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6章 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者:我不叫还复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三百零六章,人生长恨水长东


    第一不第一的,韩复来也不好说。


    毕竟,每个人审美爱好不同。


    也可能是因为,韩复来还留着两首重磅诗词没写出来呢……


    嘿嘿。


    先不看评论了,继续写吧,写完就去潇洒咯!


    李煜死的这一年,还有个事,也算是需要交代的。


    【太平兴国三年。】


    【汴京的五月,天气已开始燥热。但走在通往皇宫的御道上,吴越王钱俶却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蔓延至全身。】


    【他身后跟着寥寥数名随从,抬着几个沉重的紫檀木箱。】


    【最上面的那个,没有上锁,里面装的不是金银珠玉,而是他钱氏一族经营了近百年、如今却要亲手献出的江山——吴越国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的舆图、户籍与财赋册页。】


    【缓慢的走着,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千里之外的杭州,飘回了那座风景如画的西子湖,飘回了他的王府……】


    【“善事中国,保境安民……”】


    【父亲钱元瓘的教诲,祖父钱镠的遗训,如同刻在骨子里的烙印,在这决定命运的时刻异常清晰地回响起来。钱氏自唐末割据两浙,历经三代五王,始终尊中原王朝为正朔,从未称帝。】


    【无论是昔日的梁、唐、周,还是如今的宋,吴越始终以臣礼相待,岁岁朝贡,不曾间断。】


    【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乱世中求得一方安宁。】


    【他想起了宋太祖赵匡胤。那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对吴越始终采取怀柔策略。】


    【征伐南唐时,曾下旨命吴越出兵策应。他听从了,派大将率兵攻打常州、润州,与宋军形成夹击之势。】


    【那时,他心中或许还存着一丝侥幸,希望凭借这份从龙之功,能保住钱氏基业。】


    【然而,太祖皇帝的耐心是有限的,他曾两次召自已入汴京朝觐。】


    【那真是如履薄冰的旅程。】


    【第一次,太祖皇帝厚赐放归,临别时赠予一个黄绢包裹的封缄木匣,叮嘱自已途中密观。】


    【行至半路,他忐忑不安地打开,里面全是群臣要求扣留他、直接收取吴越的奏章。他惊出一身冷汗,既感太祖不扣之恩,更深知其警告之意。】


    【太祖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杭州时,他悲痛之下,仍感一丝宽慰——或许与新君尚有转圜余地。】


    【但很快,新登基的赵光义就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雷霆手段。】


    【新君不像其兄那般尚有几分江湖豪气般的宽容,他的诏书一次比一次强硬,语气一次比一次不容置疑。要求他携家眷入朝“参加祭天大典”的旨意,几乎等同于最后通牒。】


    【去,还是不去?】


    【幕僚们争论不休。主战者言,吴越带甲十万,且有长江天险、钱塘之富,未必不能一战。主降者泣,言宋一统天下之大势已成,北汉苟延残喘,南方诸国尽数荡平,若抗命,昔日金陵之惨状便是杭州明日之写照!】


    【他想起了李煜。】


    【那位才华横溢的南唐后主,投降后被封为“违命侯”,新君虽然恩赐改封为陇西郡公,但依旧羁押在汴京。】


    【曾有从汴京回来的商人,偷偷传唱李煜的新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那词中的无限凄凉与悔恨,像一把冰冷的锥子,刺透了他的心。】


    【抵抗,或许能博得一个悲壮的名声,但然后呢?】


    【繁华的杭州城将化为焦土,百万吴越子弟将血流成河。钱氏一族“保境安民”的祖训,最终岂不成了一场引狼入室、害民误国的笑话?】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


    【“宣——吴越王钱俶,觐见!”】 【内侍尖利的唱喏声将他从回忆拉回冰冷的现实。】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素服,亲手捧起那最上面的木匣,低着头,一步步迈入那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的紫宸殿。】


    【殿内烛火辉煌,御座上的宋太宗赵光义身着常服,面色平静,目光却如深潭般难以测度。】


    【他跪伏在地,将木匣高高举过头顶,说出了早已在心中演练过无数次的话:】


    【“臣俶,谨代表吴越钱氏,献上土地民册,归附天朝。愿陛下念吴越百姓久慕王化,使其永沐圣恩。”】


    【他没有抬头,却能感觉到那道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他背上,审视着他每一丝细微的颤抖。】


    【良久,他听到一个平稳而威严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钱卿,深明大义,免动干戈,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朕,甚悦。”】


    【“朕封你为淮海国王,赐礼贤宅,永享富贵。你之子嗣,皆授显爵。吴越百姓,亦朕之子民,必一视同仁,使其安居乐业。”】


    【恩赐的话语如同暖流,却无法驱散钱俶心底那为国捐躯、愧对列祖列宗的刺骨寒意。】


    【他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


    【但他也同样知道,一场可能吞噬无数生命的战火,被他亲手熄灭了。】


    【他再次深深拜下,额头触及冰冷光滑的金砖,声音哽咽却清晰:】


    【“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他站起身时,他不再是吴越的王,而是大宋的淮海国王。】


    【殿外的阳光有些刺眼,他恍惚间仿佛又听到了西湖的波涛声,只是那声音,从此将隔着重山复水,只在梦中了。】


    【出了皇宫,走在繁华的街道上,钱俶还是有些恍惚。】


    【隐约间,从某个青楼中传来一阵婉转悠扬唱词声。】


    【那唱词写的极为哀伤。】


    【钱俶问左右:“这是谁写的词,颇有李从嘉的风格!”】


    【左右道:“回……殿下,这首相见欢,正是陇西郡公李公爷上个月作的新词。”】


    【自从今年三月朝见,到今日上表归降,钱俶似乎从未闻过窗外之事了。】


    【听着李煜新作的这首《相见欢》,钱俶心中万般感慨——自已,应该不会落得和李煜一样的结局吧。】


    【这首词,真是道不尽的愁和恨啊……】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感谢老爷们的关心,感动啊感动!


    今天果真好了许多,哈哈。


    另外一首相见欢,就提了一句,不写了。


    李煜最精彩的几首词,都是在这三年间写的,他又一直被困在府中,没什么具体经历,不太好写。


    最迟后天就应该可以完结了。


    还有最后一首绝命词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