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0章 粮食

作者:兰陵小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哈哈,这一看就知道是谁包的。”


    晚上,大家看着桌子上一堆‘奇形怪状’煮好的饺子,全都乐了。


    苏哲也不由得笑出了声。


    虽然他自己包饺子也不咋样,可是至少有个饺子的样子吧。


    你看着长方形、条状的、圆形的……


    一堆歪瓜裂枣,简直辣眼睛。


    不过,笑归笑,自己包的饺子,味道还就是不一样。


    刘据眼尖的挑出自己的作品,然后无视了他人的笑声。


    沾上一点香醋,然后闭着眼睛品尝起来。


    “妙啊!”


    柔软却又不失弹性的皮破开后,里面的肉馅搭配上芹菜的特殊香气。


    那味道真是绝了!


    刘据吃着自己动手包的饺子,然后畅游在名为收获的美味中。


    往日里,他们都是一个个身份尊贵之人。


    生活的起居,都是由人伺候着的。


    用一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描述,一点都不过分,甚至还描述少了。


    可是来到苏家小院之后,生活一下子变的像生活了。


    不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最起码生活中的很多琐事,都需要他们亲自动手。


    就比如,每天的洗碗,四个太子外加一个王子,五个人承包了。


    每天轮换着来。


    第一次洗碗,他们每一个人都至少碰碎了一个碗碟。


    但那又如何。


    简简单单的洗碗,却让他们忙的满头大汗。


    可这样的生活中的小事,却将他们从虚假的高高在上,一下子拉回了地面。


    不知道为什么,这心啊,反而踏实了起来。


    “饺子这东西,还真是不错,回去之后到可以普及一下。”


    长孙皇后觉得,这种包饺子模式,还挺不错的。


    充满了合家欢的味道,着实可以照搬一手。


    让自己的孩子们,也多多学习一下。


    说起饺子,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在汉朝的时候,传说那位医圣张仲景首创了‘月牙馄饨’的形制,从外形上已经和如今的饺子相似。


    到了唐朝的时候,其实民间饺子已经和如今的大差不差。


    只不过,吃法稍有不同。


    之所以长孙皇后他们没有包过饺子,主要是宫廷内,并不会出现这种民间食物。


    不然,怎么体现出御厨的特殊性呢……


    关键啊,包饺子这事情吧,得参与进去才有意思。


    你看,虽然大家的饺子奇形怪状,可是吃起来的时候,却特别开心。


    至于味道么,懂不懂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啊!


    “说起这个面粉,就不得不谈到小麦了。你们知道,后世有着南稻北麦的说法,小麦可是极其重要的粮食组成。”


    苏哲一边吃饺子,一边说起了小麦的典故。


    华夏人自古以来,就有五谷之说。


    一般来说,五谷有大致两种说法。


    一种,是稻、黍、稷、麦、菽。


    另一种,则是麻、黍、稷、麦、菽。


    区别就在于,稻和麻之分。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最早的时候,华夏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在黄河流域附近。


    而稻种是在南方,所以五谷中有没有稻,区别在于包不包含南方。


    但其实,不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五谷,这六个主粮类别里面,唯有小麦,不是华夏本土的。


    没错,小麦是外来的。


    关于小麦的历史,那就更早了。


    不谈那些历史,就单说小麦在华夏文明进程中起到的作用,那可丝毫不比稻谷差。


    甚至……更重要!


    是的,南稻北麦,在华夏历史的发展中,北方的主粮逐渐转化为小麦后,小麦就成了养活华夏人最重要的粮食。


    到了现代,北方的饮食文化中,面食类的占比,都要远远高于南方。


    说到小麦,就不得不回到粮食的话题上面。


    在古代,粮食基本可以和人口画等号。


    之前,李承乾可是收到过苏哲送给他的粮食大礼包。


    如今,新的粮种已经种了下去。


    关心粮食的,可不仅仅只有一个李承乾。


    其他三位太子,也都惦记着呢。


    尤其是刘据。


    汉朝如今经历过连年的战争后,人口大幅度的下跌。


    很多人说汉武帝末年的时候,天下户口减半。


    但是,请注意一点,户口减半,不等于人口腰斩。


    因为随着大规模的战争,调集太多的人力,导致汉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迁移’。


    所谓户口,就是当地的户籍对不上号。


    其实有一部分的人,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离开了故土。


    但不管怎么管说,战争导致的人口下降,大幅度下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人口腰斩一半的恐怖,可跌幅也大的吓死人。


    在古代,要休养生息的第一点,就是种地。


    只要粮食够,人口自然而然会重新恢复,然后爆发。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混乱结束之后,大一统王朝在初期,都会有一个增幅明显的时期。


    最主要就是结束动乱后,百姓可以安心种地生娃。


    人口上去了,社会主体框架自然也开始膨胀。


    说到这里的时候,苏哲莫名的看了一眼朱标。


    ‘咯噔!’


    标哥儿感觉到了苏哲的目光,然后心里面猛地一跳。


    ‘先生啊,求别说……’


    苏哲也没说啥,主要是他想到了老朱。


    老朱是真的能折腾,大一统初期都差点给他搞崩了。


    人才啊……


    算了,今天心情好,就不拿老朱拎出来说事了。


    “既然都说到了粮食,那等一会儿,我们开始上课吧,今天就谈一谈粮食……以及税收。”


    Oh!!!!!!!!!!


    大家一下子精神了。


    上课!


    苏哲的课,每一次都特别的刺激。


    ‘不知道,今天要怼谁了,想一想就刺激啊!’


    李承乾和李泰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


    苏先生的课,怼起人来,那叫一个辛辣。


    “哎……”


    朱标忽然仰天,心情有点微妙。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是吧。


    算了,朱标都在小本本上记着呢。


    当然不是记苏哲的不好,而是把苏哲的怼人话都记下来,回头找机会,狠狠地刺激一下老朱。


    虽然,有时候,皮带藤条的滋味,确实不咋地。


    但是,一时的嘴上快乐,那是真的快乐!


    朱标不知不觉间,也开始有一点‘李承乾’化了。


    果然,太子就得折腾,就得嘚瑟,就得怼人!


    你不折腾,你好意思说你自己是太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