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白银,是真的困扰一整个时代。
在固有印象里面,大明是真的穷。
可为什么穷呢?
主要还是货币混乱导致的。
从老朱开始,第二任接手的永乐帝,也没有在金融上面有所建树。
主要是,他们对于货币、财政的理解程度都太低了。
以至于,开了个坏头之后,后面的皇帝也没能力去扭转。
真·自由市场。
白银铸造权丢了之后,外来的白银成为了坑死大明的缓慢毒药。
回到白银纳税这个环节上面。
百姓在一个时间段,也就是粮食丰收后的时间段里面,将粮食不得不贱卖掉,以换取足够上税的白银。
可这样下去,只能是恶性循环。
那些囤积白银的人,借此机会,不断收割最底层百姓的利润,吃的盆满钵满。
从结果上来看,朝廷因为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并且减少了损耗,得到了巨大的财政收入。
中层利益集团,同样吃了个爽。
那么,谁亏了?
答案不言而喻。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标颓然坐下。
他眼底,是无尽的怒火。
老朱恨贪官污吏,因为他是真的遇到过。
朱标现在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从源头上,不再给这群蛀虫丝毫机会。
‘白银铸造权!!!’
是的,这时候的朱标终于明白了苏先生的意思。
这一堂课,看似在说粮食,看似在说税收,其实是在给大明指点一个方向。
一下子,朱标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大明缺白银,隔壁倭国有的是白银。
如今大明的战舰已经在九州岛扎根,未来大明将不会缺白银了。
只要收回白银铸造权,那么……
这时候,朱标突然有一种,原来方法已经被自己握在手里面的惊诧。
“先生,请受标一拜!”
朱标无比郑重的,走到了苏哲面前,然后双手作揖,深深一拜。
这一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明天下,为大明百姓而拜。
“看来,你是听懂了。”
苏哲微微一笑,甚是欣慰的看着恍然大悟的朱标。
为什么他要从货币金融讲到粮食税收。
又为什么要朱标抓紧时间去征倭国。
如今全都串上了。
“原来如此……”
李泰反应比朱标慢了一些,但他是第二个明白过来的人。
“环环相扣,老师真乃神人也。”
神么?
完全不是。
苏哲也是凑巧,在思考如何变革大明的时候,看到了白银的重要性。
然后以此作为串联,将一切都串联起来。
“虽然知道了答案,但是想要去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接下来,我在讲一下,关于税制的几点补充吧。”
这一堂课,其实对朱标的作用是最大的。
打从一开始,苏哲就知道,其实他都不需要为李承乾他们几个‘前朝’做什么。
因为有大明在,就算他们照搬大明,都完全可行。
但大明不一样。
大明没有例子可照搬。
所以从一开始,苏哲就只需要将重点,放在朱标这边就可以了。
“一条鞭法之后,满清也进行了吸纳并且制定了更加完善的方法。”
从青苗法到一条鞭法,从宋朝到明朝,王安石的失败和张居正的遗憾。
后来者总能在先行者身上找到优点,然后继往开来。
苏哲很讨厌满清,但是在华夏历史上,这段时期又是无法回避的。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以及士绅一体纳粮。”
苏哲开始讲述这些后世出现的政策。
说实话,内核区别不大,不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细节上的补充。
“摊丁入亩,是一种极其聪明的方法。我们不谈这项政策对其他方面的好坏,就单说一点。”
“将所有税,统一归于田税之中,单就这一点,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基层官吏对百姓的盘剥机会。”
“然而,这项政策,在前期确实起到了减轻百姓担子的作用,可你们也明白,底层的官吏是个什么尿性。有个词语说的挺好啊——法久弊生。”
苏哲话锋一转,再次指出了关于税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
收税之人。
没错,又得说自古以来这四个字了。
自古以来,收税就是个得罪人的活儿。
但这仅限于,无靠山,无资历的人。
比如,当崇祯决定裁撤掉全国上下所有驿所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名叫李自成的人,就失了业。
然后,你猜怎么着,嘿李自成被保举为当地的里长,然后有了一个新的职业——收税人。
李自成原本兴高采烈的听着当地官员给他画的大饼。
除开上缴给朝廷的,补足地方的,剩下来的都是你自己的。
这大饼诱人不?
可实际情况,却和李自成想的截然相反。
穷哈哈的百姓交不上税,富得流油的豪商地主,片银都拿不到。
这咋办呢?
李自成悟了。
他找了一群泥腿子,一起上门找这群有钱人,堵门让他们交税。
这行为啊,就叫做——揭竿而起。
所以才有了那句‘闯王来了不纳粮’。
你看看,这税收工作,里面的水啊,到底有多深。
苏哲暂时没有展开这些来讲述,他继续讲着摊丁入亩的好坏。
摊丁入亩最大的作用,还有一个,那就是终于是去除了‘人头税’。
这下,算是解开了束缚在百姓脖子上的‘紧箍咒’,从而才有了人口大爆发的前提条件!
摊丁入亩本质上,就是延续自唐朝的两税法、明朝一条鞭法。
一个政策,肯定不可能是万全之策,世界本就没有什么万全之策。
对国家,或者说对王朝而言,无论是两税法,还是一条鞭法,亦或者摊丁入亩,都是极大的增加中央财政的手段。
至于对百姓的减负,只能说从出发点上来说,就不存在这种东西。
事实上,雍正在执行层面,摊丁入亩非但没有减轻底层的税压,反过来因为合并统一了税,反而诞生了更严重的税务压力。
是,确实苛捐杂税都合并了,但你又没规定不能多收几遍税啊?
用钱来替代徭役,本质出发点是好的,可架不住这里面水分可以随便让人添加啊。
包括火耗归公以及官绅一体纳粮。
火耗的灰色地带,最终不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所谓官绅一体纳粮,那可不是收士绅的钱,而是让士绅去压榨百姓两次……
哈哈,是不是觉得,很好笑?
但这就是……现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