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章 历史问题

作者:七章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光熹微,寒气从门缝钻进来,像一条冰冷的蛇。


    何雨柱给妹妹喂完兑了水的药,拧了把热毛巾,轻轻搭在她滚烫的额头上。高烧退去了一些,何雨水的呼吸平稳了许多,但依旧在梦里不安地蹙着眉。


    “叔叔……给糖吃……”


    一句含混不清的梦话,像一根针,扎进何雨柱的耳朵里。


    他给她掖被角的手停在半空。


    “……甜……叔叔说,要听话……”


    何雨柱站起身,走到院子里。何大清正在用一把小斧头劈着一根细木条,动作不疾不徐,仿佛在进行某种仪式。


    “雨水的书包。”何雨柱开口,没头没尾。


    何大清劈柴的动作没有停顿,只是反问:“怎么了?”


    “她梦里说有叔叔给她糖吃。”


    “哐。”斧头劈进木桩,入木三分。何大清拔出斧头,把它靠在墙边,转身进了何雨水的房间。


    片刻之后,他拿着那个洗得发白的旧书包走出来。他没有去翻那个装书本的主袋,而是用粗糙的手指,仔细地摸索着书包的夹层。他的手指在一个地方停下,用力一捏,再一扯。


    书包夹层的缝线被他撕开一个小口。


    一颗用蜡纸包着的奶糖,从里面掉了出来,落在布满灰尘的地面上。


    那糖纸印刷精美,上面是看不懂的外国字母,和供销社里卖的大白兔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何大清捡起那颗糖,剥开。他没有看糖块,而是把那张小小的蜡纸对着晨光,仔细检查。


    “看见了么?”他把糖纸递给何雨柱。


    在蜡纸的一个折角处,有一个几乎无法被发觉的、细如发丝的针孔。


    何雨柱接过那张纸,指尖传来一阵冰凉。


    “这不是糖。”何大清的结论简单而残忍,“这是药,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他们想看看,雨水吃了会怎么样。是发烧,还是别的。他们也在测试,测试这东西的剂量和效果。”


    他把那颗奶糖扔进炉火里,橘红色的火焰瞬间把它吞噬,发出一阵轻微的“滋啦”声。


    “他们开始用家人了。”何大清一字一句地陈述这个事实。


    去轧钢厂的路上,何雨柱没有走常走的大路。


    他拐进了一条熟悉的胡同,七拐八绕之后,又从另一个出口绕了出来,快步穿过一个早点摊。摊位上蒸包子的白汽后面,一个戴着旧毡帽的男人放下了手里的油条,并没有跟上来。


    何雨柱继续往前走。在下一个十字路口,他借着路边修车铺里一面挂着的镜子,看到了身后五十米外,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人,在看到他回头时,不紧不慢地转身,开始研究墙上的标语。


    他继续走。在一个公共厕所旁,他停下脚步,假装系鞋带。他用眼角的余光瞥向斜对面的墙角。第三个人,靠在墙上,嘴里叼着一根没点燃的烟,漠然地看着人来人往。


    一个,两个,三个。


    形成了一个无法逃脱的三角。


    监视升级了。从暗中观察,变成了随时可以合围的包夹。他们不怕被他发现了。


    或者说,他们就是想让他发现。


    这是一种无声的施压,告诉他,你已经是笼中之鸟。


    刚走进轧钢厂的大门,技术科的刘科长就从传达室里冲了出来,一脸慌张。


    “柱子!柱子!你可算来了!”


    “怎么了?”


    “不是我,是厂长找你!急事!你快去他办公室!”


    何雨柱觉得有些不对劲。他跟着刘科长,快步走向办公楼。在楼梯的拐角,他碰到了厂长张建国。


    张建国一把将他拉到楼梯间的杂物堆后面,压低了嗓子,语速极快:“柱子,你听我说。最近厂里在搞一些审查,查的是……是以前的一些历史问题。你,无论谁问什么,都别乱说话。咬死了你就是个工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


    何雨柱没有作声。


    张建国攥住他的胳膊:“你听懂了没有,这不是开玩笑,有人想翻旧账,你别往枪口上撞,你父亲那边你也去提个醒!”


    说完,他松开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快步下楼,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何雨柱站在原地,背后渗出冷汗。


    历史问题。


    他走进技术科的大门,里面的景象让他呼吸一滞。


    科长刘峰和孙建新等一众技术员,全都像小学生一样,笔直地站在墙边,连大气都不敢喘。


    屋子正中,摆着一台崭新的、闪着金属光泽的仪器。


    钱穆教授就站在这堆仪器的旁边。


    他的身边,还站着另外两名陌生的中年男人。他们穿着整齐的中山装,戴着眼镜,气质和钱穆如出一辙,都是那种泡在实验室里的、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的学者。


    “何雨柱同志,等你很久了。”钱穆扶了扶眼镜,开门见山。


    “钱教授。”何雨柱打了个招呼。


    “给你介绍一下,”钱穆指着身边的两人,“这两位是市工艺研究所的同志,专门研究材料声学和无损探伤。他们对你的‘应力敲击反馈分析法’,很感兴趣。”


    那两个专家推了推眼镜,对着何雨柱点了点头,没有任何表情。


    “上次我们聊到,如何区分不同金属的‘声音’。”钱穆的语调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你用‘西瓜瓤’来做比喻,很生动,也很……朴素。”


    他顿了顿,拍了拍身边的仪器。


    “语言,有时候会骗人。但数据不会。”


    钱穆拿起一根连接着探头的电线,递给何雨柱:“这是声波传感器。我们准备了几块不同成分的合金钢,一会儿,你用你的锤子敲击,然后告诉我们,它们的‘瓤’有什么不同。同时,这台声谱分析仪会记录下每一次敲击产生的完整声波图谱。我们想看看,你耳朵听到的‘瓤’,和仪器分析出的数据,是否能对得上。”


    他看着何雨柱,像一个老师在看一个即将参加最终考试的学生。


    “当然,为了确保公平,这几块金属的成分配比,是保密的。我们只想通过这次实验,验证你的‘家传手艺’,究竟是经验之谈,还是……另有奥秘。”


    整个技术科,死一样的寂静。


    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何雨柱身上。


    这已经不是一场挑战了。


    这是一场公开的、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的解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