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1章 粮食的因素

作者:兰陵小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老师的课堂,又要开始了。


    大家吃完了手包的饺子之后,兴致高昂的准备起来。


    一人一个小本本,迅速集结在了会议室。


    “来了?”


    “来了!”


    “我说承乾李泰,你们两个用不着每次都这样……”


    刚坐下来的朱标,有些头疼的看着耍宝的李家二兄弟。


    什么来了,当他没刷到过短视频是吧,是不是还要接一句,‘你不该来……’。


    “切,这叫默契。”


    李承乾撇撇嘴,然后下一秒,秒变乖巧模式。


    原因无他,老妈来了。


    上课的时候,李承乾知道自己绝对不能过于皮。


    不然很可能遭受来自老师与老妈的双重暴击。


    在作死的路上,李承乾早就熟门熟路了,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皮,什么时候要收敛一些。


    “城阳,苏先生的课,你也多听多想,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先记下来。”


    第一次来到课堂上的城阳公主,听着长孙皇后的话,然后用力点了点头。


    “放心吧城阳,苏先生的课,可是十分有趣的呢。”


    长乐手里面也拿着笔记本,不过她其实对课程的兴趣,远没有听苏哲怼人时候的兴趣大。


    确实,每次上课,苏哲几乎总是会挑一个倒霉蛋出来怼。


    几分钟后,苏哲拿着准备好的材料,走进了会议室。


    “大家都到了,那我就开始了。”


    打开PPT,苏哲讲起了今天课程的主题。


    “前面我讲到了军事制度、社会身份等内容,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古代华夏文明的粮食种植,与税收。”


    吃饭的时候,就已经谈到了关于小麦的事情。


    不过,苏哲这一次,是从更高维度来讲解华夏的粮食发展和需求。


    “首先,我先问大家,你们觉得,自己所在的时空,华夏缺不缺粮。”


    第一个问题来了。


    但这个问题一出来,大家的表情就很怪。


    “缺啊!老师,怎么可能不缺粮食。”


    李承乾直接想都不想的脱口而出。


    “苏先生,粮食……我们那边也很缺。”


    第二个说话的,是刘据。


    很快,大家都基本一致的认为,自己所处的朝代,永远都是缺粮食的。


    “那么好,我继续问下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粮食的产量,和那些东西相关。”


    下一个问题来了。


    这一下,李承乾没有脱口而出的回答,而是思考了一番。


    “土地,人力,粮种,天气。”


    苏哲等了一会儿,然后朱标给出了一个几乎完美的答案。


    “很不错,这四个方面,几乎涵盖了产粮的所有因素。”


    苏哲点了点头,对朱标的回答相当满意。


    看的出来,朱标是真的思考过这些问题。


    “首先说说土地,众所周知,农耕文明对土地的需求,是最基础的东西。”


    一边说着,苏哲一边打开了投影。


    华夏的版图,出现在了幕布上。


    “自秦汉以来,关中平原的土地就已经达到了所能承载的人口上限,故而急需新的种植土地。”


    苏哲用手,指了指关中平原,然后向南,向东,又指了一下。


    “两湖平原、江南平原。”


    这两块地方,就是后面朝代重点开发的两处产粮区域。


    土地决定了农耕的基础下限。


    苏哲大概的讲述了一下,华夏历史上对耕地开发的一个流程。


    最早支撑王朝的关中平原,完全可以说是‘汉家发源地’了。


    但随着朝代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关中平原已然没法承受如此之多的人口。


    所以必然导致需要新的耕种地区。


    关于两湖平原的开发,以及后续江南平原的开发,都是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


    从唐朝开始,江南之地,渐渐成为了整个华夏文明最重要的产粮中心。


    可以说一句,江南足,天下富。


    大概讲了一下土地之后,苏哲又说起了天气和人力因素。


    这两点其实没啥好说的。


    古时候,看天吃饭这四个字,几乎可以说是常态。


    没办法,农耕文明虽然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架不住老天爷不给脸色。


    连年干旱、连年洪涝这些事情,真没办法。


    老祖宗想过很多办法。


    但风险因素还是存在。


    好在,天气因素一般来说,不会给所有地区都来一遍老天爷的愤怒。


    其实关于天气这块,苏哲还有一个方面没有讲到。


    那就是,其实气候因素对王朝兴衰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小。


    比如,众所周知的大明。


    倒霉催的大明,刚巧就遇到了小冰河时期。


    这也是导致大明走向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苏哲并不想多展开来谈。


    因为……天气这东西,真不是人力可以影响的。


    说完了天气与人力,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


    “粮种,一个优秀的粮种,可以带来的收益,是难以想象的。”


    今天的课程,最关键的其实就是这一个方面。


    苏哲此前,就给李承乾准备过粮食大礼包。


    其中,占城稻、红薯这些幼稚粮种,都会给大唐带去难以想象的巨大冲击。


    讲到这些粮食方面的时候,苏哲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大家的眼神,都有些迷惘。


    没错,他们是太子,是皇后,是公主王子。


    每一个都是身份尊贵的上层统治阶级的一员。


    虽然很多朝代,都有皇室要参与耕种的作秀体验。


    但真让他们去种地,那真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苏哲自己其实都没有种过地,从小到大,对土地的概念,都是从书本上,从视频中看到的。


    当然,种地这件事,不会也就不会了。


    不是非得自己下地去种,才叫关心。


    恰恰相反,对于眼前这些古代的统治阶级而言,参与的重要性,远没有明白原理重要。


    是的,如李承乾这样的未来皇帝,他并不需要种粮食的步骤。


    那是本末倒置!


    他需要做的事情,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选育粮种,开发土地,减轻赋税……


    这些东西,才是他这个‘管理者’应该去做的事。


    而不是作秀一样的,拿着锄头去专门挑选的土地上面装模作样的种地表演。


    对他们这些未来的皇帝而言,态度永远是比了解更重要的事情。


    苏哲在讲粮种的时候,也只是大概的,笼统的讲述。


    而他今天说的粮食这块,其实也只是浅尝辄止。


    因为他真正想要讲的东西,是后面有关税收的方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