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回忆(下)

作者:洛止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斑驳的墙面上,谢鸢吟望着铜镜里映出的自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上的铜铃。七年时光,当年那个蜷缩在山林里的小女孩,如今眉眼间已染上几分英气。


    院外传来马车轱辘转动的声响,栀望远裹着披风站在院子里,看着正在收拾行囊的随从,又时不时将目光投向谢鸢吟的方向。他沉吟片刻,缓步走到她面前,语气诚恳:“姑娘救命之恩,栀某无以为报。”他顿了顿,目光中带着几分试探,“我家中有一小女,年方七岁,聪慧伶俐,只是性子活泼了些。不知姑娘可愿随我回京都,给小女做个陪读?平日里一同读书习字,也算是有个伴儿。”


    谢鸢吟微微一怔,垂眸思索。京都,那是她从未踏足过的繁华之地,而陪读这个提议,既给了她安身之所,也能让她继续求学。可想起山上的师父,她又有些犹豫。


    “姑娘不必急着答复。”栀望远似是看出她的顾虑,“此番回京路途遥远,你若愿意,可与我们同行,路上慢慢考虑。若是不愿,我也可派人送姑娘回山上。”


    谢鸢吟咬了咬唇,抬眼望向远处的山峦。那里有她与师父共度的七年时光,有她刻苦习字练剑的点点滴滴。可她也明白,自己不能永远躲在山上。想起昨夜父母的对话,她的心又凉了几分。或许,是时候离开这片承载着太多伤痛回忆的土地了。


    “多谢大人美意,”谢鸢吟屈膝行礼,声音坚定,“我愿意随您回京都。”


    栀望远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此甚好。日后若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


    临走前,谢鸢吟站在土坯房前,望着屋内紧闭的房门。她知道,屋内的父母此刻或许正在偷偷观望。她没有上前道别,只是深深看了一眼这座曾给予她生命,却又将她抛弃的家,转身决然离去。


    马车上,谢鸢吟掀开帘子,看着渐渐远去的村庄,心中五味杂陈。山风卷着棠花的香气扑面而来,恍惚间,她仿佛又听见师父的谆谆教诲。“鸢吟,莫回头,向前走。”师父的话在耳畔回响,她握紧了手中的木剑,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谢鸢吟望着被风吹起的檐角铜铃,恍惚间竟将那清脆声响听成了山林间的鸟鸣。七年前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她下意识摸向膝盖,那里还留着被树枝划破的淡淡疤痕。


    “阿吟姐姐?”栀岁棠摇晃着她的胳膊,“你怎么突然不说话了?”


    “没事。”谢鸢吟收回思绪,指尖抚过腰间玉佩——那是王碌在她及笄时送的,刻着"鸢飞戾天"四个字。记忆里,师傅总爱坐在老松树下教她读书,泛黄的书卷在山风中翻动,他的声音比山间清泉还要清亮:“鸢吟,君子当如竹,临风不曲折,做人亦是如此。”


    暮色渐浓时,谢鸢吟带着栀岁棠往膳堂走去。路过柴房时,里头传来老仆人的议论:“听说谢姑娘是在山上捡来的?”“可不是,要不是王夫子......”话音戛然而止,她们这才发现两人驻足。


    栀岁棠气得跺脚:“他们乱说!”谢鸢吟却按住她肩膀,淡淡道:"无妨。"她想起刚入师门时,总在深夜听见师傅咳嗽。那座木屋里没有山珍海味,却有永远温热的姜茶;没有绫罗绸缎,却有师傅亲手缝制的粗布衣裳。


    一个暴雨夜,谢鸢吟被雷声惊醒,发现师傅的房门虚掩着。透过雨帘,她看见王碌跪在祠堂,对着牌位喃喃自语:“师兄,我终于找到能继承衣钵的孩子了......”烛光摇曳中,墙上挂着的断剑泛着冷光,剑柄上的纹路与她玉佩背面的暗纹竟如出一辙。


    “阿吟姐姐?”栀岁棠的声音再次响起,“你又走神了!”


    谢鸢吟回过神,发现已经到了膳堂。桌上摆着她最爱的槐花糕,这让她想起王碌第一次教她辨认草药时,特意采来槐花做点心的模样。那时他说:“记住,每种草木都有其用,人亦如此。”


    月光爬上窗棂时,谢鸢吟在书桌前铺开宣纸。窗外的风掀起纱帘,恍惚间她又回到那座小木屋,师傅正笑着看她舞剑,剑穗扫落满树槐花。


    谢鸢吟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莲花灯精巧的褶皱。素白绢布被烛火染成暖金色,在栀岁棠掌心盈盈颤动,宛如一朵真正的芙蕖在月色里绽放。“好漂亮。”她忍不住赞叹,忽然想起山中木屋前的小池塘,每到夏日也会浮起这样柔美的光晕。


    “那当然!”栀岁棠得意地仰起头,发间的珍珠步摇跟着晃动,“我特意选了最薄的绢纱,还在灯芯里掺了桂花蜜,这样烧起来会有香味!”说着便凑近谢鸢吟,非要让她仔细闻闻。


    清甜的香气混着烛火的暖意扑面而来,谢鸢吟下意识偏头,却见少女鬓边沾着片草叶。她鬼使神差地伸手替对方摘下,动作轻柔得像是怕惊飞了一只蝴蝶。这个瞬间,记忆突然重叠——当年在山中迷路时,王碌也是这样,一边举着火把照亮前路,一边耐心地替她拍落沾在衣摆的苍耳。


    “阿吟姐姐在想什么?”栀岁棠突然凑到她面前,杏眼里映着跳动的烛光,“不会是觉得我做的灯不好看吧?”


    “怎么会。谢鸢吟轻笑出声,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莲花灯的灯穗,“只是想起第一次见到师傅时,他举着火把的样子,和你现在举着莲花灯的模样,倒有几分相似。”


    “真的吗?”栀岁棠眼睛一亮,立刻来了兴致,“快给我讲讲!王夫子年轻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威风?是不是像话本里写的那样,白衣胜雪,一剑能劈开瀑布?”


    谢鸢吟被她夸张的描述逗得直笑,顺势在石凳上坐下。月光如水,洒在两人身上,将影子拉得老长。她望着远处摇曳的莲花灯,开始讲述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春日里漫山遍野的槐花雨,夏夜师徒俩在屋檐下数星星,还有王碌手把手教她辨认草药时,掌心传来的温热。


    栀岁棠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靠在了谢鸢吟肩头。当故事讲到王碌用三个月采药钱换红绸时,少女突然坐直身子,义愤填膺道:“师傅对阿吟姐姐真好!要是我,一定也会把最好的东西都送给你!”


    夜风掠过树梢,带来阵阵花香。谢鸢吟望着少女认真的模样,心里某个柔软的角落被轻轻触碰。她伸手拢了拢对方散落的发丝,轻声说:“傻丫头,你已经把最珍贵的东西给我了。”


    “是什么?”


    “是此刻的月色,还有这盏会发光的莲花灯。”


    栀岁棠先是一愣,随即笑弯了眉眼。她举起莲花灯,让暖光映在两人脸上:“那以后我要做更多漂亮的灯,把阿吟姐姐的世界都照亮!”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已是三更天。谢鸢吟起身牵起她的手:“该回去了,明日还要上课。”


    “知道啦!”栀岁棠晃了晃莲花灯,“不过阿吟姐姐要答应我,以后每天晚上都要听我讲新故事!”


    “好,都依你。”


    月光下,两道身影渐渐远去。莲花灯的光晕在石板路上拖出长长的尾巴,恍惚间,竟像是一条流淌着温暖与希望的星河。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