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2章 旗中意

作者:蜗享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呜——’


    伴随着轻微的呼啸声。


    一根羽箭冷不丁的从天而降。


    ‘笃’的一声,羽箭投入房梁瓦片,带着几块碎瓦一溜儿从屋顶滚落了下来。


    “谁?!”


    一名巡院的官差浑身一僵,血液仿佛瞬间冻结,张口便要嘶吼。


    “有敌——”


    他的喊声刚冲到喉口,一只手就死死捂住了他的嘴。


    巡防队中的年轻差役孟百山反应最快,是他赶忙伸手扯住了那人,语气急促。


    “王哥,可不敢乱喊啊!”


    “会祸事的!”


    被称为王哥的官差瞳孔骤缩,方才的惊骇瞬间化为彻骨的后怕。


    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坊内,那些游荡的尸鬼还没清剿干净。


    坊外,更是成群结队。


    这一嗓子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百山说得对,是......是为兄冒失!”


    “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他声音发颤,扫过周围同伴们投来的冰冷责备视线。


    眼神中满是乞求,得到大家的默许点头,才松了口气。


    他赶紧岔开了话题,指着那支断箭。


    “快,我们快去后头,把情况禀报给班头!”


    如今呐,他们一家老小每日定粮,那都是有数的。


    赵府虽富裕,却也不是无底洞。


    犯了过错,也没人打骂,只是直接减你定粮。


    严重了,被赶出去自生自灭也并非不可能。


    只是当下还未有这般典例,就仍不得而知。


    所以,那人也只有求得同行众人的包庇,才能明日不至拖累家小挨饿。


    当然了,作为代价,他定然也是要分出些口粮,以作封口。


    ......


    通过这一小插曲。


    赵怀谦步履匆匆,手里紧紧攥着一截断箭,以及其上缠绕包裹的一面小旗,来到后院。


    “老爷,方才前院的弟兄们照例巡视,却出了些变故,急忙回禀了过来。”


    他发出的动静,惊动了正在闭目养神的赵琅。


    赵琅眼皮未动,双手仍在身前缓缓划动,完成着最后一个收势。


    他所练,乃是早年从朝廷所立道观的正规入册道士处,学来的修身之术。


    据说长练久学,可通畅筋骨,延年益寿。


    也就在众人口中有了个最简单直接的名字,长寿功。


    至于能不能真的长寿,那倒无从验证。


    但在这人心惶惶的时日里,确实能助他摒除杂念,守住一方心静。


    ‘呼——’


    赵琅双手平胸下抚,悠长的吐息声随着动作的节奏反复。


    一连三次,他才撤去架势,睁开了眼睛。


    如此每日一课,也能抛去烦闷,浑身畅快。


    “什么变故?”


    他一边张开手臂,任由一旁的婢女为他披上外袍,用绣巾擦拭额角的细汗,一边问道。


    赵怀谦立在一旁,直到婢女们悄然退下,才敢上前一步,将手中之物呈上。


    “老爷,方才此箭被人射入府中,不知来历。”


    “断箭上另有一物,乃一面旗帜。”


    赵琅眉头微挑,伸手接过。


    “ 哦?拿来我看。”


    端详片刻,赵琅眉头更紧。


    “这旗上,乃是李字。”


    这个旗……好生眼熟。


    “嗯......”


    赵琅沉吟。


    青边,黑边,二者有何差别?


    一股怪异的希冀之感,纠缠在心头,久久不散。


    赵怀谦好奇问道。


    “老爷,这是何意?”


    赵琅没有应声,因为他也不确定。


    军中之物,对他们而言,都是有些陌生。


    据说军中旗号,规矩繁多,差一丝一毫,便是天壤之别。


    商贾、差役,如何能懂得这军中旗帜的繁杂道道?


    “怀谦。”


    “即刻去寻张百户,过来一叙。”


    “就说老夫有要事相商,十万火急!”


    “老夫当面问问,他应该能明白这面旗帜的含义。”


    ......


    半刻钟后,张承志也是匆匆带人从外面的街巷折返回来。


    “四方认旗?”


    灯火下,张承志只瞥了一眼,便道出了此物的名堂。


    赵琅问道。


    “张大人,老夫也只知,这应是我家姻亲李氏之物。”


    “可此物究竟代表什么?还请赐教。”


    一面认旗,被用这种方式射入府中,是个什么意思?


    真让人捉摸不透。


    张承志略加沉吟,却也不好妄加猜测。


    他拿起那面小旗,指尖在有些破损的旗面边缘缓缓摩挲。


    他没有完全正面回答,只能是把军中认旗的重要意义略加陈述,叫他们自己寻思个所以然来。


    “赵老爷,此旗我们确实都见过,是顺义堡那位年轻百户,李煜的标下认旗。”


    说到李煜,赵琅和赵怀谦才恍然大悟。


    这一认旗规格的细处差异,当时他们倒激动之下,也没能太过留意。


    张承志放下小旗,解释道。


    “军中有个铁律.......旗在人在,旗失人亡。”


    “战阵之上,一直都是这么个道理。”


    “持旗之人,轻易不会离身,更遑论投射出去?”


    “若是他们特意把旗投入城中......依在下揣测,至少也该有取旗之意。”


    赵琅正捋着胡须,闻言手上一抖,揪下好几根,疼得他一咧嘴。


    可他也顾不上失态,颇为急切的追问道。


    “如此说来,当真是有意入城?”


    张承志只能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个,我倒也不敢笃定。”


    “兴许,也只是提醒我们,他们就在周遭?”


    张承志紧跟着,给出了最稳妥的建议。


    “总之,我们加强戒备巡视,总不会错的。”


    “府内高阁再多安排些人手瞭望,总能看到些蛛丝马迹!”


    赵琅想了想,也是认可的点头,“也好。”


    “今夜起,老夫便将高阁顶端驻留的仆役,从两人增至四人。”


    “日夜不停,细细观察城内外的新动静。”


    这件事,像一针强心剂,在这衰颓光景下倒是颇为振奋人心。


    就连多日忧愁的张承志也一样。


    因为在今夜会面,他竟是都忘了继续催促,有关征召大户家仆的事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