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铅笔屑与面粉香

作者:了了姜木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顾念晚背着书包走进小学大门时,书包侧袋里插着两支笔——一支是顾言之送的绘图铅笔,笔杆上刻着“建筑师”;一支是苏晚选的草莓造型自动笔,笔帽上还沾着点面粉。“要像用擀面杖一样认真写字,”她站在教学楼前,对送她来的父母挥手,小脸上的表情像在宣誓。


    苏晚看着女儿的身影消失在走廊拐角,突然红了眼眶。顾言之握紧她的手,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我们念念可是要设计会烤面包的房子的,小学只是第一块奠基石。”他说得一本正经,却在转身时,悄悄擦掉了她脸颊的泪。


    顾念晚的小学作业本,总带着奇妙的“跨界感”。语文作业的看图写话,她画的是面包店的故事:“建筑师爸爸在图纸上画了个爱心,烘焙师妈妈把它烤成了司康。”数学题的草稿区,她用数字拼了座小房子,说这是“1 1=家”的公式。


    班主任打电话来“告状”时,语气里满是笑意:“顾念晚妈妈,您家孩子太可爱了,美术课画的《我的家》,屋顶是曲奇做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都是面包形状。”苏晚握着电话笑,眼角的余光瞥见顾言之正在研究女儿的画,铅笔在图纸边缘画了个同款烟囱。


    顾念晚的第一次单元测验,数学考了95分。扣掉的5分,是因为她把“图形分类”题里的长方形写成了“吐司面包”。“它们本来就很像嘛,”她对着试卷噘嘴,顾言之却蹲下来认真地说:“念念说得对,但考试时要按老师教的写,就像烤面包要按配方放糖,不能随便换原料。”


    这话让顾念晚茅塞顿开。她从书包里掏出美术课的作品——用不同形状的面包拼的图形王国,举到顾言之面前:“爸爸,那这个可以当‘课外实践’吗?”苏晚端来刚烤的吐司,看着父女俩头凑头讨论“面包与几何”,突然觉得这场景比任何满分试卷都珍贵。


    顾言之的工作室接了个校园扩建项目,他带顾念晚去参观新教学楼的模型。小家伙趴在展示台前,指着中庭的采光井说:“这里可以种小麦,妈妈说面包的原料要晒太阳。”设计师们都笑起来,顾言之却在笔记本上记下:“考虑学生参与式种植区。”


    苏晚的面包店推出了“小学生早餐盒”,里面有迷你三明治和水果,包装盒上印着顾念晚画的简笔画。孩子们为了收集不同的插画,每天都来光顾,连校长都笑着说:“‘晚风面包店’快成我们的第二食堂了。”


    顾念晚加入了学校的手工社团。第一次活动,她带了袋全麦面粉去,教同学们用面团捏立体几何模型。“这是三棱锥司康,”她举起自己的作品,“烤出来会更香,比橡皮泥好闻。”社团老师把照片发给苏晚,配文:“您家孩子是天生的教育家。”


    期中考试前,顾念晚突然变得焦虑。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作业本哭:“我画不好直线,以后怎么当建筑师?”顾言之推开门时,看见女儿正用尺子比着画面包,铅笔屑掉在作业本上,像撒了层全麦粉。


    他走过去,在她旁边坐下,拿出自己刚入行时的设计图——上面的线条歪歪扭扭,还有不少修改的痕迹。“你看,爸爸以前也画不好,”他指着图纸上的曲线笑,“但画得多了,就找到感觉了,就像妈妈烤面包,第一次也会烤糊呀。”


    苏晚端着热牛奶进来时,看见父女俩正用尺子玩“直线比赛”。顾念晚的笑声从门缝里漫出来,像刚出炉的蜂蜜面包,甜得人心里发暖。她把牛奶放在床头柜上,突然觉得——所谓成长,就是在跌跌撞撞里,学会和不完美和解。


    顾念晚的第一个小学圣诞节,班级要举办联欢会。她自告奋勇要表演“建筑与烘焙秀”,用顾言之帮她做的迷你建筑模型,搭配苏晚烤的星星饼干,给同学们讲“房子与面包”的故事。


    联欢会当天,顾念晚穿着红色小裙子,站在教室中央的讲台上。她举起模型说:“这是爸爸设计的房子,有大窗户,因为阳光是最好的装饰。”又拿起饼干:“这是妈妈烤的星星,因为爱会发光。”台下的掌声雷动,有个小男孩大声说:“我长大要当顾念晚的助手!”


    顾言之和苏晚站在教室后门,看着女儿自信的模样,相视而笑。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们身上,把两人的影子和讲台上的小身影叠在一起,像幅温暖的全家福。


    回家的路上,顾念晚抱着同学们送的糖果,小嘴里不停念叨着联欢会的趣事。“我给大家分了饼干,”她说,“就像妈妈说的,分享会让快乐变多。”苏晚摸着她的头,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总把妈妈的话当成真理。


    顾念晚的床头,新添了块小木板,上面钉着她的奖状和作品——有95分的数学试卷,有面包形状的图形画,还有手工社团的“最佳创意奖”。顾言之每晚都会帮她整理,把歪掉的钉子敲直,像在修缮一座珍贵的建筑。


    “爸爸,”有天晚上,顾念晚突然从被窝里探出头,“我以后要考有建筑系和烘焙系的大学。”顾言之帮她掖好被角,金丝眼镜后的眼睛亮得像星星:“好,爸爸帮你查哪所大学有,我们现在就画张‘目标地图’。”


    苏晚靠在门框上,听着父女俩的对话,突然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这些藏在铅笔屑里的梦想,和面粉香里的期待。


    期末考试结束那天,顾念晚拿着“进步奖”奖状跑回家。她的语文作文得了满分,题目是《我的家》,里面写:“我的家是会烤面包的房子,爸爸的图纸是钢筋,妈妈的爱是黄油,我是里面最甜的那颗蔓越莓。”


    顾言之把奖状贴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他们的结婚照,和顾念晚刚出生时的照片。苏晚端来刚烤的庆祝蛋糕,看着父女俩凑在一起研究下学期的“学习计划”,突然明白——所谓幸福,就是这样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和爱人慢慢变老,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像刚出炉的面包,带着温暖的香气。


    窗外的老槐树在夜色里静静伫立,像个沉默的见证者。它看过顾念晚蹒跚学步的样子,看过她背着书包走进幼儿园的背影,现在又看着她成为小学生,在铅笔屑与面粉香里,慢慢长成独一无二的模样。而这家人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晨光里,在暮色中,在每个充满爱与期待的日子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