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叶落与渐浓的香

作者:love卡布奇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一阵带着凉意的秋风吹进美术室时,祈丞正在整理今年的向日葵种子。画案上铺着张粗麻布,饱满的籽粒从花盘里剥出来,滚得满布都是,像撒了把金豆子。窗台上的玻璃瓶换了新内容,里面插着几枝桂花,细碎的花瓣落在去年的糖纸星星上,把透明的糖纸染成了淡淡的黄。


    “王阿姨说,今年的种子比去年多收了两捧。”沈清书抱着本旧相册走进来,封面上落着片银杏叶,是今早打扫时捡的。他把相册放在种子旁边,翻开时飘出阵旧纸的味道,“这是她找出来的老照片,有张是十年前的花圃,那时还没种向日葵,种的是菊花。”


    祈丞凑过去看,照片里的花圃摆着一排排菊花,金黄的、纯白的挤在一起,角落里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蹲在花前写生,笔触稚拙却认真。“像不像去年的我们?”他忽然笑了,指着照片里的画夹,“她手里的画夹,和我们第一本画夹长得很像。”


    沈清书指尖在照片上轻轻点了点:“王阿姨说,那是她女儿,现在在外地学美术。”他忽然从相册里抽出张便签,是王阿姨写的:“花换了种,看画的人也换了代,但喜欢把日子画进花里的心思,是一样的。”


    晚自习的教室里,桂花香比上个月更浓了,混着刚印好的试卷油墨味,在空气里酿出种让人安心的暖。祈丞在画速写,笔下的沈清书正低头改错题,侧脸的轮廓在台灯下显得格外清晰——下颌线比去年更分明了些,却仍在思考时习惯性地咬着笔尖。


    “你看,”祈丞把速写推过去,“去年画的你,这里有颗小痣没画出来,今年补上了。”他指着沈清书的颧骨处,“是上次去摘葡萄时发现的,被阳光晒得很明显。”


    沈清书抬头时,眼里的光刚好落在画纸上,像两滴融了暖意的墨。“我也发现你变了。”他说,声音轻得像怕吹散了桂花,“去年调颜料总把橘色放多,今年会加一点白,像给阳光掺了点云。”


    祈丞愣了愣,低头看颜料盘里的橘色,果然比去年浅了些——是他下意识改的,觉得这样更像秋天的阳光,没想到被沈清书留意到。他忽然想起春天埋种子时,沈清书特意把红绳接长了半寸,说“怕今年的花茎长得比去年粗”,原来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在意,早被对方悄悄收进了心里。


    周末去王阿姨家时,院子里的向日葵秆已经割倒了,捆成一束束靠在墙边,透着股晒透了的干草香。王阿姨正在用去年的红绳捆花秆,绳结打得和去年一模一样,只是今年的绳上多了个小小的木珠,是从旧手链上拆下来的。


    “这珠串了三年了,”王阿姨笑着说,“去年系在向日葵上,今年跟着绳一起捆秆子,明年开春再解下来,挂在新苗上,就像给日子盖了个章。”


    祈丞蹲在旁边,看沈清书把今年的种子装进布袋。红绳在两人手腕间绕了三圈,比去年多了一圈,绳尾的木珠偶尔碰在一起,发出细碎的响。“画张捆秆子的画吧,”祈丞忽然说,“就画王阿姨站在中间,我们蹲在两边,三个人的影子在地上拼成个圆。”


    沈清书点头时,阳光正从云层里钻出来,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真的在地上叠成了个不规则的圆。王阿姨看见他们在画,转身进厨房端了盘烤红薯,热气腾腾的,甜香漫得满院都是。


    “刚挖的新红薯,”她说着往两人手里塞了块,“去年你们说烤的太干,今年裹了层锡纸,保准流油。”


    红薯的甜混着桂花的香,在舌尖漫开时,祈丞忽然觉得,这味道和去年的桂花糖、前年的橘子糖都不一样,却又藏着相似的暖——是被人记着喜好的甜,是日子慢慢熬出来的香。


    回美术室的路上,银杏叶已经黄透了,风一吹就哗哗往下落,像场金色的雨。沈清书把装种子的布袋系在玻璃瓶上,和去年的种子袋并排挂着,今年的袋子明显更鼓些,红绳上的木珠在光里闪闪发亮。


    “第三本画夹该准备了。”祈丞看着柜子里的两本画夹,第一本的封面已经磨得发亮,第二本也染上了各种颜料的痕迹,“明年的春天,该画新的循环了。”


    沈清书往他口袋里塞了颗桂花糖:“新画夹的第一页,要画今年的木珠。”他抬头时,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流云更软,“画它躺在去年的糖纸星星旁边,被今年的桂花盖住了一半,像藏了个关于‘三年’的秘密。”


    风穿过美术室的窗棂,带着银杏叶的脆响和桂花的甜香。祈丞看着窗台上的玻璃瓶,忽然明白,那些年复一年的循环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就像红绳上多绕的圈,种子袋里多出的籽粒,画夹里添厚的纸页,都是时光悄悄刻下的刻度,记录着彼此在岁月里,如何从并肩走到心照不宣,从陌生走到难分难舍。


    而这渐浓的香,这越缠越紧的绳,会像今年的桂花落在去年的糖纸上一样,把每个秋天的暖,都叠进下一个季节的期待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