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1章 一府三山

作者:蜗享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老爷!老爷!”


    一个家仆连滚带爬,神色惊惶中又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狂喜。


    他从高高的藏书阁楼上一路冲下,踉跄着穿过庭院,直奔后院书房。


    死寂。


    这是赵府连日来的主旋律。


    谁都知道,太大的动静会引起那些疯子的狂躁。


    此刻,这死寂被他压抑不住喜意的低声细喊扰乱。


    他甚至顾不上任何礼仪,一把推开了那扇虚掩的房门。


    “老爷!官兵!是官兵啊!”


    家仆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形,压抑的声音里是藏不住的喜意。


    现在这时候,城中能有变化,本身就是最好的消息。


    “小人在阁楼上放哨,亲眼瞧见了!”


    “南坊那边……有成队官兵正在和那些鬼东西搏杀!”


    “老爷您听!刚刚南边那么大动静,这才刚消停不久!”


    书房内,一个面色蜡黄、眼窝深陷的中年男人猛地抬起了头。


    正是赵府家主,赵琅。


    连日的尸乱围困,让他寝食难安,整个人都脱了相。


    若非当年妹妹嫁给了那百户李铭,赵家借着这层关系,在短短十几年内建起了这高墙大院,恐怕也早已被城中游荡的尸鬼灭门。


    “官兵?你确定吗?!”


    这仆役笃定道,“小的瞧见他们身后挂了旗,跟咱们以前在边墙见到的官兵背的差不多,就是颜色不一样!”


    “房屋遮掩,小的也瞧不清人数。”


    “但他们不少人都披了甲!肯定是官兵,老爷!”


    赵琅的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迷茫,随即被巨大的惊喜所淹没。


    “官兵?!”


    他喃喃自语,声音抑制不住地颤抖。


    “哈哈哈!天不绝我赵家!”


    赵琅猛地一撑书桌,豁然起身!


    ‘砰!’


    身后的太师椅被他带翻在地,发出一声巨响,但他浑然不顾。


    赵府够大,这点动静,还惊动不了府外游荡的疯子。


    他几步冲到家仆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衣领,声音嘶哑地追问。


    “看清了多少人?旗号是什么?打到哪了?!”


    一连串的问题,彰显着他内心的激动与焦灼。


    “这......小人实在是不清楚啊老爷,就在南坊西北角的民宅那儿!”


    被问蒙了的仆人,只能一个劲儿摇头。


    这位在乱世中勉力维系一府安危的家主,眼中的狂喜又如潮水般退去,迅速冷却,化为审慎与凝重。


    他松开了家仆,摆了摆手。


    “不……先别管这些。”


    赵琅转头,对门外闻声而来的侍女厉声下令。


    “立刻!去把舒小姐、岳少爷,还有……赵怀谦,都叫来后院书房!”


    “让他们都来后院书房议事!”


    “快!”


    时局危急,赵琅叫出的这三个人,代表着构成如今护卫赵府安危,来源各不相同的三股人手。


    ……


    书房外的庭院里,几名仆役婢女,脚步杂乱地分头跑向大院各处。


    平静的赵府之内,一时间各处都陆续有脚步声在向书房集中。


    片刻之后,人已到齐。


    “舅父,可是出了什么事?”


    李云舒一身劲装走入书房,身姿挺拔,眉宇间自带一股英气。


    腰间还挂了把雁翎刀,单手扶着。


    她身后,两名沉默的披甲锐士如铁塔般矗立,身上的扎甲和腰间的环首刀,无声地宣告着他们远超府内家丁的战力。


    他们是百户李铭留给女儿的护卫家丁,是真正的百战之兵。


    两名甲士始终默默护卫在小姐身后。


    “父亲,孩儿已将外院巡务暂托刘管家!”


    随后,是赵琅的亲子赵钟岳。


    他手按刀柄,神色急切,身后跟着几个持刀执弓的壮硕家仆。


    这些人都是赵家走私塞外所需,培养的亡命之徒。


    大多都是赵府之中的家生子,此种危局,皆被武装起来。


    家仆们手持兵刃,便成了护卫赵府的中坚。


    这些家仆是赵府之中,人数最多的武装。


    赵琅对赵钟岳身后为首的家仆沉声道:“不用都过来凑热闹,你速带人回去值守,小心戒备!”


    “是,老爷!”


    那家仆立刻抱拳领命,带着人又往前院折返,行动干脆利落。


    而最后一拨人,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家主!小人闻讯,马上就赶来了!”


    为首的,正是抚远县的班头赵怀谦。


    他脸上堆着精明的笑,眼神却四处游移。


    他身后跟着的两个差役抱团行动,或畏缩,或紧张。


    三人手中拿着供职用的皂刀,铁尺,也是刚从巡守的岗位过来。


    这都是赵怀谦那一班当中的差役。


    当晚情形不对,富户居多的衙前坊是城中最后起乱子的。


    他们这几户差役,都在衙前坊里住得近,便搭了伙儿,往赵府逃命。


    这伙儿死里逃生的差役,共计有七户,七个差役当下自然而然的围拢在了班头赵怀谦的手底下。


    在班头赵怀谦眼中。


    有粮,有刀,还有高墙大院的赵府,已经是他能投靠的最近选择了。


    好歹也算是远亲,有那么点儿情分在。


    果然不出所料,看在赵怀谦傍晚提前来报信儿的份上。


    赵府老爷,赵琅,在动乱延伸过来之前,把他们收留了进来。


    代价,便是在这大乱当中为赵府出力,换取一家老小的活命口粮。


    赵怀谦瞧着赵琅催着家仆回去巡府,也是识趣的赶忙朝身后的差役们叮嘱。


    “弟兄们,你们也回去院墙守着,就别来凑热闹了。”


    ......


    赵琅见赵怀谦知趣,赶走了闲杂人等,也不再多说什么。


    然后,他没有废话,直接让那报信的家仆将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又说了一遍。


    “你来讲,再讲一遍!”


    “......”


    话音刚落,书房中顿时哗然。


    “爹!真是朝廷的援兵到了?”赵钟岳又惊又喜。


    赵怀谦眼珠一转,连忙拱手道:“恭喜老爷,贺喜老爷!有官军入城杀尸,我等便高枕无忧了!”


    唯有李云舒,秀眉微蹙,清冷的声音响起。


    “舅父!”


    “卫所兵马的甲胄制式、军旗颜色,我平日里见得多了,最是清楚。”


    “方才听这人描述,这支‘官兵’的旗帜颜色并不统一,这说明……他们至少是两股以上的兵马合流。”


    她一句话,让书房中的几人更加兴奋。


    赵琅的眼睛里精光一闪,死死盯着李云舒。


    “舒儿,你的意思是……”


    李云舒轻轻摇头,目光望向南边的坊市,那里面似乎还隐隐传来连绵的嘶吼。


    “舅父,不管这官兵是何来历,是不是朝廷援兵。”


    “这可能是我们逃出这座死城的唯一机会!”


    “这样的机会,错过了,以后只怕就再难有第二次了!”


    在场四人中,李云舒是最坚定的出城派。


    她的牵挂,都不在这儿!


    何况,不出城,确实早晚会困死在这儿。


    有水如何?有粮又如何?


    难道在城里度日,还能不烧柴造饭吗?


    坐吃山空,死地也!


    赵琅和他儿子赵钟岳,还有那班头赵怀谦,三人面面相觑,一时竟没人接话。


    赵氏父子都是指着守家护宅,保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等官兵收复失地。


    毕竟,府里有太多的妇孺老弱。


    怎么逃?


    总不能一群男人抛妻弃子,独自逃命吧?


    赵氏若没点过人的家德与胆气,当初一介商贾之女又何德何能,能对了百户李铭的胃口,入了他的眼?


    李云舒又何故愿和这样的母族亲戚往来?


    这都不是没有缘由的。


    而班头赵怀谦,他着实是比较迷茫的。


    这世道,连以后怎么活他都没想明白。


    出不出城有什么区别,万一城外也全是这东西呢?


    在这儿,一家子好歹还有吃有喝,出去了他又能有什么指靠?


    抚远县如同信息孤岛,对外界的情况早早就断掉了。


    他们当中,不论是谁,都对外界情况一无所知,只能是谨慎地固步自守。


    这选择或许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稳妥的一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