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班会,萧喃的提案震惊全班
“我想成立‘绘画疗愈计划’,为自闭症儿童开设免费绘画课,用艺术打开他们的世界!”
投影屏上展示着他和小晴的合作画作,以及孤儿院孩子们渴望的眼神。
林妍的心猛地跳动——这正是他们上周的共鸣。
班主任皱眉:“想法很好,但需要学校审批资金,还要家长同意。”
小雨举手支持:“我们可以帮忙宣传!”
陈昊掏出手机:“我联系广播站做专题!”
林妍沉默片刻,突然起身:“我设计宣传海报和课程方案。”
放学后,四人挤在教室角落策划。
萧喃列出需求:颜料、画板、志愿者培训。
林妍快速在素描本上勾勒方案,却卡在预算栏:
“学校拨款可能不足...”
萧喃翻出笔记本:“我算过,如果申请校外赞助,需要更详细的计划书。”
首次申请被驳回。
校长指出风险:“自闭症儿童情绪不稳定,安全无法保障。”
萧喃的眼眶发红,林妍按住他欲反驳的手:“我们补全预案。”
深夜,两人留在教室修改方案。
萧喃逐条补充安全措施,林妍用星空元素设计课程图标——每一颗星代表一个孩子,猫在中间守护。
“你画里的猫,现在成了我们的‘吉祥物’。”
萧喃轻笑,递给她温牛奶。
林妍的手指在颤抖,却第一次主动接过:“谢谢。”
他们并肩熬夜,她发现他校服袖口磨损更严重,偷偷用手机拍下细节,准备周末帮他修补。
家长反对的阻力更棘手。
第一次家长会上,小晴的母亲质疑:“我女儿连话都不说,画画能有什么用?”
萧喃播放小晴第一次说“谢谢”的录音,林妍展示自己的创伤画作:
“绘画不是治愈工具,而是让他们被看见的镜子。”
她鼓起勇气讲述继父事件,“沉默不意味着坚强,但画笔让我不再独自承受。”
转折在第二次活动到来。林妍设计“光影绘画课”
用投影灯在墙上投射星云,孩子们用彩笔追逐光影。
小晴突然在墙上画出巨大的猫,追光的轨迹让所有家长怔住。
萧喃迅速记录这一幕,发到社交媒体,#星星与猫的疗愈计划#瞬间走红。
赞助商主动联系,学校批准追加资金。
小雨兴奋地统计报名名单,陈昊扛来新画板时撞翻颜料盒,却灵机一动:“我们卖这些‘意外艺术’作品筹款吧!”
林妍在混乱中画下四人狼狈却欢笑的场景,萧喃将画设为项目logo:
“这叫‘不完美的美好’。”
正式开课那天,礼堂变身星空画廊。
小晴递给林妍一张画:猫站在彩虹桥上,桥另一端是手牵手的她和萧喃。
林妍的喉间哽住,萧喃轻声说:“你看,光真的进来了。”
家长们的掌声中,她终于主动与他击掌,掌心相触的温度让心跳加速。
深夜复盘时,萧喃在广播站播放特别企划:“当沉默的星球遇见追逐光的人,宇宙就有了声音。”
林妍坐在听众席,听见他提到她的名字:“感谢那个教会我‘安静的力量’的人。”
她望向星空,素描本上的猫画旁新增一行:“光抵达时,行星找到了回声。”
合作中的默契愈发自然。
林妍发现萧喃会在她焦虑时递薄荷糖,萧喃总在她画到瓶颈时悄悄调整投影角度。
一次,小雨调侃:“你们配合得比我和陈昊打羽毛球还默契!”
陈昊举着手机录像:“这段必须放广播站,标题就叫《当沉默画家遇上热情策划师》。”
突发危机在中期出现。
一名孩子因颜料过敏情绪崩溃,家长怒斥项目“不负责任”。
林妍的手抖得握不住画笔,萧喃却冷静联系医院、调整材料,并设计“过敏友好绘画课”。
深夜,他陪林妍修改方案,突然说:“你每次画画都像在战斗,但不必一个人扛。”
林妍抬头,发现他眼底的淤青——连续熬夜留下的痕迹。
她掏出修补好的校服:“穿上,别再磨损自己了。”萧喃愣住,指尖触碰她缝补的针脚,暖流从掌心蔓延至心脏。
月光从窗棂洒进,他们终于不再躲闪彼此的目光,呼吸在寂静中交织。
周末,林妍受邀参观萧喃的家。
他书架上摆满自闭症相关书籍,墙上贴着她所有合作画作。
他指着童年画本:“从帮小晴画猫开始,我就想创造能照亮别人的光。”
林妍抚摸那些褪色的猫画,突然明白——他的热情不是外壳,而是为世界燃起的火。
深夜,她收到萧喃的短信:“明天陪我去买新颜料吗?小晴说想要会发光的星星。”
她回复:“好。”合上手机时,素描本上的猫画被月光镀上一层银边,仿佛正在追逐窗外的星光。
绘画疗愈计划,让两颗行星在共同的使命中,找到了比友情更深的联结。
而林妍不知道的是,萧喃已在悄悄策划她的个人画展,将那些承载创伤与希望的画作,带给更多等待光的人。
当青春的轨道交织成网,他们终于不再孤单地燃烧,而是照亮彼此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