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大婚前夕

作者:暮云九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年隆冬,产房里的炭盆烧得通红,却暖不热渐渐冰冷的躯体。


    刚出生的婴孩在奶娘怀里啼哭,而她的母亲永远闭上了眼睛。


    "小姐又咳血了!"


    这样的惊呼,几乎每月都要在绣楼里响起。


    淑妤先天不足,三岁那年一扬风寒,更是落下了病根。


    王戎遍请名医,药渣都能堆成小山,却始终治不好这咳血的症候。


    深闺寂寞,淑妤常独自坐在窗前。没有母亲教她描眉点唇,没有姊妹陪她说体己话。


    "爹爹..."淑妤总是苍白的脸上,唯有见到父亲时才泛起血色。


    淑妤小姐扶着喜儿的手缓步而来,纤弱的身子在秋风中微微发颤。


    她穿着月白色绣梅花的袄裙,衬得那张瓜子脸愈发苍白。


    柳叶眉下,一双含情目总是水雾氤氲,倒像是含着两汪清泉。


    行走时裙裾轻摆,真如弱柳扶风,连廊下挂着的画眉鸟都止了啼鸣,生怕惊扰了这位病西施。


    正厅里摆满了徐家新送来的聘礼,堆了大半间屋,王戎仔细核对着礼单,忽听得珠帘轻响。


    "父亲..."淑妤盈盈下拜,声音细若蚊呐。


    王戎连忙扶起爱女,温声道:"徐家又添了聘礼,下月十八便是佳期。


    为父已命明若作你的媵妾,喜儿、可儿也都陪嫁过去。"


    淑妤闻言,苍白的脸上飞起两朵红云,手指不自觉地绞着帕子。


    一件一件的点名给淑妤瞧:“这是金珠首饰,共八十件。


    这是金银玉器,共一百件。这是金银锭,共一千锭。


    这是这是妆蟒二十匹,这是各色丝绸一百二十匹。这是四季衣服共二百件。”


    淑妤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


    “父亲年逾五十,膝下空空,女儿怎舍离别,愿终身不嫁,侍奉跟前。”


    “女儿不必感伤,女大当嫁是为常理,为父自会好生照顾自己”。


    戎又好言语劝慰解释了好些话。


    淑妤低垂着眼帘,纤长的睫毛在苍白的脸颊上投下两片阴影。


    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绣的缠枝纹,唇瓣轻颤似要言语,终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王戎看在眼里,心中微酸——女儿这般情状,分明是心有不愿。


    但见淑妤很快端正了神色,对他福身行礼:"女儿...谨遵父命。"


    那声音轻得像是三月里飘落的柳絮,却让王戎心头大石落地。


    是夜,王戎将明若唤至书房。


    烛光下,他亲自将一只鎏金梳妆匣推到明若面前:"这里头是给你添妆的。


    "又取出一对羊脂玉镯,"淑妤性子软,你多帮衬。


    "明若跪地接过,瞥见匣中竟有支金镶玉的步摇,与小姐平日戴的那支极为相似。


    腊月十六,吉时。刺史府朱门洞开,八对绛纱宫灯高悬。


    淑妤穿着大红嫁衣,被喜娘搀扶着迈过火盆。


    那嫁衣上用金线绣着百子千孙纹,衬得她愈发单薄如纸。


    王戎站在阶前,看着女儿被扶进花轿,突然想起她幼时蹒跚学步的模样。


    送亲队伍迤逦而行:先是十二对执事举着"肃静""回避"的朱牌,接着是笙箫鼓乐。


    而后是六十四抬嫁妆——紫檀家具、锦绣被褥、金玉器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明若乘着青绸小轿跟在花轿后,透过纱帘望见路旁梅树上已结出点点花苞。


    刚到城门口,便见十来个身着靛蓝锦袍的家丁列队而立。


    为首的管家头戴六合帽,腰间悬着和田玉佩,见轿队到来,立即带着众人行礼。


    明若透过纱帘细看,这些仆妇的衣裳竟都是上好的杭绸,连扫地的婆子腕间都戴着银镯子。


    心下暗惊:这还只是迎亲的排扬。


    淑妤的大红花轿在前,十六个轿夫步伐整齐如一。


    明若的小轿紧随其后,轿身随着步伐轻轻摇晃。她悄悄掀起一角纱窗,只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行至晌午,忽见一座气派宅院。


    两尊汉白玉石狮怒目圆睁,正门匾额上"随园"二字乃当朝宰相手笔。


    门前十来个穿着簇新缎袄的管事垂手而立。


    明若正疑惑间,轿子却转向西角门——原来这是徐家别院,专为迎亲所用。


    轿子在垂花门前稳稳落下。


    四个穿着桃红衫的丫鬟上前,先扶出淑妤。


    明若紧随其后,见院内回廊曲折,处处张灯结彩。


    淑妤被引入正房,那屋里摆着紫檀雕花拔步床,连帐钩都是鎏金的。


    而自己被带到西厢偏屋,虽陈设简单,却也干净雅致。


    明若沉入梦乡,恍惚间见一垂髫小童在前引路。


    那小童手持一盏琉璃灯,灯焰竟是青碧色的,照得脚下云雾都泛着奇光。


    穿过牌坊,眼前景致豁然开朗。


    汉白玉砌就的九曲回廊下,潺潺流水中有锦鲤游弋,那鱼鳞竟闪着七彩光芒。


    假山皆以翡翠雕成,山间垂下的藤蔓缀满夜明珠,照得满园如同白昼。


    更奇的是那些花树,同一株上竟开着四季花卉,梅兰竹菊争奇斗艳。


    "这地方..."明若正自惊叹,忽闻一阵清越歌声随风飘来。那声音似远似近


    “春梦随云散,过往化作尘。


    缘来自有定,逢凶必化及。一朝遇良人,预言将成真。”


    歌声未落,忽见东南方祥云涌动,霞光万道。


    一位仙子踏云而来,身着月华裙,披着七彩鲛绡。


    她发间一支九凤金步摇,每走一步便发出清越鸣响,与腰间环佩之声相应和。


    明若见那仙子眉目如画,周身仙气缭绕,不禁欢喜道:


    "神仙姐姐从何处来?此处又是何地?"话音未落,忽觉足下生云,竟随仙子飘然而起。


    穿过重重云雾,眼前忽现一座白玉牌坊,上书"桃花域"三个金字,笔势如游龙戏凤。


    牌坊两侧各立一株千年桃树,花开正艳,粉瓣随风飘落,竟在半空化作翩翩彩蝶。


    "请。"仙子广袖轻拂,宫门自开。


    殿内陈设皆是明若平生未见:水晶案几上摆着琉璃盏,盛着琥珀色的琼浆。


    翡翠盘中堆着蟠桃,个个大如碗口,散发着诱人甜香。


    "百花妹妹可还记得这灵芝?


    产于仙道盛世,距今已有百余万年,得天地造化,受日月精华,故仙凡服食,皆能起死回生。


    若日后你在下界须用,一时呼名,即时送来,切记。”


    仙子叹道,"当年蟠桃会上,你失手打碎王母的紫光神杯..”."话音未落,殿外突然电闪雷鸣。


    明若只觉一阵天旋地转,猛地惊醒。梦中之事,如幻似梦,真假难辨。


    她轻手轻脚披衣起身,见守夜的婆子正倚着廊柱酣睡。


    园中月色如水,假山后忽有黑影闪过。明若屏息跟去,隐约听得有人低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