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80章 1470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的隐患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从徐府出来,已经是下午。


    因为接近午饭时间,徐府摆上一桌丰盛酒宴款待,还开了一坛魏广德送来的宫庭御酒。


    徐阶被儿子扶着把人送出府门,魏广德上轿子后仪仗就向着上海县码头而去。


    可供停靠三十条大船的泊位上,此刻停着十余条海船,另外的泊位也没有空闲的,都停靠着内河货船,正在往下卸载货物。


    远处,还有十余条船只在等待靠岸,码头上下人来人往,一派繁忙的景象。


    没有集装箱,也没有起重机,就是靠着力夫上下搬运货物。


    他们,都是赤裸着上身,在船只和马车之间往复运动。


    码头西面不远处,就是松江府钞关衙门,负责征收进出港口货物的税银。


    大明虽然没有建立独立的海关,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征税,但依托户部钞关的架构,在四个开放口岸都建立了钞关负责征税。


    在胡峻德陪同下,魏广德也去钞关看了眼,都是同一征税,再按照比例留存地方和上解京城,对商人来说倒是简单,只是这税确实不算轻。


    特别是从内陆河运而来的货物,在此地要交两次关税。


    一次是入关缴一次,如果是装运到对外海贸船只上,还会进行一次征税。


    不过这些货物就算是陆路进入松江府,如果要运进码头仓库,也是要进行征税的,只有正在松江府出售,才不需要缴纳这笔关税,而只承担牙行的“换帖银”。


    就在魏广德打算去码头仓库看看,据说松江府建成的,号称全大明第一大的货仓时,京城快马送来一份奏疏抄本递到魏广德面前。


    魏广德检查弥封后,直接打开翻看,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老师,可是京城有什么好消息来了?”


    胡峻德取巧的问道。


    “呵呵,不是,是朝廷派往欧罗巴的使团已经回来了,月前已经抵达缅甸勃固,估计现在船应该到了旧港。”


    一年多前,以礼部牵头派出使团前往欧罗巴,因为使团里塞入大量锦衣卫密探,一度让礼部尚书徐学谟非常不满。


    最后官司打到内阁,内阁也是和稀泥,一边劝徐学谟消气,一边让刘守有减少人数。


    最终减没减少不知道,反正使团还是出发了。


    上次是贡船随乔治号西去,这次是循着来路独自返航。


    此次出使成功,也意味着大明已经掌握了和欧罗巴通商的航路,大明的商人如果不辞辛苦和危险,也可以把商船开到欧洲去。


    当初派出使团,也是上了邸报的,所以胡峻德也知道有这回事儿。


    “老师,他们也算是扬我大明国威于海外,回来可得重重嘉奖才是。”


    说使团出国扬威,其实也是拍魏广德马屁,那就是内阁执掌朝廷大权做得好,要不然以前就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夷人商船来此,可有传教士随行,想要入我大明?”


    魏广德笑笑,又开口问道。


    “传教士?”


    胡峻德一愣,有些狐疑的说道。


    “就是夷人教会的教士,想要到我大明传播他们的宗教,基督教嗯,不对,是天主教。”


    魏广德开口问道。


    “好像之前有,不过松江府只通商,没有接待外国使团的义务,所以没有批准他们停留在松江府,只能在港口区生活。”


    胡峻德一听传播宗教的人,马上就想起来,确实之前有几拨传教士想要入城。


    好吧,这里是港口区,属于监管区域,非明人是不能离开这里的。


    何况港口区建立了专门的商业街,负责进出口货物的销售,没有缴税,自然不允许运出这里,进入大明城池里贩卖。


    “老师,如果我找教士,我可以让下面人查查,这个容易。


    记得之前好像有人给我报过,说有教士常期驻留在港区,还向我们的官员和那些苦力布道。


    只不过因为不是惹事,所以我就让他们不予理会。


    这里面,是有什么忌讳还是.”


    胡峻德说到这里迟疑了,小心翼翼的问起原由来。


    “呵呵,没让他们入关,所以这次使团吸取,他们除了拜访葡萄牙、西班牙和谙厄利亚三国,还顺道对欧罗巴其他王国进行出使,去了梵蒂冈教廷,见到了格列高利十三世。”


    魏广德看着奏疏笑着说道。


    “格列高十三那是谁?”


    胡峻德对欧洲人冗长的名字名字不厌其烦,也没完全记住魏广德说出的话,含糊的说出来。


    “就是那些教士的首领,他们称为教皇。


    我大明使团见到这位教皇,他就向我们请求允许他们的传教士传教.”


    说到这里,魏广德嘴角再也压不住的上翘。


    那帮传教士说什么德行,魏广德清楚。


    虽然里面也有好人,许多还是属于“科学家”。


    好吧,虽然在中国,士人看不起奇技淫巧,但往往研究这东西还出成绩的,出书留名的,都是士人。


    而在西方,大部分科学家其实也是来源于神学院,因为在那里他们才能接触的最先进的知识。


    当然,最后也是他们推翻了“神”的统治,垫定了科学基础。


    不过,绝大部分传教士都是和殖民者绑在一起的,借助殖民者的力量传教,扩大他们的宗教影响力。


    只不过这个时候,西方并不敢轻慢大明,所以选择对等外交。


    这在西方属于最正常的外交形势,双方都是平等的,通过协商达成一些协议。


    不过从使团发回的奏疏里,魏广德能感觉到好似受到羞辱般。


    好吧,或许在大明使者看来,他们是上国,所以应该是宗藩礼,也就是他们的国王或者女王,应该向他们行礼,并承认大明皇帝的无上权威。


    当然,他们并没有在欧洲发作,因为魏广德之前有所预料,所以让他们只要细心观察他们的外交习惯就好,不能把关系搞僵。


    就算有什么,记在小本本上,回国再说。


    他们在万里之外,别人就算把他们宰了,大明也是鞭长莫及。


    显然使团听进了魏广德的话,所以就把小本本先发回国内。


    “老师,那这些教士我们是放还是不放?”


    胡峻德小声问道。


    “维持现状即可,等朝廷命令。”


    魏广德马上回答道,“此事待我回京召集内阁和九卿商议后,再由陛下决定。”


    到底该不该放传教士进来,魏广德也有些没想好,之前他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不过接下来,魏广德看着手里的奏疏,眉头就不自觉皱起来,显然看到什么,似乎对大明不好的消息。


    胡峻德见此,马上就闭嘴,不再多话。


    “蕞尔小国,事儿还真多。”


    魏广德终于看完奏疏,嘴角挂出一抹笑容,后面没有内阁票拟,显然并没有形成最终意见。


    见此,胡峻德这才小心翼翼问道:‘老师,是不是那边还有什么事儿求到我大明?’


    魏广德瞟了胡峻德一眼,没有说话,目光深邃的看向码头区域,那里有三条夷船,一条来自菲律宾,另两条来自果阿。


    不过,三条船被松江府安排停靠在一起,却也是相安无事。


    “来到松江府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之间,有爆发过冲突吗?”


    魏广德忽然问道。


    “这个,应该没有吧,听说他们有协议区分利益。”


    胡峻德一愣,作为松江府知府,他当然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海外,关注这些夷人的动向。


    “如果,来到我大明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爆发冲突,官军必须立时介入进行弹压。


    但凡警告不听者,直接格杀以儆效尤。


    衙门马上书写公文,派人送到月港和广州,还有天津,朝廷正式命令稍后补上。”


    魏广德马上说道。


    “老师,这两国开战了?”


    听到这话,胡峻德马上会意过来,猜测到。


    “不是开战,西班牙国王要想兼任葡萄牙国王,现在那边闹得不可开交,谙厄利亚、法兰西等国都站葡萄牙,他们的教皇支持西班牙国王的主张。”


    魏广德说出的话,让胡峻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王位还可以兼任。


    “这怎么可能?这样可以吗?”


    胡峻德不由得诧异问道。


    “我们和他们的习惯不同,在他们那里,似乎就可以这么干。”


    魏广德不怀疑奏疏里的内容,之所以单独写在最后,自然是使团认为消息极为重要。


    是的,涉及到一个王国国王的更迭。


    现在的谙厄利亚,也就是英格兰女王,不就是继承了苏格兰和爱尔兰王位,才有了“英伦三岛”。


    而到了近代,爱尔兰大部分独立,仅剩下北爱,也成为英国一个老大难问题。


    要解释这个问题,魏广德觉得简直是白日做梦,因为东西方意识形态差距太大了。


    东方人的意识形态,其实是以中国传统意识形态为主,而西方则是契约的方式,订立的一种形态。


    中国历史上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观念盛行,就误以为地理邻近必然导向吞并。


    而在欧洲语境里,不能忽视欧洲中世纪以来“封建契约”传统与民族国家构建路径。


    众所周知,欧洲历史曾出现过东西罗马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也出现过拿破仑掌控的法兰西帝国,但即便如此,也没有谁能够完全统一欧洲。


    历史上,人类文明曾出现过数次“强权即真理”的战争导向,受此思维影响,许多人将国际关系简化为丛林法则,认为是肉弱强食的环境。


    其实,这是对“国家”概念的理解导致认知的不同造成的。


    中国古代历史传承的朝代更替,本质上其实就是政权间的领土征服。


    大明政权征服了元朝的领土,元朝则征服了宋朝的领土


    而在西方,似乎受到领主契约的影响,国家首先是依附于领主。


    即便西班牙和葡萄牙同处于伊比利亚半岛,但因为两国已经形成各自独立的意识形态,所以也不能接受统一。


    强大如拿破仑也做不到。


    不得不感谢秦始皇帝,没有他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中国。


    而此时魏广德看着胡峻德说道:‘因为刚死的葡萄牙国王没有留下子嗣,而西班牙国王是他的外孙。’


    “啊,这”


    中国也有通过血缘关系判断远近亲疏的传统,葡萄牙国王死了,没有子嗣继承的情况下,肯定是选择血缘关系最亲近的亲属继承他的一切。


    没有留下子嗣,外孙继承,似乎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这是此时胡峻德的想法,不过那是普通家产,而不是一国。


    很快,胡峻德就想明白了,国王死了,可以找以前的宗室来选择一个最亲近的亲王来接替,不可能有外孙继承的道理。


    就好像正德皇帝一样,如果因为弘治皇帝没有其他子孙,所以是找的弘治皇帝的亲兄弟家的儿子,也就是嘉靖皇帝继承皇位,而不是找弘治皇帝的外孙。


    胡峻德不认为葡萄牙王室会出现几代、十几代单传的情况,所以到这里,西班牙国王的心思昭然若揭。


    王国不是普通家产可比的,肯定是找其他亲族,而绝对不可能是外孙这样的人来继承,何况他还是西班牙国王。


    “那会发生战争吗?”


    胡峻德忽然问道。


    魏广德摇摇头,书信里没有说,因为西班牙国王派出军队,以武力强行戴上了葡萄牙国王的王冠。


    不过使团认为,这样的情况很难持久,葡萄牙国内贵族大部分并不承认西班牙国王的继承权,而且已经得到周围国家的支持。


    到目前为止,使团没有表态,即便西班牙国王在大明和葡萄牙的协议书签字,同时还要求葡萄牙国内给明人自由身,也就是完全支持、配合大明使团在欧洲的活动,解救在葡萄牙被奴役的明人。


    魏广德此时已经眉头深蹙,他嗅到一丝不好的迹象。


    教皇对西班牙的支持,自然西班牙也要做出让教皇满意的动作。


    现在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反对西班牙,实际上也就是反对教皇的命令。


    一旦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难以避免就是爆发战争。


    一旦开战,那西班牙还有银子和大明进行贸易吗?


    西班牙银子输入的中断,对大明正在发展的经济无疑会是沉重打击,一个不好可能会诱发明朝经济危机。


    好吧,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哪一年,在哪一国爆发的,魏广德不确定。


    但是,如果欧洲开战,那可能未来的历史书上就会记录,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源自大明,因为产能过剩造成的危机。


    工坊破产,工人失业.(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