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刚来不久的刘据和扶苏。
虽然后世王朝的情况,他们了解的不多。
但是,这玩意儿是历史的惯性,从人类开始出现王朝,出现统治阶层后,就必然会出现的——剥削!
“好,现在我们先不讨论别的,就把目光放在军户制度上,回到大明的户籍制度上面。”
苏哲没有让他们继续深入思考,因为没有意义。
这个话题,以后有着说呢。
“苏先生,我大明军户制度,该如何解决弊端呢?”
朱标有些急切的询问起来。
刚才苏哲说了那些情况,朱标认为真的不能忽视。
尤其是,谈到卫所兵的情况后,朱标总是幻视那个孬货大宋。
贱籍……
淦哦,大明的好儿郎居然都快成了孬宋的黥兵!!
这能忍?
朱标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监管机制,将那些趴在士兵身上吸血的蛀虫,有一个算一个,抓起来制成等身人偶!
当然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逝。
朱标更想要知道,该如何去解决根本问题。
“答案其实你已经看到过了,那就是逐步淘汰掉军户制,转而向募兵制过渡。”
军户制,弊端太重。
就算建立监管机制,也不可能杜绝贪污的存在。
募兵制,也不是单纯的说就是花钱雇人,而是需要以军户制度为基准,择优挑选合适的兵员。
一个王朝,军事力量,或者说普通士兵的社会地位的强与弱,就决定了一个王朝的上限和下限。
你看,士兵地位最低下的几个时代。
孬宋、大明后期、以及运输大队长时期的民国。
流行的那句话叫啥?
好男不当兵!
所以这些时期的国家军事力量,水平低下,不堪一用。
你需要给士兵足够匹配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保证部队有战斗力。
“军户制度不必立刻废除,可以对其进行改良,募兵也优先从高质量军户中挑选兵员,慢慢组建起彻底脱产的职业化军事力量。最终逐步取代原本的卫所制度。”
这是苏哲能想到的,改变大明军事制度的方法。
管中窥豹,从军户制度延伸到整个户籍制度,大明未来一定得彻底放弃掉严苛的户籍制度。
社会流通是根本,不单单涉及到发展,还涉及到技术进步,生产力提升等等各方面。
老朱这套强行将社会分工明确化、世袭化的想法,并非是他自己想到的。
其实早在元代,就已经开始给社会结构进行精细的划分。
将其按照职业,分成军户、民户、匠户、僧道户等各种门类。
然后规定,一旦定籍,绝不可伪造、篡改户籍。
虽然元朝对社会的统治,可以说相当的漏洞百出,但到了老朱时代,他非但没有废除这些,反而是加大力度。
也不知道老朱是怎么想的,强行社会分工,这没问题。
但世袭下去,就很有问题了。
朱标已经看出来了,这样的后果,对整个社会框架的伤害非常深。
“户籍制度可以职业分工,但不能锁死。事实上,民间自己换职业这事儿,屡见不鲜,这就是强行开历史倒车的行为。”
正如苏哲说的那样,老朱在特定时期,制定的特定方法,有助于迅速恢复整个华夏整体社会结构。
但当社会结构恢复过来之后,再用这一套死板的方法,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
“苏先生所言甚是,标儿,回去之后你得和重八好好说说,该变的时候,不要犹豫。”
马皇后先对苏哲表示了感谢,然后严肃的对朱标说道。
“放心吧娘,我回去就跟他说去,这些对民对国不利的东西,该丢就得丢了。”
苏哲选择从军户制说起,也是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大明这边要开战了,此战过后,估计大明的军事变革就得跟上去。
趁着军户制还没有凸显弊端的时候,尽早处置,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且,朱标坑了一把勋贵集团之后,下一个抛出来的枣儿,就是海洋贸易。
正好,借着开海政策的实施,将募兵制甩出来。
海外殖民,需要募兵制度的加持。
并且朱标收拢钱财,改革大明财政体系,正好借此机会,一步步的开放户籍政策。
以此来对冲掉改良制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社会动荡。
可以说,苏哲两节课,就让朱标抓住了主要矛盾和解决方法。
朱标很聪明,有些话苏哲没说,但他都懂了。
“朱标,谢苏先生提点。”
“没事,我也就随便讲讲,该做的事情,都是你自己去做的,不关我的事。”
苏哲微微一笑,他也就是随便口嗨说说,难点不在于发现,而在于解决。
若不是朱标,你换个人还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
户籍制度,涉及到的东西,也让刘据和扶苏大为感慨。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先生所言之精妙,让我等受益匪浅,请先生受我等一拜。”
刘据起身,然后对着苏哲深深一拜。
说的虽然是大明的例子,但是这些例子,恰恰是最好的教材。
以前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现在反过来了。
后世的治世经验,那可是求都求不来的。
刘据真的是激动,他所在的汉朝时间,那问题才叫多如牛毛,让人想一想就头皮发麻。
嗯,其实在座的四位太子,也就只有李承乾最舒服了。
没辙啊,谁让他爹能力最强,文治武功样样精通。
有个强大能力的爹,李承乾完全不需要着急。
至少,唐初的所有试错成本,都要远远高于其他时代。
别看大明也是初创阶段,但是老朱所处的时代不一样。
持续了几百年的混乱时代,社会框架的骤然变化,你也不能指望老朱一个人就能做到全局精通吧。
所以苏哲在说到户籍政策的时候,对老朱是正面评价高于负面评价的。
还是那句话,时代的局限性,这是客观现实。
至于扶苏和刘据,一个刚结束七国,进入大一统王朝。
另一个打仗打的国家都快崩了。
他们已经没有多少试错成本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