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食堂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轧钢厂和四合院的空气里,那股无形的压力却越来越重。
广播里激昂的口号日渐增多,厂区围墙上刷上了新的标语,戴红袖章的身影也越发活跃。
易中海如同冬眠的毒蛇,在沉寂了数日后,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了他的反扑。
这一次,他吸取了王老蔫鲁莽的教训,选择了更隐蔽、更“专业”的方式——利用他八级工的技术权威,在张建军最引以为傲的技术领域,设下陷阱!
机会很快来了。厂里接到一批精度要求极高的军工配件订单,关键部件的精加工任务,落在了技术实力最强的钳工二车间,而具体负责的小组,正是张建军的第三生产小组!其中一个核心零件,是一个形状复杂、带有异形内腔的合金钢件,公差要求极其严格,光洁度要求▽8,加工难度极大。
车间技术讨论会上,易中海“主动”请缨,承担这个零件的工艺制定任务。他拍着胸脯,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杨厂长,李主任,各位同志。这个零件确实难,关键就在这个异形内腔的加工和最后一道精磨工序。我在厂里干了几十年,经验还算有点。”
“我建议,先用我们车间那台精度最好的苏式内圆磨进行粗磨,留0.05mm余量,再用这台新的捷克小磨床进行精磨,保证尺寸和光洁度!这样分工,效率最高,也最稳妥!”
他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分工明确,新老设备结合。李爱国和几个老师傅都点头表示赞同。杨厂长也看向张建军:“建军同志,这零件是你们小组负责加工,易师傅的方案,你觉得怎么样?”
张建军微微蹙眉。易中海突然变得这么“积极”和“专业”,本身就透着诡异。
仔细回忆着脑海中的四级机修知识,尤其是关于磨削加工的关键点。
那台捷克小磨床虽然新,但砂轮主轴刚性偏弱,冷却系统也不太适合深腔加工。
磨削这种复杂内腔,尤其是最后精磨阶段,极易因为散热不均、排屑不畅导致表面出现微裂纹或者局部烧蚀,而这种微观缺陷,在常规检验下很难发现,只有做破坏性的金相分析或者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察觉!
一旦装上飞机或者设备,在高速高压环境下,很可能导致零件从内部崩裂,造成灾难性后果!这简直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技术陷阱!
易中海打的算盘很毒:零件是张建军小组做的,工艺是他易中海定的,用的是张建军改造的“老爷车”和新引进的“先进设备”。
如果出了问题,张建军作为执行者首当其冲,他易中海顶多是“考虑不周”,甚至还能反咬一口说是张建军操作不当或者设备改造有问题!军工任务出大事故,张建军不死也得脱层皮!
张建军心中冷笑,易中海啊易中海,你这是自己往枪口上撞!他脸上却露出思索和一丝“犹豫”:“易师傅的方案,分工确实明确。”
“不过…我有点担心最后精磨用这台捷克小磨床。这床子主轴刚性稍微弱了点,冷却液冲刷深腔效果也一般,磨削这种高精度异形内腔,又是最后精磨,余量极小,控制不好容易产生磨削烧伤或者微裂纹,影响零件寿命。风险有点大。”
他这话一出,会场顿时安静下来。几个懂行的老师傅也皱起了眉头,开始思索其中的风险。
易中海心中一凛,没想到张建军一眼就看穿了他陷阱的关键!但他岂能认输?立刻板起脸,语气带着训斥和不悦:“张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怀疑我的技术水平?还是怀疑厂里花大价钱引进的新设备不好用?”
“那台捷克磨床是精密设备,专门用来做精磨的!比你改造的那台老苏式强多了!我看你就是怕担责任,故意找借口推诿!军工任务面前,容不得这种畏首畏尾的思想!”
他直接上纲上线,扣起了大帽子!
李爱国有些担忧地看向张建军。杨厂长也沉声道:“建军同志,你的顾虑有道理吗?具体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张建军等的就是这句话!他从容起身,走到会议室的黑板前,拿起粉笔,一边画着零件内腔结构和磨削力示意图,一边清晰解释:
“厂长,主任,各位师傅。我的依据有三点:第一,异形内腔在精磨时,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变化大,受力不均。捷克磨床主轴刚性设计偏柔性,应对这种变化载荷时,容易产生轻微震动,导致磨削力波动。”
“第二,深腔结构,冷却液难以有效冲刷磨削区域底部,热量积聚快。第三,该零件材料为高强度合金钢,导热性较差,对磨削热非常敏感。”
“三者叠加,在精磨的临界状态下,极易在表层下形成微裂纹或过热导致的组织劣化区。”
张建军画出的示意图简洁明了,分析条理清晰,连几个原本支持易中海的老师傅都频频点头。
“那你说怎么办?难道不用新设备?就用你那台老掉牙的改造货?”易中海有些气急败坏地打断。
“不,”张建军摇摇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易中海,“我的方案是:全程使用我们改造好的苏式内圆磨!它主轴刚性强,结构稳固,抗震动性好。”
“关键点在于工艺优化:粗磨后,留0.02mm余量,然后更换特制的、形状与内腔匹配的树脂结合剂小砂轮,采用‘微量多次、充分冷却’的精细磨削法。”
“将精磨分解为四到五次微量进给,每次磨削后都彻底清洗内腔,更换冷却液,确保散热和排屑。虽然效率会低一些,但能最大限度保证加工质量,避免微观缺陷!”
这个方案,不仅规避了捷克磨床的弱点,还充分利用了改造后苏式磨床刚性好的优点,工艺细节极其考究!充分展现了他远超常人的技术洞察力和严谨性!
会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张建军这份详实、专业、极具说服力的方案震住了。连易中海也张着嘴,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好!好一个‘微量多次、充分冷却’!”杨厂长率先打破沉默,眼中满是激赏,“建军同志考虑周全!技术分析透彻!这才是真正对军工任务负责的态度!就按张建军同志的方案执行!易师傅,你的方案…风险确实大了些,这次就先这样吧。”杨厂长的话,等于是当众否定了易中海。
易中海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眼前阵阵发黑。他苦心设计的陷阱,不仅被张建军轻易识破,还被对方反手利用,在厂领导面前狠狠踩了他一脚,再次彰显了其高超的技术水平!偷鸡不成蚀把米!巨大的挫败感和耻辱感瞬间将他淹没。
“我…我身体有点不舒服…先回去了…”易中海再也待不下去,脸色灰败地站起身,踉踉跄跄地冲出了会议室,连椅子都差点带倒。
看着易中海狼狈逃窜的背影,张建军眼神冰冷。易师傅,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次,是你自己把脸伸过来让我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