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林妍站在孤儿院铁门前,萧喃已等候多时。
他抱着一叠板报照片,校服口袋鼓鼓的,像是塞满了糖果。
“院长说孩子们特别喜欢星空主题。”
他递给她一盒温牛奶,“你总喝这个,猜你会需要。”
穿过走廊时,林妍注意到墙上挂满孩子们的画作,稚嫩笔触中藏着对世界的渴望。
萧喃的脚步在“彩虹教室”前顿住
门内传来断断续续的哼唱——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正对着窗户画画,彩笔在纸上划出混乱的线条,却固执地重复画着歪斜的太阳。
“小晴!”萧喃轻声走进教室。
女孩抬头,眼中闪过惊喜,随即又退回角落,用画纸遮住脸。
林妍认出她——萧喃小学毕业照里那个站在空教室门口的孩子。
原来她后来被送到孤儿院,自闭症让她的世界始终封闭。
“小晴,看我们带来的星空!”
萧喃蹲下,将板报照片展开。
女孩的手指颤动着触碰画面,突然抓起彩笔在照片边缘画出一只歪歪的猫。
林妍的心跳漏了一拍,那猫的模样竟与她素描本中的如出一辙。
“她也画猫?”林妍脱口而出。
萧喃点头:“小时候我总给她画猫,说猫会找到回家的路。”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素描本,翻开全是猫的练习稿,“这些年每次来看她,都会画一只新的。”
小晴突然拽住林妍的裙角,指着她手中的素描本。
林妍犹豫片刻,翻开猫画页。
女孩的指尖抚过被修补的裂痕,突然在空白处画出凌乱的线条——像是猫在追逐破碎的星星。
萧喃轻声翻译:“她在说,猫不怕黑暗。”
三人开始一场无声的合作。
萧喃用彩笔将小晴的线条转化为星群,林妍勾勒出猫跳跃的身姿,小晴则不断添加闪烁的光点。
当画作完成时,女孩第一次主动握住林妍的手,将脸贴上她的掌心。
林妍感受到温热与颤抖,像触摸到一座封闭多年的花园,终于裂开缝隙。
午休时,院长透露往事:“小晴父母车祸去世后,只有萧喃每周来陪她。
哪怕她不说话,他也带画本、讲故事,说‘总有一天光会进来’。”
林妍望向窗外——萧喃正和小晴玩传球,笨拙地接住她扔来的布偶,笑得像孩子。
她突然想起自己继父醉酒时,从无这样的温暖。下午,小晴突然情绪失控,将画作撕成碎片。
林妍本能地后退,萧喃却迅速抱住她,哼起小学时的童谣。
女孩渐渐安静,蜷在他怀里抽泣。
林妍的心被这一幕刺痛——萧喃的温柔不是表演,而是浸在骨子里的救赎。
“你总说你‘安静地躲’,但他一直在‘喧闹地等’。
”院长递给她一杯茶,“小晴能感知到真心,她选择靠近你,是因为你画里的猫和她一样,在找光。”
林妍握紧素描本,走向萧喃。他正一片片拼凑小晴撕碎的画,额角沾着泪痕。
“我来帮忙。”
她蹲下,两人的指尖在拼图时多次相碰,却不再躲闪。
小晴突然将拼好的画塞进林妍怀里,附上一张纸条,歪斜的字迹写着:
“猫和星星,不分开。”
黄昏归途,萧喃沉默良久,终于开口:
“小晴让我明白,热情不是填满别人的沉默,而是陪他们找到自己的声音。”
他望向林妍,“你画里的行星,现在都有光了,对吧?”
林妍点头,却反问:“如果光走了,你会怎么办?”
萧喃停下脚步,路灯将他影子拉得很长:
“以前会害怕,所以现在加倍对你好。但现在...”
他掏出手机,播放一段录音——小晴今天第一次清晰说出“谢谢”。
林妍的眼眶发热,萧喃将录音设为铃声:
“你看,光不会走,只要有人坚持等。”
路过便利店时,林妍主动买了萧喃最爱的薄荷糖,塞给他:“你总给别人糖,这次轮到我了。”
萧喃愣住,糖纸在掌心融化出甜味。他们并肩坐在公交站,林妍突然谈起继父:
“他总说我‘冷得像石头’,但其实...我只是不知道如何融化。”
萧喃将她的手包进掌心:
“石头里藏着岩浆,只是需要找到自己的火山口。”
他讲述如何与父亲和解:每周写一封不寄出的信,直到某天父亲终于回应。
林妍的泪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像星星坠入银河。
次日,林妍在教室收到小晴的礼物——用板报碎片拼成的猫形相框,里面是她与萧喃拼画的星空。
小雨惊呼:“这是爱的传递!你们要去孤儿院当志愿者吗?”
林妍破天荒应邀:“好,下周六一起。”
萧喃的嘴角扬起真实的弧度,不再带着防备。
放学后,萧喃陪林妍回家取遗忘的颜料盒。
她鼓起勇气打开继父的房门,发现醉酒的他蜷缩在地,桌上摆着未完成的道歉信。
萧喃默默扶起他,递温水时像安抚小晴般轻柔。林妍的心墙裂开一道缝——原来脆弱的人,也能被温柔对待。
深夜,林妍在台灯下改写素描本上的句子:“光抵达时,行星不再等待,而是与光同行。”
她收到萧喃的短信:“明天陪小晴画彩虹桥,好吗?”
回复“好”时,她终于合上本子,第一次没有锁进抽屉。
孤儿院的羁绊,让两颗行星在共同的救赎中找到了新的轨道。
而林妍不知道的是,萧喃已开始悄悄筹备“自闭症儿童绘画疗愈计划”,将他们的故事化作更多孩子的光。
当月光再次洒满校园时,他们不再孤单地追逐彼此,而是携手照亮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