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四二七章 窃功(二合一)

作者:大苹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在东府军攻克京城的同时,长江上游干里之外的寻阳城正在遭到攻击。攻城的兵马正是刘裕的五万大军。


    月余之前,李徽于徐州起兵,传檄四方。大晋各地势力风起云涌,各方势力纷纷起兵讨伐桓楚。刘裕便是其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在桓玄派兵讨伐刘裕未果之后,刘裕在江州中南部的势力更加的稳固,名气也更加的响亮。以豫章为据点,刘裕联络了江州南部和西南诸郡大族势力和官员起兵,在这些官员大族的支持之下,全力巩固势力,招募兵马,制造火器火药,扩充实力。


    不得不说,刘裕是有时运的。不光是挫败了桓玄的围剿,而且在此时此刻,桓玄的兵马被李徽的大军牵制了全部的精力,后续对于豫章的封锁几等于无。


    在刘裕起兵之后,驻守寻阳的桓石生本应该率军遏制他。但偏偏东府军攻至京城,桓玄出了个昏招,让桓石生率姑塾兵马北上偷李徽的徐州老家。这更让刘裕有了腾挪的空间。


    他几乎毫无压力的便将包括豫章郡在内的临川郡、安成郡、庐陵郡、桂阳郡、南康郡、建安郡、晋安郡等十余个郡全部收拢在手。不仅如此,还收编了在广州起兵攻南海郡失败的一支人数三干多人的兵马。


    而这一切,都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的事情,堪称摧枯拉朽一般。


    这得益于刘裕派出的火器兵马的凶猛。由刘毅率领的五干火器兵马是绝对的主力,他们携带者极为粗糙的火铳和最粗糙的铸造铁炮,大量的炸药包等火器。每攻一郡,只取大城。火器轰城,外加炸药包破城门,屡试不爽。巷战近战,火铳队和手雷轰的那些地方上的郡兵完全没有抵抗之力。


    为了大量的筑造火器,炼制火药。刘裕收缴了民间大量的铁器,百姓家中的铁叉铁铲都被全部收缴,用来铸造铁器之用。而西北之地硝石很多,刘裕早先就存储了许多,后续又和地方人员联络,趁着大批西北兵马调集往京城的契机,派出大船前往采购了许多,制造了许多火药。


    虽然刘裕的火器粗制滥造,火药的比例和纯度也并不精炼。但对刘裕而言,他要的是火器的大量装备带来的迅速提升的战斗力。至于火器的质量,火药的威力,装药的算计什么的,他全不在意。


    军中火器经常因为质量不佳或者是装药量太多而发生炸膛自毁,伤及兵士性命的事情。一次大炮炸膛,当场炸死三十多名操作手,场面惨烈。但刘裕得知之后只是皱了皱眉头。对刘裕而言,这些算不得什么。死些兵士怕什么,人力他如今多的是。


    确实,十余郡尽在手中,而江州之地也是近年来少有的没被祸害的太多的地方。刘裕所占领的十余郡之地,人口达百万,刘裕轻轻松松便连招募带强行征召获得了近八万的兵马。实力就像是吹气球一般的膨胀起来。


    刘裕密切的关注着局势的变化,对李徽和桓玄之间的战事无时无刻不在探查关注。在不久前,当桓石生兵败广陵,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裕知道自己该出手了。


    对于刘裕想要起兵进攻桓玄兵马的想法,好兄弟好帮手诸葛长民却表示了反对。以诸葛长民的想法,此刻刘裕等人应该训练兵马,固守江州中南,割据于此,增长实力。因为这是闷头发展的好机会,让东府军和桓玄死磕,让他们斗的两败俱伤便是。己方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不用出兵去冒险。此刻出兵,实为不智之举。


    但是,刘裕不这么想。刘裕告诉诸葛长民和其他人,他判断,桓玄要完蛋了。当桓石生的大军覆灭之后,桓玄实力大挫。特别是水军基本覆灭,便注定了他再也没有掌控局面的翻盘点。靠着死守建康城?那是根本守不住的。李徽的火炮天天轰城,城中人心惶惶。早晚要被攻破。等到李徽攻破建康之后,那么自己不但连口汤都喝不上,反而要面临极为严峻的局面。


    “诸葛兄弟,我们一旦龟缩于此,便将陷入被动。李徽攻克京城之后,东府军必然西进,我们首当其冲。我们目前不是东府军的对手,让他攻来,我们将很难应对,局面会恶化到难以收拾的地步。而主动出击,不仅是军事行动上的考虑,更是策略上的必然。”


    诸葛长民没有听明白,刘裕给他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攻桓玄,乃是匡扶大晋社稷之举,我们必须要这么做,才能占据道义之利。李徽不是高举匡扶大晋的大旗么?他这么做便是让他的一些进攻行为都具有正当性,得到天下人心。我们若不出兵进攻,便会受到他的指责,我们反而难以解释。此为其一,其二便是,这匡扶大晋的大旗不能让他一个人独自抗走,否则局势便由他主宰。我们必须要扛起这大旗,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也能得到朝廷的认可。这块大肥肉,我们必须啃一口,而且要咬最大的一口。出兵的目的便是如此。”


    诸葛长民和刘毅终于有些明白了,刘裕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便是不能让李徽专美。他认为桓玄必败,此刻豫章军必须出来收割胜利的果实。这不仅是为豫章军正名,争取道义上的主动,也是豫章军存活的关键。否则便将迎接东府军的横扫。


    不过,诸葛长民和刘毅不明白的是,刘裕哪里来的信心,认为他会占据主动?认为他会收割到果实?他们问了刘裕,刘裕笑而不语,只是告诉他们说,他自有妙计。


    京城的战报很快传来,一切印证了刘裕的猜想,楚军大败。桓玄率军离开京城往西逃离,而得知这一切的刘裕认为,机会来了。


    他决定进攻寻阳城。目的很简单,攻克寻阳之后,便彻底截断了桓玄的西去之路。趁着桓玄兵败,如丧家之犬一般的西逃的当口,在寻阳堵住他们,将桓玄抓获。那么,刘裕便吃到了最大的果实。篡夺大晋社稷的罪魁祸首被刘裕抓到,那还不是最大的功劳么?


    刘毅和诸葛长民等人深以为然,认为刘裕说的极是。抓住桓玄,不但可以立下首功。而他的兵马装备船只等,也将全部归于豫章。那将是赚的盆满钵满的结果。


    他们不知道的,这还不是全部,刘裕还有另外的一个计划。而这个计划,才是最为核心的计划。如果成功,那将彻底改变局势。


    在桓玄的兵马撤至雷池以东,距离寻阳还有一百八十里的时候。刘裕亲自率领五万兵马,几乎是倾巢出动,北上沿着鄱阳湖西岸抵达寻阳,发起了进攻。


    寻阳城这些年屡经战火,又是连接西北荆州梁益等州和京城的纽带,所以在城防建设上有了极大的加强。特别是作为威慑豫章叛军的重要城池,更在军事设施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但是,再坚固的城防也难以应对眼前的局面。若桓玄没有命桓石生北进,以寻阳的城防以及强大的大楚水军的掌控之下,想要进攻寻阳,恐怕只是说说而已。因为寻阳城的格局便是狭长地形,东有鄱阳湖口,南临鄱阳湖,北有大江,可说是三面临水。若楚军水军尚在,水军的进攻将覆盖三面城池,攻城兵马甚至连立足都难。而西城恰恰是城防最坚固,地形最狭窄的区域,兵力再多也无济于事。


    然而,这一切终究是架设。事实情形是,桓石生已死,他的水军也已经大部覆灭,所剩无几的水军也正跟随桓玄的大军同步后撤,此刻尚在近两百里之外。


    所以,对刘裕而言,这场攻城作战便容易的多了。


    固然因为地形所限,新募兵马的作战力也不敢恭维,遭遇城中一万多守军的顽强抵抗,死伤颇为惨重,战场也混乱不堪。但是,在狂攻数个时辰之后,刘裕的兵马终于用炸药包炸穿了寻阳南城城门,打开了攻城的通道。


    凌晨时分,数万刘裕的兵马冲入寻阳城,守军纷纷投降,寻阳至此告破。


    清晨时分,刘裕策马飞驰进入寻阳城。他没有接受将领们的道贺,也没有去安排后续的事务,而是第一时间赶往寻阳城北之地。


    寻阳城北,临江一侧的城池风景优美,衙署和官员的宅邸大多在此。此刻,这里已经被全面的封锁。从城破的那一刻开始,刘裕便下了严令,迅速封锁北城,不允许任何兵马进入北城造成混乱。更不许他们对北城的衙署豪宅进行劫掠滋扰。


    这当然不是刘裕体恤寻阳城中的大族和官员,也不是怜惜这里的风景和豪宅。而是这里住着一个对刘裕而言极为重要的人,那将干系到刘裕下一步的计划。


    ……


    寻阳北城西侧的一座大宅子,此刻正笼罩在清晨幽暗寒冷的晨光之中。后宅屋子里,光线黯淡。床上一人蜷缩在被褥之下瑟瑟发抖。


    昨夜城外喊杀之声响了一夜,床上此人一夜未眠,蜷缩在被褥下躲藏着,生恐会发生什么。他便是司马德宗,被桓玄强行从大晋皇帝的位置上踢下来,被迁徙至寻阳居住的曾经的大晋之主。


    这数月以来,司马德宗其实是被软禁在寻阳城中。虽然衣食不缺,但他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这座平固王府之中,和外界全部断绝。桓玄显然不打算给他自由,他在此处过着和囚犯一样的生活。


    在被迫禅让之后的日子里,外界发生的一切他都一无所知。李徽的起兵,各地兵马的蜂起,东府军和楚军的大战,乃至今日寻阳城外传来的喊杀之声,司马德宗都一无所知。他就像是一只惊弓之鸟,将自己缩在被窝里,他不知道那些喊杀声意味着什么,他只是祈祷这些跟自己无关,让自己能够活下去。


    这位大晋的皇帝,虽然曾一度被认为是痴呆。但其实他并不傻,他心里清楚的很。他用痴呆作为表象来伪装自己,来麻痹别人。否则在他即位之后,经历了司马道子和桓玄这样两个强横之极的人物的挟持,又怎能活到现在?正因为他假痴不癫的表象,反而给了他一些安全,让他得以活到现在。


    外边的喊杀声停止了,司马德宗松了口气,但他还是没敢下床。一夜未眠的惊恐让他有些疲惫,他此刻很想睡一会,安静的小睡一会。


    然而,嘈杂的脚步声响起,兵刃和盔甲碰撞的声音哐哐作响,脚步声沉重而急促。有人大声的说话,声音正在二进方向。


    “人在那里?住在那间屋子?快带我去。快快!”


    司马德宗头皮发麻,那声音很陌生,那脚步很粗鲁。兵刃和盔甲摩擦的声音很刺耳,军靴的声音很沉重。他意识到这是冲着自己来的,下意识的想要找地方躲。但是房中空空,无处可藏。


    脚步声进到了外边院子里,司马德宗焦急之下,他裹着被子下床,一骨碌滚到床底下,屏息爬在地上,盯着门口,大气不敢出。


    屋子里亮了一下,内间帘幕被掀开。清冷的光线照亮了地面。司马德宗看到几双军靴从门口走近,长刀的刀鞘拖着地面,地面尘土飞扬。


    “人呢?不是说就在这里么?”一双崭新的军靴停止不远处,一个清朗的声音大声问道。


    “咦?怎么不见了?一晚上平固王没有出屋子啊。”有人回答道。


    司马德宗听出来了,那是自己府中管事的声音。这府中的所有人都是别人指派的,自己并不跟他们啰嗦,他们也只是照顾自己起居而已。


    崭新的军靴走近床边,司马德宗能闻到军靴上的血腥气。那人弯腰在床上摸了摸,沉声道:“床铺还是温热的,没有走远。”


    司马德宗的心脏骤停,心中哀叹,终究难以逃脱。却听那人大声道:“陛下,陛下,莫要躲着了,快出来吧。臣刘裕是前来解救陛下的,陛下莫要害怕。臣刚刚攻克了寻阳城,打败了逆贼桓玄的守军,陛下,逆贼桓玄要完蛋了,臣前来救陛下的。”


    司马德宗一惊,脑子里迅速的搜索记忆,猛然想起了刘裕是谁。当年他刚刚登基不久,桓玄在荆州起兵讨伐殷仲堪和杨佺期,朝廷支持他的行动,当时司马道子同意桓玄手下人员的任命,其中一位便是一个叫刘裕的,被任命位豫章太守。桓玄篡位之前,派兵讨伐豫章,打的便也是这个刘裕。豫章就在寻阳之南,难道说,这个豫章太守刘裕便是昨夜攻城之人?


    “陛下,臣刘裕率军昨夜攻下寻阳,第一时间便来解救陛下,生恐陛下受到伤害。陛下,你在何处?莫让臣等心焦。”刘裕大声叫道。


    司马德宗长吁一口气,低声道:“刘裕,你当真是来救我的么?”


    刘裕听到声音的来源,忙弯腰查看床下,看见司马德宗裹在被子趴在床下,大喜叫道:“陛下,陛下,来人,快请陛下出来。”


    司马德宗被从床底下拖了出来,身着皱巴巴的内衣,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胡子拉碴,显得颓唐之极。他站在那里,满脸的迷茫和惊恐。


    刘裕噗通跪地,身后众将和兵士跪了一地。


    “陛下,臣救驾来迟,叫陛下受苦了。臣得知逆贼桓玄篡夺我大晋之位,心忧陛下安危,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后得知陛下在寻阳之中,臣便招募兵马,联合他郡兵马积极筹划,便是为了解救陛下。今日终于攻下寻阳,救出陛下,臣真是欢喜之切,难以言表。陛下尚在,我大晋便在。陛下无恙,臣当真是欢喜的不知说什么才好。呜呜呜。”


    刘裕匍匐于地咚咚磕头,涕泪横流,一番言语真是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司马德宗被他感染,心中一番委屈涌上心头,顿时也是泪水滂沱,大哭不已。


    刘裕哀嚎了一番,擦了眼泪道:“陛下莫要悲伤,一切都过去了。桓玄逆贼末日已到,臣定会将他擒获,交于陛下。此贼当被凌迟处死。陛下安然无恙,这便是天大的喜事。军中上下,知道此事不知该多么高兴。请陛下沐浴更衣,随臣去见将士们。即日起,当昭告天下,陛下归来,我大晋国祚长存,江山无恙。天下人得知,必欢欣鼓舞,趋之若鹜。”


    司马德宗擦了眼泪点头笑道:“好,好。刘裕,朕听你的,去见他们。告诉天下人,朕还在,大晋还在。”


    不久后,在寻阳城军衙之中,司马德宗衣着一新,在刘裕的陪同下坐在高高的案后。刘裕为首,刘毅诸葛长民等文武官员百人叩拜行礼,口称陛下。


    司马德宗满面欢喜,阴霾一扫而空,随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宣读诏书,昭告天下,宣布桓玄逼迫自己禅位的罪状。告诉天下人,各地官员,各地军民当蜂起讨伐桓玄这窃国逆贼,严惩不贷。


    随即,司马德宗又发布诏书,任命刘裕为领军将军,江州刺史,都督江荆梁益豫宁广八州诸军事。任命刘毅为荆州刺史,冠军将军。诸葛长民为豫州刺史,辅国将军。刘裕的弟弟刘道邻刘道规,儿子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以及众将领官员皆有封赏。授命刘裕总领中外兵马,对桓玄发起进攻。


    当然,对徐州李徽举兵罚桓玄的功劳,司马德宗也给予了封赏。任命李徽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都督扬、徐、青、兖、幽五州军事。嘉奖他领军罚桓玄之功绩,命李徽继续进攻,攻克京城,继续剿灭追击桓玄贼兵云云。


    刘裕是聪明的,他并没有隐瞒李徽起兵攻京城,歼灭桓石生大军的事实。也没有阻止司马德宗对李徽的封赏。甚至这些封赏都是他自己建议的。本来司马德宗是要让刘裕任扬州刺史和录尚书事的,但是刘裕却拒绝了。


    刘裕不需要站在风口浪尖上,也不需要让人认为自己否定李徽的功勋,那样会惹恼李徽,更会让天下人非议。他要的是和李徽分庭抗礼,在攻灭桓玄的功劳上分上大大的一块蛋糕。


    而且,他现在占据着绝对的主动,他的手里攥着司马德宗,那可是个宝贝。有司马德宗在手,他随时可以当上任何他想要的官职。但是眼下,他不能锋芒太露,引人反感。他要让司马德宗全心全意的倚重自己,要表现的堆司马德宗忠心维护。要将司马德宗捧在高处,让大晋重新回到人们的心目之中。那样的话,司马德宗便更有价值。而自己,便可以利用司马德宗来约束李徽,利用道德上的制高点来牵制李徽,让李徽无法为所欲为。


    而这,就是刘裕最重要的一步棋,也是他酝酿已久的妙手。


    眨眼之间,讨伐桓玄,战胜桓玄的功劳,便被他刘裕攫取了一半。大晋复国之功,便也非李徽独美。而他刘裕付出的代价极小,几乎没有任何的付出便完成了这一步。


    刘裕从一个寂寂无名,不被人察觉之人,眨眼间便异军突起,成为了匡扶社稷的功勋之臣。这一步之精妙,连刘裕自己都不得不佩服自己。


    一天后,刘裕亲自护送司马德宗前往豫章居住。不光是寻阳即将迎来战斗,也是他要将司马德宗牢牢的掌握在手中,不能让他离开自己的身边。一旦司马德宗离开,来自东府军的危险便将扑面而来。司马德宗不但是他的筹码,更是他的挡箭牌。.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