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木木,我讨厌你。”
这句话几乎占据了姜与的半个十七八岁。
许多年以后,姜与看着手机屏幕里面那个熠熠生辉的余木木,不甘的叹息声响起,她好像还是输给了她。
第一次见到她的夏日,她带着海水的咸湿感,蓝色裙角上也有着几点斑斑水痕,她就这样走进了姜与的视角。
“今天,我们班转来了一个新学生,余木木,让我们用激烈的掌声欢迎她。”
余木木,姜与脑海里闪过这个名字,名字也在她的嘴唇不自觉滑过。
在掌声里,她看见了她明亮的眼睛,像是无尽海面上飘起来的太阳,睫毛是太阳射出的无限光芒。
很多年以后,余木木这个名字已经家喻户晓,她的太阳、光芒不再只是烙印在姜与的回忆里。
余木木被安排坐在了离姜与有些距离的位置,远远的,姜与只能望见她的后脑勺,一个格子发圈斜斜的挽着她的头发。
一整节课,她的视线总是不自觉地追寻那个格子发圈。
终于熬到了下课,她看到余木木的桌面围着一群女生,她们像一群小鸟一样对这位新同学散发着善意。
距离不近,她听得不清楚。
这座海滨小城人很少,偶尔来一些陌生的面孔都很新奇。
很快,同桌江由从人堆儿出来,坐到姜与旁边,推了一把,“别看了,眼睛都要望穿了。”
“滚。”
“哎,姜与。一手消息听不听?”
姜与看了她一眼,江由自顾自地说了起来,“余木木,河曲来的,你知道这个地方嘛?”
姜与想了想,偌大的地图,这样一个名字实在没有印象。
“听她说,四面都是山,山连着山,冬天大部分都被雪包裹着,好像是她爸爸工作的缘故搬来的。”
“就这些,算什么一手消息?”姜与和江由在没有出生就认识了,言语带着几分“不客气”。
“哎呀,姜与,总不好对新同学刨根问底吧。”
江由撑着下巴看了一会儿余木木,总结道:“不过说真的,余木木真的好漂亮呀!”
余木木正在跟她的同桌说话,不知道说到了什么,她对着同桌笑了,笑意从眼里满出来,微微眯起的眼睛去接住,姜与不自觉地勾起了嘴角。
“确实很漂亮。”她没有说出口。
夏风从姜与脸边滑过,吹起的发丝勾的脸痒痒的,心里好像也有一阵风滑过。
很快,余木木跟同班的同学熟络了起来。当然,姜与也不例外。
朋友间常去对方家做客,对彼此的家人也有了一些了解。
余木木的父亲是个看起来很木讷的小学老师,几次去拜访都是在自己的卧室写教案。
也没有听余木木说过她的其他家人了。
这座小城消息走得很快,像一阵风,只要打开门,就可以吹到。
每个人的家庭多多少少都被别人知道。
姜与的母亲是个家庭主妇,操持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同这里的大多数家庭一样,生育后就全面投入到家庭里,至于她的父亲,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不在家的。
江由的父母虽然早早的离了婚,也各自有了家庭,但是对她的陪伴却没有少过。
其他的家庭有不幸,也有幸福的。
幸福的家庭大抵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所幸,姜与的少年时代有着一位令她久久不能忘怀的人,尽管那个时候她一度认为她讨厌她。
年少时心动过的人,回忆起来总是热烈的。
余木木爱笑,嘴角有一颗浅浅的痣,每次笑起来,痣也在轻颤,总是温和的。
有时候,姜与觉得她像一棵洋槐,不怎么张扬,却肆意地生长着。
余木木也很聪明。课本不一样,但是她很认真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校的前十名榜单总有她的一席之地。
姜与有些“忮忌”余木木,她知道余木木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她知道余木木每天总是早早来到学校,早读时候从她身边走过,总能听到她的读书声,声音不大却字正腔圆,刚来时候的一点口齿不清已经听不见了。
成绩稳定下来,也慢慢地融入到社交里,不太爱说话,大家也都接纳着她,没有人不喜欢她。
姜与的成绩一直很一般,余木木的存在却仿佛在刺激着她。
她开始认真地学习,暗暗较劲,希望可以赢过她,哪怕一次就好,可是没有,姜与有些泄气。
江由看着成绩单上进步迅速的姜与,思索她什么时候转了性。她一向有些“叛逆”,这显然不是她的风格。
最终决定还是不要多嘴,看着朋友在慢慢变好,自己也很开心。
高中生活除了学习,只有少数时间里的一些喘息。
海城的娱乐设施很少,所幸高中生的消遣也很简单,无非是几个人结伴着在周末出去溜达,大街、小餐馆、奶茶店、书店、海滩、海水,都留下她们嬉笑的痕迹。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对未来的憧憬疯长的时候,海城的每一块砖石下都不知藏着多少不切实际的梦。
很多年后,看着电视机、广告牌、大荧幕里“那棵依旧肆意生长的洋槐”,姜与仍会想起那个被太阳晒得脸泛红的余木木对着大海大声喊出“以后,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的黄昏。
时间一年又一年的过去,美好的憧憬也结出了果实,有些早已在生长过程中就掉落到了泥土里,至于那些结出来的果实,或酸涩,或甜蜜。
高考毕业后,大多数的时间里总是在焦灼地等待着结果,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余木木被向州大学录取,向州,南方城市的经济中心。这对于余木木的梦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余木木也得以有了很多好的机会,她课余时间常常去给线上服装店店做平面模特,那正是网购刚兴起的那几年。
慢慢的积攒了一些人气,她真正意义上的崭露头角,是跟大学同学的小组作业,微电影的女孩笑得很和煦,眼睛在笑,口唇在笑,连带着那颗小小的浅浅的唇角痣都在笑。
那之后,她不再奔波在衣服里,开始在一些电视剧里演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但是并没有什么掀起什么波澜。
毕业那年,她接到人生中第一个电影剧本,女主视角的浪漫爱情故事,剧情一般,拍得很细腻,她演得也很好,赚足了泪水和名气。那一年,这部电影,观众记住了两个名字,余木木和宋暄,也就是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和导演。
后来,她的星途明亮开阔起来,剧本、代言应接不暇。
她憧憬的果实应该是甜蜜的吧。
至于姜与,她的憧憬又是什么呢?她并没有向任何人说起,也许连自己也并不清楚。
姜与被一所很好的大学录取,但是没有去读,在一天清晨,带着一些行李离开了海城,换了号码,和海城认识的大多数人没有了联系。
在离家出走的前几天,录取通知书陆陆续续地都到了,同班的同学组织了一场同学聚会,这也是开学前聚得最齐的一次了。
对于这次出走,她没向朋友们透露过任何消息。
聚会结束,太阳也快要落进海里。
姜与和几个玩得很好的朋友一起走回家。
录取通知书像少年心事一样,被各自小心翼翼存放起来。
她们讨论着大学的位置、距离海城的距离。
零零散散几个人站得很开,沿着海边漫步,声音被风带给彼此,心里面则是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不安,余木木走在很前面,而姜与则远远地走在后面。
她穿着记忆里面深刻的蓝色裙子。天色晚了起来,海水有些涨潮,拍湿了鞋子,她索性脱了鞋子,提在手里,小小的脚印踩成了一串歪歪曲曲的项链,潮水拍散了这串项链,姜与沿着她的脚印,又一次加重了痕迹,潮水冲刷着她的脚腕,水懒懒的,有气无力。
她们走上了马路,鞋子上或多或少都有了些水痕,余木木则是弯腰穿上鞋。
大家沉默着继续走,在分别的路口对望,不知是谁先牵起了谁的手。
最后,大家一起牵着手,围成了一个大圈,手心窝了些汗,黏黏地握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大笑了起来。
有些傻,可是以后很难再这么傻了,以后大家都成为大人了
女孩们互相交换着拥抱,叽叽喳喳着。
姜与和余木木拥抱,各怀心事。
用双臂触碰着另一个人,包围着另一个人,姜与轻轻地闻了闻余木木的发丝,手轻轻地拍着余木木的后背,同时也感受着余木木的手在她肩胛骨位置的轻抚,这一瞬间,她们连接在一起,姜与多想久一点、再久一点,足够两人可以在生命的洪流里合二为一。
拥抱是两颗心隔着皮肉的触碰,她不知道余木木的感受,但是一颗心的跳动也足够震撼。
她几次想张开口说些什么,最后只是缄口不言,想说的话都被吹散,迷失在那天的风中。
短暂的告别后,她们朝着自己家的位置继续走,渐行渐远。在那个分叉的路口回头望,每个人都不见了踪迹。
友朋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