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1章 难题

作者:兰陵小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181章 难题


    “大哥,你说这唐俭,到底是何居心?”


    当唐俭离开孔府后,现任孔家主家之一的孔致远,一脸慎重的询问着当代孔家族长。


    “哼,区区一唐俭,难道还想要我们孔家低头吗?”


    唐俭的到来是什么意思,傻子都看的出来。


    说白了,就是过来打秋风的。


    大唐要对高句丽动兵,这一点不难猜出来。


    不然你以为李靖这样一个大杀器,是为什么到山东来的?


    孔家这边,自然第一时间就得知了唐俭的来意。


    所谓打秋风,不过就是前朝那样的被动做出贡献。


    “我们孔家,也不是好惹的。”


    “族长,可是他们真要硬来呢?”


    孔致远有些忧心忡忡。


    事实上,孔家是个什么样子,他可太清楚了。


    说好听点,是千年世家,是圣人血脉。


    但实际上,当秀才遇到兵的时候,就知道到底是嘴巴硬还是刀子硬了。


    前朝的时候,那位凶残的皇帝,可不管你是不是圣人门下。


    该出钱出钱,不出钱?


    呵呵,强征知道不?


    那时候,孔家可是遭了老大的罪。


    放了一大波血,才算是渡过去。


    听起来是不是很惨?


    然而事实上,这些被亲爱的广神薅的羊毛,转头孔家人就转嫁给了更下面的农民百姓。


    在山东这地界,孔家是天。


    隋朝灭亡了,唐朝起来了。


    孔家这次没有立即下注。


    主要是因为,李唐皇室那边,对孔家的态度,说不上多好。


    别的皇帝,要照顾到天下读书人的看法,所以对孔家基本都是面子上给足。


    后世更是出现了衍圣公这样的名号。


    虽然双方没有深入合作,可是李世民那边,确实忌惮孔家的力量。


    以李世民的做法,合作双赢才是最适配的。


    孔颖达成为了孔家在官方的代言人。


    这些年来,双方基本都保持着不接触、不深入的态度。


    直到现在。


    李唐的态度改变,让孔家上下有些措手不及。


    当高句丽、战争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孔家就有点应激了。


    为什么唐俭会遭到几乎羞辱式的待遇,原因就在于此。


    回到客栈的唐俭,面色相当难看。


    孔家的态度,让他意识到了,这次后勤工作的困难。


    不行,大规模军事行动是绝对不能拖沓的。


    唐俭也是从乱世里面走出来的人,对于战争的理解可不是那些只会在纸上夸夸其谈的读书人。


    他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要。


    最关键的,他可不想因为自己,让那个不会打仗的李靖有借口。


    啊对,唐俭估计是整个大唐,唯一一个认为李靖不会打仗的人。


    唐俭立刻拿出绢布,然后开始书写。


    一五一十,没有半分夸张的将情况写在了上面,然后安排手下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他需要支援,因为唐俭知道自己一个人手中的力量有限。


    如何在短时间内,征集到足够多的物资,是最关键的。


    唐俭的遭遇,没一会儿就被李靖得知了。


    “这孔家,是疯了吗?”


    李靖不理解。


    孔家既然猜到了,这个时候不主动借助机会搭上大唐的春风,竟然想着抗拒,这是昏了头吗?


    其实不怪李靖猜错。


    实际上,他们还真忽略了,前朝广神带来的威力。


    其实不光孔家,山东其他豪族,也都心有惴惴。


    他们都怕了。


    当初高句丽之战,堪称史上最赔本的买卖。


    不少家族选择跟随广神赌一把,结果呢?


    赔的血本无归不说,最后隋末乱世一开,直接就地打出GG。


    也只有孔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才能有足够多的抗风险压力。


    或者说,是转移风险的能力。


    孔家的情况,让李靖有些皱眉。


    一直以来,李靖都是一个善于布控全局的主帅。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那是因为李靖在开战之前,就已经算到了所有情况,然后准备好了。


    真正开打的时候,一波A过去也就赢了。


    这样的统帅,是最容易被人忽视。


    这一点上,李世民其实和李靖非常相似。


    区别在于,李靖的庙算更充足。而李世民更喜欢冒一点点小风险,去搏更大的利益。


    孔家的不配合,让李靖有些犯难。


    总不至于,真的去一锅端了孔家吧?


    虽然现在的孔家,还没有衍圣公这说法。但在天下读书人眼里,或者说在儒门的眼里,孔家就是圣人在现实的具象化。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李靖不愿意去招惹这些疯子。


    可现在的情况,如果不能让孔家开口,那么整个山东的价值都会大大降低。


    “不行,不能这么搞。”


    李靖也坐不住了。


    他思来想去,然后也提笔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去长安城。


    李靖和唐俭,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将问题丢给了李世民。


    孔家,还是让皇帝陛下来处理吧。


    这不叫转移责任,而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几日后,从山东加急送来的信,就放到了武德殿内。


    李二一个人,坐在桌前。


    紫檀木的桌子上,摆放着两张绢布。


    信的内容,他已经看过了。


    武德殿外,阳光明媚。


    可是大殿之内,李世民的脸却被阴影遮蔽笼罩。


    孔家……


    李世民眼神不时地泛出点点凶狠之光。


    在对待世家大族上,李世民一直以来的态度,都是拉拢为主。


    他不是不知道,世家大族的危害。


    可现实的情况,让他不得不做出妥协。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大唐,或者说前朝开始,世家大族就与皇朝高度绑定。


    官员、地方、朝廷,基本都离不开世家大族的影响力。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世民早早的就意识到了,他没办法对这些寄生在王朝上面的‘寄生虫’们动刀子。


    否则,就很可能和广神一样。


    李世民选择了稳。


    利用政治的手段,不断拉扯。


    慢慢的,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削减世家大族对王朝的影响力。


    双方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


    也就是所谓的政治潜规则。


    然而,李世民却真的不甘心。


    他有很多的想法,但却碍于现实,没办法实施。


    被人骑在脑袋上,可真不是滋味啊。


    现在的孔家,就丝毫不给他面子。


    李世民不断思考着,要如何处理。


    就在这时,从后世回来的李承乾,也在自己的东宫内,听到了来自山东的消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