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章 堂堂储君,被贬荆州?

作者:浩然正气的哥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这番看似中立的劝谏,却是在公然与房、杜二人唱反调,甚至是在……


    忤逆圣意。


    一瞬间,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诡异起来。


    站在队列前方的太子李承乾,自始至终,身形笔挺,面无表情。


    他一个局外人,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那双清亮的眼眸里,没有丝毫的波澜。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发出极有规律的轻响。


    他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下方争论的臣子,目光深沉。


    次日早朝,天色比昨日更加阴沉。


    压抑的气氛,从官员们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起,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果不其然,朝会刚刚开始,谏议大夫魏征便手持笏板,慨然出列。


    他那张素来以刚正不阿闻名的脸上,此刻满是忧国忧民的肃穆。


    “陛下!”


    魏征的声音洪亮如钟,震得整个太极殿嗡嗡作响,“臣附议房相、杜相之请!太子就藩,势在必行!”


    “古语有云,‘爱子,教之以义方’。让太子殿下安逸于宫中,看似是爱护,实则是害了他!真正的猛虎,是在山林中搏杀出来的,不是在笼子里喂养出来的!难道陛下希望未来的大唐君主,是一个不知稼穑之艰难,不懂百姓之疾苦的‘何不食肉糜’之辈吗?”


    魏征的话,字字诛心,句句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他话音刚落,身后立刻“呼啦”一声,站出来三十多名官员,齐刷刷地躬身行礼。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魏大夫所言!”


    “为江山社稷计,为太子殿下计,恳请陛下恩准!”


    三十多人的声音汇成洪流,在太极殿内激荡,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压倒性声势。


    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了。


    魏征,就是陛下的那把刀!


    昨日房、杜二人只是抛砖引玉,今日魏征这雷霆一击,才是真正的杀招。


    满朝文武的心都沉了下去,这分明是皇帝铁了心,要将太子逼出长安!


    太子一系的官员脸色煞白,程咬金等人更是气得浑身发抖,双拳紧握,却又发作不得。


    毕竟,对方打出的旗号是“为了太子好”,你若是反对,岂不成了不为太子前途着想的奸佞?


    局势,似乎已经一边倒。


    就在这几乎凝固的气氛中,长孙无忌再次站了出来。


    他环视一周,目光冷冽,迎着魏征那咄咄逼人的气势,寸步不让。


    “魏征,你这是什么话?”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太子殿下何时成了你口中那不知稼穑的纨绔子弟?殿下每日卯时起,子时休,遍览群书,批阅奏折,勤勉之心,朝野共睹!你这般污蔑储君,是何居心!”


    “臣只是就事论事!”


    魏征毫不退缩,与长孙无忌针锋相对,“太尉大人如此阻拦,莫非是想让太子殿下耽于安乐,忘了储君之责吗?”


    “一派胡言!”


    长孙无忌身后,数名官员也同时出列,高声反驳。


    “太子乃国之储贰,坐镇京师,监国理政,乃是本分!岂可轻动?”


    “就藩之地,山高水远,若有奸人从中作梗,蒙蔽圣听,其后果谁能承担?”


    “长孙太尉所言极是!此事万万不可!”


    晋王一系的臣子,此刻在长孙无忌的带领下,拧成了绳,与魏征一派展开了激烈的辩驳。


    一时间,太极殿变成了唇枪舌剑的战扬。


    一边引经据典,大谈太子历练的重要性;另一边则强调国本安危,主张太子留京的必要性。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整个朝堂瞬间分裂为两大阵营,火药味浓得几乎要爆炸。


    龙椅之上,李世民的眼睛微微眯起。


    他冷眼旁观着下方的一切,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震惊的,不是这扬争论本身,而是长孙无忌。


    他知道自己的这位内兄在朝中根基深厚,却从未想过,他的影响力已经大到如此地步!


    在所有人都认定这是自己意图的情况下,长孙无忌竟然能拉拢起如此庞大的势力,公然与自己“唱反调”。


    这股力量……


    是为谁准备的?


    李世民的目光不自觉地扫向了站在后排,一直低着头的晋王李治。


    那个孩子,还是一副怯懦恭顺的模样,被眼前的阵仗吓到了。


    可真的是这样吗?


    李世民的心沉了下去。


    随即,他的视线,如同利剑一般,落在了风暴的中心——他的儿子,大唐太子李承乾的身上。


    从头到尾,这个本该是事件主角的儿子,却安静得可怕。


    他没有惊慌,没有愤怒,没有向自己投来求助的目光,甚至没有一毫的情绪波动。


    他就那样静静地站着,一座山,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


    那双眼睛,清澈而平静,正冷冷地旁观着这一切。


    那不是一个棋子的眼神,而是一个棋手的眼神。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李世民的脑海。


    这盘棋,下棋的人,不止他一个!


    承乾……


    他到底在想什么?


    他背后,又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布局?


    刹那间,寒意从李世民的脊背升起。


    他感觉自己被一张看不见的大网笼罩其中,而织网的人,或许就包括了他最熟悉的枕边人,和他最寄予厚望的儿子。


    龙椅上的帝王,目光变得深沉似海,其中翻涌着猜忌、警惕与难以言喻的凝重。


    整个太极殿的温度,在这一刻骤然下降,空气凝重得让人无法呼吸。


    死寂。


    方才还喧嚣如菜市扬的太极殿,此刻针落可闻。


    所有争吵的声音都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在梁柱间回荡。


    魏征涨红着脸,嘴唇还在微微翕动,却发不出半个音节。


    长孙无忌眉头紧锁,眼神里的锐气也凝固了,他死死盯着龙椅上的皇帝,又不安地瞟了一眼身旁的晋王。


    李治依旧是那副人畜无害的模样,低着头,肩膀微微发抖,被这突如其来的寂静吓得不轻。


    装的?


    还是真的如此怯懦?


    李世民的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一下,又一下。


    这极富韵律的轻响,在此刻却是催命的鼓点,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他的目光,已经从长孙无忌和李治的身上挪开,如同一柄烧得通红的烙铁,死死地烙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这个儿子,他的太子。


    从始至终,李承乾就没动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