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胡饼/馄饨

作者:素素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看到是纪文姜,王靖之露出一丝笑意:“小姜儿来了,你怎还跟十娘一块玩呢,从小玩到大还没玩厌?她这臭脾气也就只你受得了。”


    看到人时纪文姜还下意识心头一跳,只两句话的功夫又想起他有了相好,怕是马上就要成家,赶紧收了心思。


    知道他惯爱调侃王十娘,故作镇定的辩解两句:“十娘好得很,平时是十娘照顾我许多。”


    王十娘一脸得意的看着她哥:“你休想挑拨俺俩的关系!”


    说完又怒瞪一眼,冲王靖之伸手:“衣服给你缝好了,快拿钱来!”


    “财迷。”王靖之嘴里嫌弃自家妹妹,手上却没停的从腰间拽下钱袋丢给她:“多的你跟小姜儿分了买糖吃。”


    王十娘掂量了一下钱袋,满意的跟纪文姜对了个眼神,才嘟囔着牵着人出去:“要你说!”


    对她的叫嚣习以为常,看人走了,王靖之进门去拿衣服。


    炕上叠放的衣服只有他的,他抖落一下看向之前破损的地方。


    原先的豁口已是缝上了,只是针线歪歪扭扭,像条大蜈蚣盘恒在上方。


    王靖之额头抽动一下:“这丫头越来越敷衍了,缝的跟没缝也没区别。”


    还骗走他三十文钱,等她回来,定要她好看。


    王十娘不知大难临头,这边已经跟纪文姜往余家村方向去了。


    “俺这个哥就这点好,每次跟他要钱都没小气过。”王十娘从荷包里数了十文钱给纪文姜:“喏,俺俩分。”


    纪文姜不要她的钱:“这是靖之哥变相给你的零花,我才不要呢。”


    明天她把花卖出去,就能自个挣钱了。


    王家因着有间杂货铺,比纪家阔许多,王十娘常常得了零花都要分给纪文姜,只是她不曾要过。


    知道她这次也不会要,王十娘只好说:“那俺再给你十文钱,明个托你带些茶果子回来。”


    纪文姜这才收下。


    东京城外多是平原,少有山峦峰地。


    折桂里和十里村中间倒有个小坡,坡不大杂树倒是一堆。纪文姜也是偶然跟阿娘来摘果子,才发现这株野茉莉树。


    兴许是藏的紧,至今还没让人发现。


    野茉莉是正开的时节,花苞洁白,香气扑鼻。


    纪文姜特地从家里带了剪子,挑着许多将露未露的花苞,连着枝桠剪了许多。


    “待会回家还要泡水里,明天带进城正好。”


    王十娘挑了一支让纪文姜帮她剪下来:“我拿回家插起来,放在屋里定然香气怡人。”


    两人满载而归,纪文姜背着背篓回家,纪二郎看到不禁感慨:“没想到咱们家小姜儿也是个会做生意的。”


    听他说一句能卖花,就如此聪慧的去采花了。


    纪文姜放下背篓,扭头哼道:“二叔你是不是忘记我也是做过生意的。”


    纪二郎这才想起,往常十里八乡办庙会,自家侄女跟王家小娘子定然要去出摊的。


    原来是个小财迷。


    只是这样纪二郎更疑惑了:“那你作何没有存款?”


    “额……”纪文姜尴尬道:“我跟十娘做些手工,蝇头小利不过分个十文八文,每每庙会结束都让我俩花完了。”


    纪二郎大笑。


    次日天不亮纪文姜就起床剪了许多蔷薇,又把茉莉从水盆中移到竹筐里。


    等她弄好,纪老爹和纪大郎也拴好了骡车。


    晨光熹微爷仨出门,骡车晃晃悠悠行走在乡道上。昨日纪文姜央求纪老爹搓了许多草绳,如今就坐在骡车上修剪花束,分类绑起来,到时候方便卖。


    行至城门,纪老爹说:“马上就到邹记烧饼了,咱吃了早食再去寻文先。”


    纪文姜连连点头:“好好好,咱吃完给哥哥也带一份。”


    这家让小姜儿十分惦记的烧饼店,是新郑门生意最好的烧饼店。


    光烧饼炉子,就有二十多个。


    炉子这么多,店里自然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三五人围着一张案几,揉面,切面擀面,捏花都有专门的人。


    面团整好再有专门的人送去烤炉,等饼烤好送到前面售卖。


    他们今日来得早,人不多还赶上了刚出炉的胡饼。


    刚出炉的胡饼,外沾芝麻内层酥,焦香咸酥越嚼越香。


    干吃胡饼实在噎人,纪老爹把骡车停在不误道的地方,三人又往馄饨摊去。


    馄饨摊上人已经不少,纪大郎要了三碗馄饨,寻了个桌和人拼桌。


    纪文姜拿着胡饼跟在阿爹后面,落座以后纪大郎让纪文姜先吃。


    “心心念念要吃胡饼,怎还不吃?”


    纪文姜说要等阿爷过来再吃:“反正已经等这么久了,不在乎多等一会。”


    纪大郎欣慰点头,两人话落纪老爹已经过来,馄饨汤也很快送上来。


    这家馄饨店在新郑门也开了有十年之久,也算是远近闻名。


    馄饨皮薄馅大,滋味不错,量也不小,一碗只要八个铜板。


    祖孙三代吃完早食,纪老爹驾车往纪小姑那里去。


    纪小姑家做丧事生意,住在华严寺附近,华严寺离新郑门不远。只天已大亮,街上人也蜂拥起来,驱车走走停停快一刻钟才到。


    看到阿爹和兄长,纪小姑自是不甚欢喜,嚷人进屋,又拿钱要郑家小郎郑放去多买些早食。


    纪大郎连忙拦住郑放:“二妹莫忙,俺们吃了早食来的。”


    听兄长说吃了早食来的,纪小姑怨怪道:“怎不到我这来吃?”


    郑家虽开纸扎店,生活也不是多宽裕。在东京开了十年纸扎店,前不久才把租住的铺子带院子买下来。


    平时吃饭花销也要掰着子用,纪家当然不能拖家带口来吃。


    不过纪大郎怕她多心,拿女儿作筏子:“小姜儿要吃胡饼,阿爹就说干脆在那吃了再来。”


    自己侄女爱吃,纪小姑自是知道,便没再多问。


    不用买早食,纪小姑又指使郑放去倒茶。郑放跟表妹扮了个鬼脸,示意她跟自己往后面去端茶。


    纪文姜时长来玩,对纪家很熟悉。


    熟门熟路跟去灶房,郑放忙对着表妹邀功:“你不是想要磨喝乐,我已经攒够了钱,你今儿留在我们家,我带你去买如何?”


    纪文姜摇头:“你的钱留着娶媳妇吧,我今天也是来挣钱的,到时候我会自己买。”


    郑放比纪文姜大两岁,现在正是议亲的年纪,他听不得娶媳妇几个字垮下脸:“我不娶媳妇,你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纪文姜摇头,这可不是他能决定的事。


    前面铺子纪小姑正跟阿爹兄长解释自家郎君去了何处:“白虎桥那一块昨夜死了个人,天微凉就来采买纸钱纸扎,郎君跟着把东西送去了。”


    “他忙他的,俺们今日来也是有事要做,待会就回去了。”


    纪大郎说完把带的菜蔬从车上搬到后院去,纪小姑又怨道:“怎带了这些菜蔬,留着自家吃或兑给别人多好。”


    这次是幸福的埋怨,纪老爹嫌她聒噪打断她的话:“给自家人吃,又不是给别人。”


    “家里想种几亩菜蔬,到时候送到城里卖,今儿个是特地来问问城里菜好不好卖的。”


    纪老爹三两句话说了缘由,纪小姑喜道:“阿爹你可算想通了,你可知东城往外走十里地如今全都种上菜蔬了,就这每天  送进城的菜还不够呢。”


    “这还不够?”纪老爹咂舌:“这东京城怎这般肯吃菜,这还不够,如何是个够?”


    纪小姑掩嘴笑:“我的爹,汴河每天往城里运多少人,城里现在约摸人口百万之巨。食店,小吃摊比比皆是,就是种上百里也不够啊。”


    三两句话说的纪老爹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回家把地都翻了种上菜蔬。


    还好纪大郎过来,及时打断。


    “二妹不如带俺们去附近菜市逛逛吧,俺和阿爹还要买些菜籽,顺便看看城里人爱吃什样的菜色,也好多种些。”


    纪小姑答应下来,去后院提了菜篮带两人往菜市去。


    纪文姜端着茶出来,看人走了,连忙在后面追喊:“阿爷,我自带着布去布店了。”


    知道这一块她很熟悉,纪老爹也不担心人走丢,冲她摆手,示意自己听到了。


    放下茶碗,纪文姜去骡车上把背篓背上,又抱起布要走。


    郑放连忙追过去:“表妹,让我跟你一起去。”


    纪小姑家往前行至一刻钟,就是纪家惯常去的布店,两匹扁纱兑了一贯钱。


    小心收好银钱,在布店又花三十文买了些家用针线,纪文姜就让郑放带她去人多的地方。


    “我采了花来卖,你带我去女娘多的地方,卖了钱我请你吃果子。”


    “我平常请你你都要把钱还回来,自己倒是大方。”嘴上嘟囔着,却还是告诉她:“这女娘多的地方我不能带你去,你想卖花当然是沿街叫卖最好,这样想买花的人自会来寻你。”


    纪文姜没在意他说不带自己去的地方,心思全在叫卖上。


    她摆摊还没叫卖过,一时有些犹疑,郑放看她面露怯色,一马当先的叫起来:“卖花!卖花!新鲜的花!晨露未干带彩霞,刚离枝头香到家!蔷薇粉,茉莉白,买束春光莫迟啦!”


    郑放上过几年学堂,胆又大,不仅会吆喝还会编顺口溜。


    有人驻足听,他便捅捅纪文姜上前售卖。


    纪文姜看他这么卖力,深吸一口气上前,先露出两个酒窝再问人:“娘子,买花吗?才摘的蔷薇和茉莉。”


    蔷薇和茉莉都已分捆好放在竹筐中,她拿出来抱在怀中,粉蔷白茉也趁的她格外粉嫩。


    有两位女娘围过来主动询价,纪文姜老实说:“姐姐,我这是第一次卖,还不清楚价格,你便出你愿意给的银钱吧。”


    穿鹅黄裙子的女娘面带笑意问她:“好实诚的小女娘,你不怕我骗你,让你亏了银钱?”


    纪文姜笑道:“姐姐这样美,怎么骗我?就是骗我也无妨,左右一束花罢了。”


    鹅黄女娘抚掌大笑:“好个嘴甜又豁达的小丫头,看来我非得捧场不行。”


    她出三十文买了一束茉莉,跟在她旁边穿粉裙子的女娘出十五文买了一束粉蔷薇。


    鹅黄女娘走时又道:“这白茉莉你早一月来城中还卖二百文,如今已降到三十文,你莫怪我故意诓你。”


    能卖五十文已经是意想不到的惊喜,纪文姜从下面掏出几朵栀子送给她和粉裙子女娘。


    “怎会怪?这栀子是自家种的,只开的不多今日没有多带,送予两位姐姐。”


    送走两位笑容满面的女娘,纪文姜此时已是信心十足,主动叫卖起来。


    转了两条街,卖了三束茉莉,四束粉蔷薇,有两人磨价,纪文姜让了一些,一共赚得了一百二十五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