3章 死生之道

作者:蜗享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昨日,他终究是等来了姗姗来迟的西岭村村民。


    他没有耽搁,立刻将众人安置于几处相邻的宅院,号召他们与车队的两什兵卒一同,动手掘筑防御工事。


    挖掘沟壑,削制木刺,搬运村中遗留的拒马加固……


    总归也是让歇脚地方除了围拢的车阵,还有了个更加像模像样的外围防护。


    此刻,再度回到这座孤城之外。


    赵钟岳愣神的看了会儿城墙,才强行压下心头的纷乱思绪,转向李煜。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因紧张而有些干涩,却故作镇定道。


    “大人,学生准备好了。”


    “我们这就进城吧!”


    那紧绷的下颚,与故作昂然的姿态,无一不在宣告着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李煜颇为诧异,忍不住上下打量了赵钟岳几眼,只随口安抚了一句。


    “钟岳,能有此决心就好。”


    他没有说些破坏气氛的话,因为那确实不合时宜。


    等上了城墙,赵钟岳自己就会明白。


    ......


    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赵钟岳手脚并用,费力的爬过护城沟,再被人用粗绳帮着拽上城头时。


    他微喘着气,看着城墙之上,空空荡荡,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方才的满心觉悟,竟像一拳打在空处,无处着力,陡然化作了一扬空。


    倒是令其颇感几分啼笑皆非的怅然。


    他本以为是一扬龙潭虎穴的豪赌,却不料前路早已被人铺平。


    哪有那么多惊心动魄,有的只是按部就班。


    不过转念一想,可得享荫庇,那倒也没什么不好。


    李煜不知何时已重新持弓在手,声音将他从思绪中拉回。


    “钟岳,书信予我。”


    “是,大人稍待。”


    闻言,赵钟岳也是赶忙从怀中掏摸着装封的书信。


    “书信在此,学生已然按大人之言,写好首尾。”


    “家父看过之后,必然能知晓其意。”


    “快则今日晌午之后,慢则不过明日。”


    “他们必会想方设法,到衙前坊西侧院落接应!”


    ......


    “你看那边,是不是多了些人影?”


    这次,赵府高阁放哨的两人,倒是将城墙上的变化,发现的及时。


    毕竟同时值岗的人数已经从一人变两人。


    往日里,赵琅对他们偶尔的瞌睡偷闲,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时节,家仆们不生异心,就算是不错了。


    敏感时期的很多事情,真的只能小惩大诫,轻拿轻放。


    但昨日入院之旗,却让他不敢再如此。


    赵琅思虑之后,还是特意把人选又改做赵府家仆与官府差役各选一人,一班合计两人搭伙。


    一日两班轮调,他们又互不相熟,反倒可互作督促,专注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话音刚落,一道黑影破空而来。


    直到飞矢袭近外院,二人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


    那名值哨差役脸色一变,“快,我们得下去回禀!”


    “城外来人今日又射了一箭!”


    一旁赵府家仆,也是陡然想到了什么,遂分工明确道。


    “好,你先去回禀,我去催人寻箭!”


    这次,他们两人看得清楚,那新飞来的一支飞矢,无疑正是从城墙上的人影当中而来。


    明其来源,二人也算是在老爷和大人们面前,都能有个交代。


    昨日那单独值哨的家仆,就因为疲懒耍滑,没能及时察觉,被揪了出来。


    好在因未能造成大错,罚的不是很重,只是短其一家定粮两日。


    可在这光景下,断两日口粮,就是要让全家老小饿肚子,更是要让他长记性。


    前车之鉴犹在,这也是二人不敢互作掩护的缘故。


    差役携了家小来投,自不必多说。


    而那家仆,亦是家生子,在府内各有家小。


    偷奸耍滑的后果,是全家跟着挨饿受怨,里外不是人,他担不起。


    ......


    不多时,前院飞箭书信,被众人于一处草丛中搜寻找到,直接转递至了赵琅手中。


    信封上,是再熟悉不过的字迹。


    ‘儿,赵钟岳书’


    看着书信上的署名,赵琅一时百感交集。


    喜于得悉嫡子安然无恙,且就在城外,有情也。


    然苦于其复涉险地,不智也。


    自家人最知自家事。


    赵钟岳那胸中读过的几本书和那些花拳绣腿,赵琅一向都了然于胸。


    纵使来了,他又能济得什么事?


    怀着忐忑的心思,他打开了书信。


    ‘......儿未留沙岭,携贞儿投了顺义李大人。’


    ‘忝为大人幕宾,接手一些堡内琐事。’


    信的前半段,赵钟岳详述了自己与妹妹贞儿的近况,字里行间,那份自得几乎要溢出纸面,仿佛已然脱胎换骨。


    以及随行的两个家仆之事,都简短提及。


    ......


    信至中段,话锋一转。


    ‘儿深感为商之痛,处处低人一等。’


    ‘有财而不得着锦,有业而不能广置。’


    ‘只能空献家财,勉得庇护。’


    随后真情吐露,赵钟岳剖白心迹。


    ‘逢此乱,儿自知身份低微,才能浅薄,进则无能为首,治民自保。’


    ‘退,也难保家中亲友周全。’


    ‘思来想去,投一明公,为其羽翼,搏一前程,不失为佳策。’


    说是投效,实际上也是自陈利害。


    不投李煜,难不成他再跑回来,投了张承志,和他一起同享苦难?


    还是投了姑父李铭,等着看他老死咽气?


    他也没得挑。


    赵琅对他的选择不置可否。


    路都是自己选的。


    商贾,最惯于做的,本就是以小博大的冒险。


    ......


    直到后半页,才终于到了正话。


    ‘李大人亟需进城一叙,关及抚远满城生死。’


    ‘亦有望救我赵府满门于绝城。’


    ‘然,我等于城墙远观坊门,东坊门至今洞开,难知坊内近况,不敢妄动。’


    ‘愿父亲权衡利弊,速遣人手,前往衙前坊西侧院落接应,务必竭力而为。’


    信的末尾,语句沉重示警。


    ‘若......未得接应。’


    ‘箭在弦上,亦不得不发。’


    ‘届时......恐为夺城之事殃及。’


    是的,李煜直言表示过。


    若是无法与城内之人沟通串联。


    为了顺义和沙岭两堡军民的生路,他还是会想方设法的进行下去。


    鸠占鹊巢之事,拖不得了!


    只是那样,城里的活人,他可就顾及不上了!


    生死,需由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