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俭来到了曲阜,然后……被晾了。
是的,唐俭自己都想不到,他堂堂民部尚书,莒国襄公,居然连孔府的大门都进不去!
进!不!去!
唐俭的脸色十分难看。
他虽然不是武将,但这时候的文官武将,其实差别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人家唐俭,至少也是敢于去人家突厥老巢里面,面不红心不跳劝降的主。
可现在,却连人家的大门都进不去,这是在打脸。
打的还不是唐俭一个人的脸,而是整个大唐帝国的脸。
嚣张不?
很嚣张!
唐俭也是个读书人,和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心里面都装着孔圣人。
如今这局面,却让唐俭默然叹气。
他不由得想起了,伟大的皇帝陛下曾经说过的那句话。
‘圣人是圣人,孔家是孔家’。
当初这句话,可是让一些人产生了应激。
就比如唐俭。
那时候的唐俭,完全不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
时过境迁,当唐俭被孔家人拒之门外的时候,他懂了,悟了。
“大人,要不……”
“闭嘴!”
唐俭瞪了一眼自己的手下。
他当然知道,手下之人话外之意。
唐军大营就在数百里外,他唐俭真要狠下心来,去调一营士兵过来,孔家人自然会低头。
可这事儿,不是武力能解决的。
除非,是那种真要一口气灭了孔家的情况,才会这么做。
然而,不管是唐俭,还是皇帝,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李二可不是李承乾。
李承乾不在乎那些东西,所以能够手起刀落,直接物理层面消灭挡在前面的人。
可是李世民,他需要计较得失。
一味地强硬,换来的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初被五望七姓弄得灰头土脸,李二不照样咽下了这口气么。
为了稳定局面,李二做出了妥协。
你现在让他对孔家动刀子,基本就是在对天下读书人宣战。
一不小心,口水都能淹死人。
所以要对付孔家,莽不得。
唐俭要真听了手下人的建议,调兵冲击孔府,那很快他唐俭就得倒大霉。
这种馊主意,是碰都不能碰的。
不然他唐俭,估计就得成为被献祭的倒霉蛋了。
‘这群人,真是恶心!’
“呸!还圣人世家,我看就是一群蛀虫!”
唐俭心里面对孔家的好感度直接跌破负值。
发泄了一通后,唐俭思考起来,要如何继续。
没办法,当了差,就得办事。
这事儿要是办不好,李二回头就得把他唐俭给办了。
在大事上,谁要是拉了胯,那就等着挨刀子吧。
唐俭为什么来山东,还不是知道这大事需要人来做。哪怕他和李靖不对付,关键时候也得捏着鼻子办事。
这不前几天,每天怒喷李靖,算是唐俭先收了利息。
“再去,拿着礼物,送上门去。”
唐俭接下来,不断送礼过去。
姿态,放的很低。
这种事情,换别人来做,恐怕还真不一定能做到唐俭这种程度。
能屈能伸大丈夫。
其他人,要么能力比不上他,要么面子拉不下来。
所以,妙就妙在这里。
看的出来,李二和老房他们选人的时候,真不是乱选的。
终于,似乎是被唐大人的热情所打动,孔家同意让唐俭进府叙事。
就这还得给唐俭一个下马威。
人家正门不开,让唐俭从侧门进去的。
好在唐俭已经不生气了,或者说他知道自己生气也没意义。
孔家人眼高于顶,别说瞧不上他这样一个民部尚书,估计李唐皇室都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看,这就是千年世家的傲慢。
唐俭心中对孔圣人最后一点尊重也被打碎的一干二净。
心里面早就不爽了,面上还得维持着恭敬的姿态。
“学生唐俭,拜见圣人世家。”
你看,这一进门,唐俭就做出激动的样子,然后不提自己尚书的身份,直接用学生两个字来描述。
如此低姿态,倒是有些出乎孔家人的预料。
“唐尚书前来,所为何事?”
孔家出来了一个类似长老的人,接见了唐俭。
“学生此次前来,一为拜见圣人,二是为了筹措粮食……”
唐俭不绕弯,直接说明了来意。
一听到筹措粮食,孔家人的表情就不对劲了。
“呵呵,孔府乃圣人血脉,自古耕读传家,苦心钻研学问,唐大人恐怕要失望咯。”
呸!
好一个耕读传家、钻研学问。
要不是唐俭早就调查过了,还真信了。
山东一半姓李,一半姓孔。
这一半,说的可不是别的,而是孔家所占据的,难以想象的超多良田。
翻翻史书,就会发现,山东之地,没少闹饥荒。
那么问题来了。
山东这样的地形,种粮食的田地,去了哪儿?
孔家已经不是曲阜王了,而是大半个山东王。
这里上到官员,下到百姓,全都依附于圣人门下。
早就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
孔府没钱,那全天下就没有几家人敢说自己家有钱了。
借口,都是借口。
摆明了,不乐意付出。
唐俭的眼底,凶光在闪烁。
他压下了心中的愤怒,然后继续恭维起来。
“不愧是圣人世家,学生此番前来,乃是希望至圣先师书写一份讨逆之文,哎……”
唐俭话题一转,开始控诉起来高句丽和前朝的战事。
广神的三征高句丽,山东一地的损失,可真的不小。
谈及此事,孔府上下也都脸色不好看。
当年广神,可是真的让孔府上下都怕的不行。
因为广神是真的一言不合就弄你。
当时孔府,被广神坑的相当之惨。
唐俭忽然提起这事儿,立马就让孔府的人有些应激起来。
“高句丽之流,无君无父,忘恩负义……”
‘哦……看来孔家人也记仇啊。’
听着孔家人恶意的念叨,唐俭面无表情,心里却乐了。
“是啊,高句丽犯下滔天罪恶,我朝念在先人不得安息,已经下诏,要求高句丽将阵亡士兵遗骸交还,谁想这群恶贼,一口拒绝……”
唐俭说了半真半假的话。
事实上,李二确实给高句丽下了诏书。
要他们将前朝阵亡士兵的遗骨交还大唐。
但说实话,这种事情,高句丽根本就不会听。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说再多都是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