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蔷薇

作者:素素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时纪老爹定要嘟囔他的:“怎这样慢?”


    纪二郎也习惯性的坐下就哀叫:“俺的爹哎,俺要卖秧不得跟人寒暄两句,才好说吗。”


    他不如纪大郎实在,自是会偷懒的,纪老爹才不信他的说辞。


    纪二郎习惯了被阿爹责骂也没在意,忙说自己刚刚得知的消息:“俺在村口遇到明光,他说城里粮价又降了,现今一石粮已经卖到八百文了。”


    “啥?”纪老爹大惊:“八百文?他说的可当真?”


    “明光每日进城卖菜都要去粮店绕一头,说的再真不过。”


    成明光家里去年就种了一亩地的菜蔬,现今农忙时也天天进城卖菜。


    虽八百五十文的时候,家里已经卖了五石粮,纪老爹仍旧心头哇凉:“年头还是一千文一石,现今已经降到八百文,这真是不让人活了。”


    一石八百文,一斗算下来才七八文,菘菜都两文钱一斤,卖几斤菘菜可真比粮食还值钱。


    纪大郎安慰他爹:“既如此,还不如多种几亩菜蔬。”


    说是这么说,纪老爹却过不了心里的坎。地是农人的根,都种菜难道吃的米粮花钱买吗?


    “且明日去城里看过再说。”纪老爹还不死心,吃了两口饭却又嘱咐纪老娘:“明日给俺多揣些银钱,若是真的便多买些菜种回来。”


    纪文姜趁机央求婆婆:“家里的布也攒了两匹,明日我跟阿爷一块去城里捎给布店吧。”


    家里就一个孩子承欢膝下,纪老娘很是疼她。


    点点她的头便同意了:“家里有些针线油盐也要补,待会再给你拿些银钱,你便一块去买回来吧。”


    纪文姜捧着饭碗高兴地笑了,婆婆每次都会多给她几个铜子,她便能去买胡饼吃了。


    说起胡饼,她最爱吃城门附近的邹记烧饼。


    饼焦酥芝麻香,嚼起来很是有满足感。


    吃了胡饼能喝一杯酸梅饮子最好,可惜她存不住钱,每次积攒的三瓜俩枣还没捂热就花完了。


    纪文姜一时心头郁郁,连饭也吃不香了。


    她还是藏不住事的年纪,脸上露一些,纪大郎一问便知她怎了。


    “这倒不是什难事。”纪大郎神情有几分狡黠的说道:“你今儿下午给阿爹捏肩捶腿,阿爹便给你五文钱,如何?”


    一杯酸梅饮子就要五文钱,这如何不好。


    不待纪文姜欣喜点头,裴氏就戳穿纪大郎黑心老爷的心肠。


    “人家香水行捏一次背还要十个子,作何这般黑心,亲女儿只给五个子。”


    纪文姜去香水行只洗澡也没捏过背,自是不知这事,闻言怒瞪阿爹。


    纪大郎心虚别过眼,又听纪二郎也在旁拱火:“小姜儿给大哥按,该给十五个子才是。”


    对大哥说完,他又对侄女道:“乖乖,二叔给你出个主意,此时正是花团锦簇的时节,你把你的宝贝花摘一些拿去城里卖,别说酸梅饮子,就是炙羊肉也吃的。”


    纪文姜在后院院墙边,摘种了好些从外面移回来的蔷薇和栀子。


    不知她如何摘种的,蔷薇和栀子都盛放的繁茂。纪二郎眼馋许久,却动不得。


    只因种花人比他精贵,他今儿动,明儿怕就进不了家门了。


    “那花会有买吗?”


    今天终于找到机会唆使侄女拿去卖,纪二郎看纪文姜神色松动,再接再励道:“俺这地的人都爱簪花,你种的这样好,保证能卖出去。”


    他虽有唆使之意,说的却都是实话。


    时下以簪花为流行,无论是白头老妪还是黑头女娘,头上都以带着花为美。


    纪文姜这边才点头,纪二郎就放下饭碗带着侄女去挑花了。


    这边选好,明早带着露水剪下来,带去城里出售的时候也不会败。


    他俩一走,纪老爹难免又要说纪二郎没个正形,纪大郎却偷偷松了口气。


    等叔侄两人选好,纪文姜自是已经忘了刚刚的事,拿了竹筐蹦蹦跳跳出去找十娘说明天进城的事了。


    刘氏帮忙收了碗筷,扶着肚子回到寝室。


    看纪二郎正背对着自己摆弄什么,听到声音,纪二郎侧身给刘氏看。


    “看,俺特地跟小姜儿要的。”


    几朵绽放最艳丽的粉蔷薇插在小陶瓶里,在寝室尤为夺目。


    刘氏欣喜的接过去赏看:“饭也不吃不顾阿舅还骂你就走,原是打这个主意。”


    纪二郎看娘子高兴,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不是想让你高兴高兴,俺受两句骂又如何。”


    刘氏心里感动,却不好意思,只道:“你想要花跟文娘说便是,一家人作何这般弯曲。”


    她又侧过身让郎君看,发间赫然簪着一朵粉蔷薇。


    “文娘知事又懂礼,每天早上都给俺们送一朵。”


    这几日事忙,纪二郎压根没注意到刘氏发间多了什么,一时有些汗颜。


    给自己强行挽尊道:“无事无事,这也是给她找了一条生财之道嘛。”


    纪文姜不知自己已经有了一条生财之道。


    十娘家离纪家不远,她攀在篱笆上面,看十娘家屋内屋外都没人,才走到门前呼唤。


    “十娘——”


    听到动静的王十娘从厢房支起的窗户里露出头,冲她招手:“家里没人,文娘快来。”


    纪文姜推开篱笆门往厢房去,王家比纪家还要大许多,不过王家人少,王十娘就住在前院左厢房。


    往常王家有人,纪文姜要挨个打过招呼才去找十娘,今天得了方便,把竹筐放在门口,直接进去找人了。


    进门一只腿盘起坐在榻上,告诉王十娘:“二叔说我养的花可以带去城里卖,我明儿个想去试试呢。”


    王十娘嘴里还捻着线头,闻言也高兴道:“那可太好了。”


    “要是卖出去了,我明天给你带酸梅饮子回来。”


    畅想完明天大卖以后的场面,纪文姜才想起来她是为了什么来的。


    “你记不记得北河往余家村去的路上有株野茉莉?”


    王十娘自是记得,纪文姜念叨好几次要去移一株回家,只是一直不得空便错过了移栽的时节。


    “我种的栀子还摘不得,想着都是去,不如去摘一些野茉莉回来一块带去试试,你跟不跟我去摘?”


    她自是想去,只是她手里还有活一时走不开。犹豫片刻道:“要不你让婶娘陪你一块去吧,俺这一时走不开呢。”


    纪文姜这才看到她手里拿着件圆领外衫在缝补,她瞧着眼熟忍不住瞪大眼睛。


    怕王十娘发觉异样,忙收敛神色故作镇定问她:“是谁的衣服呀?”


    王十娘这才嘟了一下嘴,不满的说:“还能有谁,俺那黑心肝的哥哥呗。”


    纪文姜听到想听的话,按下喜意,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靖之哥哥回来啦?”


    “是啊,土匪回村了。”王十娘怨气十足:“一回来就差遣俺干这干那,要不是答应给俺钱,真想给他一闷棍!”


    王家两兄妹“积怨已久”,纪文姜也不多问触她眉头,只尴尬笑笑,伸出手问她:“要不要我帮你补?”


    怕王十娘误会,又赶紧多说两句:“两个人一块补快些,待会我们就能出去了。”


    好在王十娘深信自己哥哥没人看得上,更没想到自己好友竟然对浪荡哥哥有别样想法,听她说完就把手里的外衫递了过去。


    纪文姜正是情窦初开之际,不知何时对这王靖之上了心。


    且说王家这王靖之,从小招猫逗狗,整个折桂里再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折腾的小郎。


    王家受不了三天两头被人找上门,便把他丢去了东京城开茶楼的亲戚家。


    在茶楼做了三年伙计,结识了一位走镖的镖师,瞒着家里跑去跟镖,存了些银两前年又回来做起了货郎。


    做货郎的时候也不过十五岁,他擅经营,才过一年便在东京城里租了铺子开始卖杂货。


    那铺子是两间开间,面积很是不小,纪文姜也跟裴氏去过两次。


    纪文姜欢喜他,也没别的,就因为这王靖之长了一副好皮囊。在灰头土脸的农家里,实在显眼。


    大宋民风开放,小娘子也很主动。村里也不止纪文姜一个欢喜他,半个村的女娘都爱斜眼看他。


    只要他在家,王家门口就会无故多出好些菜蓝。


    吃完了菜,菜篮多的没地放。


    前两年纪文姜懵懂时,还和王十娘在庙会上卖过这些菜篮。


    拿着王靖之的外衫在手中,纪文姜只觉心头甜滋滋的,一时差点没压住嘴角。


    还不等她穿针引线细细缝补一番,又听王十娘压着声说:“俺怀疑他肯定在外面有相好的了。”


    纪文姜火热的心顿时凉了一半:“相好?”


    王十娘认为她哥有相好的,也是因为她跟爹娘去杂货铺时撞见了。


    “很标致的小女娘,俺们去铺子里的时候撞见她给俺哥搓洗衣物呢。”


    王十娘认定这是她哥的相好,语气说的尤为信誓旦旦,完全不顾面前有人破碎的少女心。


    虽知道跟王靖之没可能,但纪文姜听完也好悬没绷住,强牵起嘴角附和:“靖之哥早就是成家的年纪了,有相处的人也不意外吧。”


    不说王靖之一直把她当妹妹看待,她不过豆蔻年华,王靖之却已是成家之年。两人差了足足五岁,就算是王靖之不找相好的,也着实不匹配。


    只不过这消息来的突然,她一时缓不过心神。


    低头看到手里的外衫,纪文姜也没心情缝补了,随便缝了几针扔给王十娘。


    “衣服补完了,我们快走吧。”


    天大地大,还是赚钱最大。


    王十娘收好针线篮,穿上鞋跟纪文姜手拉手出门。


    才出门,就看到一身穿赤色窄袖圆领袍,肩袖系着襻膊,足踩黑色乌皮靴,腰间随手系了条黑色腰带的男子从门外进来。


    这一看就是从地里回来,只整个折桂里再找不出下地还要穿这么骚包的人。


    纪文姜心神一动,忍不住停下脚步,才进门的王靖之看到院里有人也是一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