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天龙八部1

作者:北冥风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江湖守则第一条:路边的石头不要踢!


    ——


    山涧里一颗普通的鹅卵石,混在乱石堆里,连拾柴的樵夫都不会多看一眼。但若有人将它劈开,便会发现内里藏着五彩流光——可惜千百年来,从未有人发现这个秘密。直到那个暴雨倾盆的傍晚,一位醉醺醺的道长踉跄路过山涧,被这乱石堆旁的横木绊了个跟头,发现了这颗硌了他手的石子。


    “咦?”道长醉眼朦胧地捡起石头,指节在石面上轻轻一叩,“顽石藏彩,倒是有点意思。”他解下酒葫芦淋在石头上,醉醺醺地念了段晦涩口诀。雨水混着酒液渗入石缝,内里的五彩光华突然暴涨——待光芒散去,原地多了个三头身的小女孩,浑身湿漉漉地坐在地上,懵懂地眨着眼睛。


    “既通灵性,便赐你个名字。”道长捏了捏她肉乎乎的脸颊,“《尚书》有云''璆琳琅玕'',说的是美玉之声...你虽是个石头变的,倒也算应景。”说罢大袖一挥,小女孩怀里便多了块绣着“璆琳”二字的帕子。


    醉道人带着她在山下孤儿院门口蹲了半宿,直到看见门开了,才把熟睡的小女孩放在台阶上,顺手往她衣兜里塞块银子。“修行之人养不得娃娃,”他嘀咕着拍了拍道袍上的露水,“顽石点头非为佛,洞天开辟始见真...况且五彩石化形...啧,因果太重。”


    院长发现璆琳时,她正攥着帕子啃手指。收养手续办得出奇顺利——派出所查不到户籍,但道长留下的的银子恰好够换办理领养手续所需的工本费几百块钱。


    孤儿院的岁月如溪水般平淡。璆琳虽生得玉雪可爱,但最多就是吃饭时阿姨多给一个小面包的程度,既不得偏爱也未遭欺凌,靠着善心人资助一路读到了大学,若无意外,未来也许会长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大人。


    直到那个暑假兼职加完班的深夜,璆琳在回孤儿院的巷子里被逃犯的匕首划破了喉咙,她突然听见颈间自带的别人看不见的半透明乳白色吊坠传来“咔”的轻响。


    鲜血从喉咙涌出的瞬间,她恍惚看见暴雨中的道长在云端摇头:“早说了...因果太重。”


    死亡像一扇旋转门,带着她穿梭各个武侠世界。


    ——


    无量山巍峨入云,如一柄青锋直插九霄。古柘南郡的百姓都说,这山是神仙用剑劈出来的。


    璆琳咬断嘴里的草茎,攀越过“仙人挂剑”绝壁,山风送来远处马帮的铜铃声。


    “这次总该能活过新手村了吧?”她对着虚空喃喃自语。


    “一定要苟住!绝世神功”璆琳攥紧拳头。


    三百年轮回,九世穿越,想起那些憋屈的死法,璆琳忍不住磨牙。


    当狱卒被越狱的犯人顺手宰了,找秘籍被主角撞下悬崖,好不容易练出气感又被当野人砍了...最气的是最接近成功苟下来的那次,那本《武林宝典》,说好的神功秘籍,结果门派被灭时她连秘籍的封面都没看着!


    积累了几次经验后,她悟了!


    开局先捡神功!!!


    在确认新穿越的世界是她所熟知的《天龙八部》后,她立即制定了完美计划:先取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再去擂鼓山继承无崖子功力。别问她怎么知道这是《天龙八部》!被逃犯的匕首划破了喉咙时,被鲜血激活的伴生空间,在穿到这里之后,浮现出的字迹不是清晰可见吗:天龙八部,上德十八年,六月,至此方天地。


    据她推断,这个时间段,那个将来会与玉像结缘的段誉,他的母亲刀白凤大概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未来的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此时还是个金尊玉贵的大理皇室太子。


    她可以参考段誉的开挂路线。北冥神功吸人内力,凌波微步逃命无双,这不正是为她这种“苟命流玩家”量身定制的吗?征服星辰大海的第一步已经踏出——找到琅嬛福地。


    璆琳拍了拍粗布衣衫上的尘土,望着眼前被藤蔓半掩的洞府,“逍遥”两个斑驳的篆字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不过...她记得应该是“琅嬛福地”?


    苔藓覆盖的界碑后,突然探出个毛茸茸的脑袋——是只抱着松果的灰貂。璆琳笑着屈指轻弹,小家伙竟不躲闪,反而凑近嗅她腰间布袋——这是想吃她的小鱼干?


    伸手拨开藤蔓,映入眼帘的是一扇石门,“这机关应该是在...”她跟随直觉,摸索着石壁。指尖触到一块略微凸起的方砖,用力一按——


    “咔嗒”。


    机括运转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格外清晰。只见厚重的石门向两侧缓缓移开,露出一个令江湖人趋之若鹜的洞天福地。她心跳如鼓,连呼吸都放轻了。


    福地内分布着几间石室,中间是开阔的空间,与想象中尘封的洞府不同,此处竟纤尘不染。穹顶镶嵌的夜明珠投下清冷光辉,照得中央玉像恍若生人。然而令人震惊的是,玉像不是执剑而立的神仙姐姐,而是作儒生打扮,左手持书卷,右手捏棋诀,腰间玉佩刻着“逍遥”二字的...神仙哥哥?


    “逍遥子?”璆琳脱口而出。玉像原型恐怕是逍遥子本人!


    话音刚落,玉像足下突然浮现北斗七星阵图,七盏青铜灯无风自燃。火光里,一匣子帛书从玉像掌心正下方,缓缓升起。


    很好,可以确定找错地了,不过错有错着,师父的洞府应该比徒弟的高级吧?


    《北冥神功》四个篆字在灯光下泛起涟漪,每个笔画都似游鱼般灵动。更奇的是那卷《凌波微步》,素绢上的脚印竟真的在移动,看得人头晕目眩。


    “逍遥派的手段...”她刚要去取,玉像眼眸突然闪过寒光。三道银丝从发髻激射而出,直取眉心、咽喉、心口!千钧一发之际,颈间吊坠炸开红光,那些暗器在离肤三寸处凝滞不前。


    璆琳冷汗涔涔。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考验——若非伴生空间预警,此刻她已成了福地里的一具枯骨,差点达成第十次BE成就。


    “好险!”璆琳小心避开机关取出秘籍时,发现玉像前方地面还有暗格。除帛书外,还有支青玉箫,一本泛黄的《小无相功》,一本扉页题着“行云初创,未敢示人”的《不老长春功》纲要。璆琳平缓了呼吸,在玉像不远处盘膝坐下,先展开了那卷《北冥神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她轻声诵读着开篇总纲,本该晦涩难懂的内容,却一触即通,忽然觉得丹田处微微发热。这种感觉很熟悉——每次穿越到新世界,伴生空间都会与当地灵气产生共鸣。但这次的反应格外强烈,仿佛久旱逢甘霖。


    帛书上的文字突然在她眼中活了过来,每个笔画都化作小人,在她脑海中演练招式。璆琳惊讶地发现,那些晦涩的经脉走向图变得一目了然,就像...就像她原本就学过一样。


    “难道是...”她急忙取出颈间的吊坠。原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乳白色石子,此刻正泛着浮现五彩流光,内部的细密纹路化为深蓝色漩涡状。


    空间内的这片天地比她上次查看时又扩大了不少。原本的草地延伸到了视野尽头,几株果树已经结出诱人的果实,那眼灵泉更是扩大成了一个小池塘,水面不断冒出珍珠般的气泡。


    最惊人的是,灵池中央出现了一座玉石小亭,亭中立着一块石碑。


    “...进化了?”


    璆琳走近细看,发现碑文记载的正是《北冥神功》心法。


    当她把脑海中的功法换成《凌波微步》时,碑文记载的也幻化成《凌波微步》心法。更奇妙的是,当她运转心法时,池塘里的灵泉水自动形成漩涡,精纯的灵气源源不断涌入她的经脉转可以和内力自由切换。


    “赚大发了啊,别人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直接:不练也登台,出手就封神。”璆琳双眼放光,得意洋洋呈咏叹调,“我果然是天选之子!”


    她忽然想起那位点化自己的道人醉酒时念叨的话:“顽石点头非为佛,洞天开辟始见真...”


    难道这就是“洞天”的真正含义?


    伴生空间里竟与北冥神功产生共鸣!每当运转周天,灵泉水就凝成细丝,在虚空勾勒出立体经络图。


    璆琳沉浸在修炼中,再次醒来已是第七日破晓时分。璆琳只觉体内真气如长江大河奔涌不息,四肢百骸间充盈着浑厚无匹的内力。她稍一运劲,周身便有真气显形泛起淡淡青芒,衣袂无风自动,连发丝都漂浮起来。


    整座洞府突然剧烈震颤,玉像背后地面竟升起方青玉台。台上摆着三件异宝:能鉴百毒的琉璃盏、刻满梵文的金针,以及半枚带着剑痕的青铜令牌。


    那盏琉璃净若秋水,盏心一点朱砂如血,九只毒虫盘绕盏沿,似要破壁而出。


    金针不过三寸,却在烛光下流转千字梵文,针尾七宝璎珞轻颤,似在奏出《清心普善咒》的调子。


    那半枚青铜令牌,断裂处犬牙交错,一道剑痕斜贯“见令如晤”四字,指腹轻抚的刹那,整间石室突然响起金戈铁马之声,待要细听又化作龙吟剑啸——灰貂早炸毛窜上房梁,独留那令牌在台上吞吐着青蒙蒙的剑气,将玉像衣袂都映出森寒铁色,璆琳对前两样东西没多大感触,却独独觉得青铜令牌上的剑气似曾相识。


    璆琳不自觉地伸手触碰那道剑痕,指尖刚触及冰冷的青铜表面,一股凌厉的剑气便顺着经脉直冲心口,青铜令牌进入空间,嵌在石碑之上。她体内的灵气自行运转,竟与那剑气产生了奇异的共鸣。


    脑海中突然闪过几个零碎的画面——白衣剑客踏月而来,剑光如虹;山巅之上,有人以指代剑在石壁上刻下深痕;最后定格在一双含笑的眼眸。


    “难道是前主人?”璆琳疑惑。“不管了,先练功保命要紧。”


    ——


    半年光景,洞府内的玉像和洞外山涧里的瀑布,以及长胖了一圈的灰貂,见证了她武艺的突飞猛进,从艰难翻山越岭进入洞府到如今如踏流云,衣袂翻飞间能越十丈之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步法,以及能引动瀑布倒悬,将漫天水珠凝成剑气的真气。


    “该物归原主了。”  璆琳将秘籍放回原地,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身欲离开时,忽然听见玉像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动静。


    回头望去,只见那玉像前方悬空绽开一朵小小的莲花。


    璆琳心头剧震,伸手触碰那朵莲花的瞬间,整座洞府突然大放光明。玉像手中未曾掉落的书卷无风自动,最终停在一页泛黄的笔记上,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收徒三人,三人者,皆困于''我相''。行云囿于胜负,崖子惑于完美,秋水执于情障——皆着相也。悟此功法,未能先破''我执'',纵得真诀亦如盲者观天,终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有缘人得见此文,当知吾辈所求长生,不过梦幻泡影。然天地造化,终留一线,或破碎虚空,或——”


    字迹到此戛然而止,却在末尾画了个水滴状的符号,正是璆琳颈间石子吊坠的形状。她下意识握住吊坠,发现它正与玉像产生奇妙共鸣,散发出柔和的五色光晕。


    “原来如此...”璆琳恍然大悟,这吊坠与逍遥派竟有如此渊源。难怪她对逍遥派武学领悟得如此之快,难怪伴生空间会产生特殊反应。那位醉醺醺的道长,恐怕与逍遥派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她郑重地将写着《逍遥御风》的羊皮卷收入怀中,对着玉像再拜:“晚辈定当解开这段因果。”转身走出洞府,石门在身后缓缓合上。


    山间的晨雾恰好散开,阳光为无量山镀上一层金边。璆琳知道,属于她的江湖,才刚刚开始。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