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章:现代管理学的唐朝实践

作者:过年打酱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兄弟们,今天咱们来开个大会!”


    林浩搬了个小木凳,站在科学院的正中央,手里拿着根树枝当指挥棒。


    “有了马先生的资金注入,咱们科学院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干了!但是!”


    他重重地敲了敲地面,“钱多了,不代表可以乱花。从今天起,所有项目必须实行标准化管理!”


    张铁柱挠挠头:“林大人,什么叫标准化管理啊?”


    “就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拍脑袋决定做什么。”林浩指着旁边两个亲卫抬来的巨大黑板,“看见了吗?从今天开始,所有项目都要上黑板!”


    黑板上,林浩用白色粉笔画了一个表格,分为五列:项目名称、负责人、预算、时间节点、风险评估。


    工匠们面面相觑。这玩意,他们还真没见过。


    马周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手里握着毛笔,准备记录。但他很快发现,林浩接下来的操作,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立项申请!”林浩大喊一声,“化学部的兄弟们,你们的焦炭项目,给我详细汇报一下!”


    李三炮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林大人,这是我们的计划书……”


    “大声点!让所有人都听见!”


    李三炮清了清嗓子:“焦炭量产项目!我们需要建设专门的炭窑,购买优质原煤,预计需要工人十二名,周期二十天,预算……”


    他咽了口唾沫,“二百贯!”


    “二百贯?”林浩皱起眉头,“凭什么要二百贯?给我详细分解!”


    李三炮顿时紧张起来,赶忙翻看手中的纸张:“原煤采购,八十贯。炭窑建设,六十贯。工人薪酬,四十贯。其他杂费,二十贯。”


    “其他杂费二十贯太多了!”林浩毫不客气地砍价,“十贯足够!预算批准一百九十贯!”


    李三炮的脸都快绿了:“林大人,万一有意外怎么办?”


    “意外?”林浩冷笑,“那就是你的风险控制没做好!说说看,你们的备用方案是什么?”


    备用方案?李三炮彻底蒙了。


    “不知道?那我告诉你!”林浩在黑板上刷刷刷写了几行字,“方案A:原煤质量不达标,立即联系备用供应商。方案B:炭窑损坏,提前准备维修材料。方案C:工人生病,预留替补人员!”


    整个科学院鸦雀无声。


    工匠们从来没想过,做个焦炭还要考虑这么多问题。但仔细一想,林大人说得确实有道理啊!


    马周的笔已经停在了纸上。他震惊地发现,林浩这套管理方法,比朝廷的那些行政流程还要严谨!


    更恐怖的是,林浩对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控制,精确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材料部!你们的高炉建造项目呢?”


    张铁柱赶忙站起来,这次他学聪明了,把计划书举得高高的:“高炉建造项目!需要耐火砖三千块,黄土五车,人工三十名,工期一个月,预算五百贯!”


    “五百贯?你怎么不去抢!”林浩差点跳起来,“耐火砖为什么不能自己烧?黄土为什么不能就地取材?人工三十名是不是太多了?”


    “可是林大人……”张铁柱委屈地解释,“高炉这么重要,万一出问题……”


    “出问题就是因为你们不动脑子!”林浩指着黑板,“成本控制的核心,就是花在刀刃上!每一分钱都要有效率!”


    他转身面向所有人:“我们是在创业,不是在挥霍!马先生的三千贯,必须发挥出三万贯的效果!”


    马周听到这话,内心五味杂陈。林浩刚才向他解释过,这叫“花在刀刃上”。


    但让马周没想到的是,这个平时慷慨得连翻书机都舍得花钱研发的家伙,在正式项目管理上,竟然抠门到了极点!


    “农业部!你们的新式农具项目呢?”


    农业部的负责人王麻子站了起来:“新式农具改良项目!我们要改进曲辕犁,让它更轻便,更省力,预算一百贯!”


    话音刚落,张铁柱不干了:“等等!农具要轻便,但也要坚固啊!你们这样搞,犁头用不了几天就坏了!”


    “那你说怎么办?”王麻子瞪眼,“做得太重,农民根本用不动!”


    “做得太轻,三天两头坏,农民更吃亏!”


    两人眼看就要吵起来。


    马周以为林浩会立即裁决,但让他意外的是,林浩居然笑了。


    “很好!这就是我想看到的!”林浩拍拍手,“有争议才有进步!王麻子、张铁柱,我现在宣布成立''跨部门联合攻关小组'',你们两个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一起?”两人都愣住了。


    “对!一起!”林浩在黑板上画了个圆圈,“农业部负责轻便化设计,材料部负责坚固化工艺。你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王麻子和张铁柱面面相觑,从来没想过还能这样合作。


    “时间限制,十天!预算,两百贯!完不成任务,两个人都要受罚!”


    马周彻底看呆了。


    这种“跨部门协作”的概念,就连朝廷都没有。各个部门之间往往各自为政,很少主动配合。


    但林浩居然能让两个本来有矛盾的部门,联合起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


    林浩逐一审核了十几个项目申请,每个项目都被他拆解得清清楚楚。


    最终,两大核心项目脱颖而出:


    “高炉炼钢项目”,因为钢铁是所有工业的基础。


    “曲辕犁改良项目”,因为粮食是所有发展的保障。


    当夕阳西下,会议结束时,整个科学院的氛围完全变了。


    工匠们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被精确地组织成了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清晰的目标,严格的时间限制。


    马周坐在椅子上,看着手中密密麻麻的记录,内心翻江倒海。


    他终于明白了。


    林浩最可怕的,不是那些层出不穷的发明,甚至不是那些领先时代的知识。


    而是这套能将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组织在一起,朝着一个明确目标前进的管理方法!


    这套方法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发明,产生奇迹!


    如果朝廷也能采用这种管理方式……


    马周不敢继续想下去。


    他知道,自己见证的不仅仅是一场会议,而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马先生,感觉怎么样?”林浩走到他身边,擦了擦汗。


    “震撼。”马周诚实地回答,“林大人,这套管理方法,从何而来?”


    “嗯……”林浩挠挠头,“梦里学的?”


    马周:“……”


    就在这时,张铁柱兴奋地跑了过来:“林大人!我们已经开始准备耐火砖了!李三炮也去联系煤炭供应商了!明天一早就能开工!”


    “很好!”林浩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我累死了,得赶紧回去睡觉。管理这么多人,比发明东西还累人。”


    说完,他就晃晃悠悠地走了,留下马周一个人坐在原地发呆。


    这家伙……刚才还在精打细算,现在就又变回了那个懒洋洋的模样?


    不过,看着科学院里工匠们热火朝天的忙碌身影,马周知道,凉州已经彻底被激活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