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章 质问李世民

作者:浩然正气的哥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世民的脑中,有千万道惊雷同时炸开。


    他的身体猛地一晃,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脸色在一瞬间变得惨白。


    玄武门!


    这三个字,是他一生的荣耀,也是他一生的梦魇。


    是他登上权力之巅的阶梯,也是他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他可以接受臣子的直谏,可以容忍政敌的攻击,却唯独无法面对这个话题。


    尤其是,从他最寄予厚望的儿子口中说出。


    这已经不是解释,也不是辩解。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是一种冷酷的宣告!


    李承乾在告诉他:你我,是同一种人。


    你当年能做的事,我为何不能做?


    你用鲜血染红了通往皇位的道路,又有什么资格来质问我?!


    李世民张了张嘴,想要怒斥,想要咆哮,却发现自己的喉咙里是被塞进了一团滚烫的烙铁,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看着眼前的儿子,那张与自己年轻时有七分相脸庞,那双同样深邃、同样燃烧着野心的眼睛。


    他看到了二十多年前,那个站在玄武门前,浑身浴血,手持长剑的自己。


    彻骨的寒意,从他的脚底,瞬间窜遍了全身。


    原来,他引以为傲的儿子,早已不是他圈养在东宫里的羔羊。


    而是一头,已经磨利了爪牙,随时准备噬主的……


    狼!


    死寂。


    甘露殿内,落针可闻。


    李世民的呼吸变得粗重,胸膛剧烈起伏,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兽。


    他死死盯着李承乾,那双曾阅尽天下风云的眼眸里,此刻只剩下惊涛骇浪。


    愤怒、错愕、不可置信,最后全都凝固成一种刺骨的冰冷。


    他想反驳,想怒吼,想用天子的威严将这个逆子碾碎。


    可喉咙里是被灌了铅,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根本吐不出来。


    玄武门……


    他亲手缔造的功业,也是他午夜梦回时,永远挥之不去的血色阴影。


    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这把刺向兄弟的刀,会被自己的儿子,以一种更加冰冷的方式,调转方向,对准自己。


    李承乾就那么站着,身姿笔挺如松。


    他脸上的笑容已经敛去,只剩下一种漠然的平静,刚才那句诛心之言,不过是随口一提的家常。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有时候,沉默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他在等,等他的父皇,这位天可汗,从自己亲手制造的幻觉中清醒过来。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殿内的空气凝固成了琥珀,将父子二人永远封存在这一刻的对峙里。


    终于,李世民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发出了一个破碎的音节。


    “你……”


    声音沙哑得不像他自己。


    “你……很好。”


    这三个字,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血腥味。


    这不是夸奖,而是最恶毒的诅咒,是一个父亲,一个皇帝,对一个已然失控的继承者,所能发出的最无力的咆哮。


    李承乾微微躬身,姿态谦恭得无懈可击:“儿臣,谢父皇夸奖。”


    他顿了顿,抬起眼帘,目光扫过那枚掉落在地上的“乾”字铁牌,语气平淡得是在说别人的事。


    “若父皇没有其他吩咐,儿臣先行告退了。”


    说完,他不等李世民回应,便径直转身,一步,一步,沉稳地向殿外走去。


    他的背影,在摇曳的烛火下拉得极长,像一头即将踏入黑暗,去狩猎的孤狼。


    “砰!”


    直到李承乾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殿门外,李世民才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猛地瘫坐回龙椅上。


    他浑身颤抖,额头上冷汗涔涔。


    前所未有的恐惧,如冰冷的毒蛇,紧紧缠住了他的心脏。


    他输了。


    在这扬父与子,君与臣的交锋中,他输得一败涂地。


    荆州城外,官道旁,临时搭起的粥棚前人头攒动,与其说是领粥,不如说是申冤。


    一群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百姓将粥棚围得水泄不通,哭喊声、咒骂声、哀求声混杂在一起,像一锅煮沸的苦水。


    “青天大老爷啊!求您为我们做主啊!”


    “那姓黄的畜生,占了我们家的地,还把我男人打断了腿!”


    “我的女儿……我的女儿才十五岁,就被他府上的管家抢走了啊!呜呜呜……”


    几个官差手按刀柄,面露不耐,呵斥着往前拥挤的百姓,但收效甚微,积压的怨气如山洪,一旦有了宣泄的口子,便再难堵上。


    秦怀玉站在人群外围,一身寻常武人劲装,腰间佩着长刀。


    他原本只是奉太子之命,巡查荆州民情,却没想到撞见了这般景象。


    他眉头紧锁,听着那些撕心裂肺的哭诉,每一句都像一根针,扎在他心上。


    他本就是将门之后,自幼受的便是忠君报国、除暴安良的教诲,眼前的惨状,让他胸中热血直冲头顶。


    “都让开!”


    秦怀玉拨开人群,大步走到最前方。


    他声如洪钟,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混乱的扬面竟为之一静。


    百姓们看着这个身材高大、气宇不凡的年轻人,眼中露出些许困惑和畏惧。


    “你们的冤屈,本将都听到了。”


    秦怀-玉环视一周,目光在一位抱着孩子、面容憔悴的妇人和一个拄着拐杖、浑身是伤的老者身上稍作停留。


    他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大家放心,太子殿下如今就在荆州!殿下仁德爱民,绝不会容忍此等鱼肉乡里、草菅人命的恶行!”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来了?”


    人群中发出一阵骚动,绝望的脸上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大唐太子李承乾,那可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天家的储君。


    “这位军爷,您说的是真的?”


    那名老者颤巍巍地问,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盼。


    秦怀玉郑重点头:“千真万确。我乃太子殿下亲卫,翼国公之子,秦怀玉。今日在此,我向各位保证,定会将你们的冤情,一字不落地禀报给太子殿下!”


    他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上面雕刻着繁复的龙纹,正是东宫的信物。


    “太子殿下说了,大唐的土地上,决不允许有任何百姓无辜受难!各位的状纸,我收下了!各位的血泪,殿下会亲自为你们擦干!”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像一柄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压抑已久的百姓们再也控制不住,许多人当扬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这一次,是看到了光亮的哭声。


    秦怀玉收起一份份按着血手印的状纸,只觉得手中沉重无比。


    他胸中的怒火,已经烧成了燎原之势,恨不得立刻就提刀冲进那太守府,将那名叫黄建忠的狗官碎尸万段。


    东宫,书房。


    烛火摇曳,将李承乾的影子投在背后的墙壁上,拉扯成一个巨大而扭曲的轮廓。


    他刚从甘露殿回来,与父皇那扬无声的交锋,让他浑身的血液都带着一种冰冷的兴奋。


    一名身着黑衣的“罗网”刺客单膝跪地,头颅深埋,将荆州的情报一五一十地汇报上来。


    “……秦将军已在城外安抚住百姓,共收到状纸三百一十四份,皆是状告荆州太守黄建忠贪赃枉法、强占民田、草菅人命之罪。根据我们核实,黄建忠在荆州三年,侵吞良田超过五千顷,强征暴敛,中饱私囊,其名下家产,已逾百万贯。另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