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还是看看书友们的评论。
之前的评论韩复来都没看完呢,今天躺在床上慢慢看。
“还以为赵光义杀兄篡位的事干的很隐秘呢,怎么还是传出去了啊!”
“这么大的事,不传出去才不正常,除非,当天皇宫里面的太监宫女全部杀掉……”
“额,有没有可能,是赵光义自已故意传出去的啊?”
“还真有这个可能……真实情况应该是赵匡胤和赵光义吵架,让赵光义好好做他的王爷,别生出别的心思。赵光义不服,说我这么多年为大宋流过汗流过血,我不服……赵光义一想这个传出去不行啊,这不就表明是我杀兄篡位的吗!所以,他指示那个太监王继恩和小太监编了个烛影斧声的故事,想表明皇位是赵匡胤非要让自已坐的……结果,烛影斧声的故事传着传着,传变味了!”
“你别说,光看烛影斧声这几个字,或者是看到烛火投影的影子和斧头的声音这种描述,我都觉得是两个人闹矛盾,在拿着斧头干架呢!”
“这不就搞笑了吗,哈哈!”
“话说,赵普这个金匮之盟的计划虽然很巧妙,但是胆子也太大了吧?”
“赵普估计没什么好下场!这种人,我是皇帝我也不放心他,还不能罢官,要直接搞死才放心。”
“是啊,赵光义哪天死了,突然再出来个银匮之盟,那不是有意思了吗!”
“你们就没觉得金匮之盟这个计谋,其实逻辑也不通顺吗?金匮之盟是防止主少国疑的,现在赵德昭都这么大了,根本不出现主少的情况啊!”
“还太后,这事是太后能管得了的吗?对于皇位的传承,赵匡胤不考虑,要让太后一个老女人来决定,这也太扯了!”
“但是,舆论真的平息了啊!难道是复来大神设计情节的时候欠缺考虑了?”
韩复来看到这里,心里也是一紧。
确实啊,这个金匮之盟,不论是本来历史上,还是小说中,都是没那么完美,漏洞很多。
为什么舆论就平息了呢?
历史上怎么平息的,韩复来也不知道啊,也找不到人去问。
但这里的书友,可是能找到他来问的。
这……如果真有书友较真,还真不好解释啊!
但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待我入关,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书友里面,大儒可不缺。
书友三戒大师傅:“大家仔细看看小说,就能看明白了,其实很简单的!”
“什么很简单?我们在说复来大神这个情节设计的有问题啊,没逻辑啊!你在说什么?” 书友三戒大师傅:“我说的就是这个情节啊!我也不卖关子了——有没有可能,这一切的主导,其实是那个开国宰相赵普呢?”
“嗯……等我捋捋!”
书友三戒大师傅:“我不等。大家先看看赵普这个人物,他是赵匡胤的老朋友,老同事了,赵匡胤当了皇帝,他就是宰相,应该还是第一宰相。但是后来,可能是因为自已太跋扈了,也可能是因为赵光义派系的攻讦,总之是被罢相了。现在,曾经的大仇人,大政敌赵光义当了皇帝了,他怕不怕?当然怕啊,赵光义这家伙,自已哥哥都能弄死,弄死他一个前宰相,不简单的很吗!”
书友三戒大师傅:“所以,他要自保!他作为一个多年的宰相,手底下应该还是有不少人的。所以,当赵光义故意传出烛影斧声这个事情,来证明自已继位的合理性的时候,他出手了,他故意把舆论,朝着两人拿着斧头互砍的方向去引,所以才有了朝野沸腾这个假象。”
“卧槽,我服了,你比复来大神牛!”
“还能这样解释?”
书友三戒大师傅:“给赵光义弄出个他解决不了,又特别重要的麻烦,这个时候就需要他来出手搞定了。接下来就是一场交易了,我给你搞定舆论,你给我恢复宰相。金匮之盟这个计谋顺势出来了……至于这个计谋严谨不严谨,有没有漏洞,这不重要。只要赵普的人不继续煽风点火,再说两句好话,舆论自然就平息了。那些沸腾的,可能就是赵普的人。至于老百姓,他们算个屁,不重要。”
“六百六十六啊!你别说,感觉还是挺有道理的啊!”
“所以说,赵普胆大这个问题,根本也不算事……他就是要和皇帝搞一搞?”
书友三戒大师傅:“赵普和皇帝搞不了,但现在已经到了这种情况了,胆大不胆大,也就不重要了。赵普应该也知道自已的结局,无非就两种。第一,自已当了宰相拼命发展势力,最短时间内势力能和皇帝抗衡,那就万事大吉。第二,发展不好,被皇帝砍了。我觉得,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卧槽啊,竟然和你这种大神看同一本小说,我觉得我不配!”
“你这个脑子,不写权谋历史文可惜了啊大哥!”
书友黑狗:“大哥开新书吧,我给你打赏一个大神认证!”
书友三戒大师傅:“哈哈哈哈,还真有这个打算,最近在构思两本小说呢,一本叫官居一品,另一本叫一品江山,大家觉得哪个名字更有吸引力一点?”
书友黑狗:“官居一品好,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韵味!”
书友三戒大师傅:“好好好,感谢黑狗书友的鼓励,到时候给你个角色,嗯,直接把主角给你了!”
书友黑狗:“啥?你的主角叫黑狗?兄弟,你这么搞,我可就不给你打赏了啊……”
书友三戒大师傅:“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韩复来把评论看到这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个三戒大师傅,说的头头是道,还很有道理的样子啊,真是帮了大忙了。
以后有人问起来,他就按照这个思路去回答。
反正能自圆其说就行。
留意一下三戒大师傅这个书友,以后他真发书了,一定去给打赏几个大神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