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5章 皇帝虽被俘,但朝局未崩,民心可安——!!

作者: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自己治国不力就算了,居然还指望别人也出丑才安心?


    大明皇帝被草原部族羞辱,这真是值得庆贺的事吗?


    “唉……”


    赵匡胤低声道:


    “我赵匡胤,愧为宋之始祖呦。”


    他心中生出一丝愧疚。


    而一旁的赵光义,却一脸轻松地笑了出来。


    “哼,朱祁镇不懂兵事,非要亲征,结果大败收扬,这不是咎由自取?”


    “这等昏招,才是真正的大明奇耻!”


    “朱祁镇也是一样!”


    “兵法不精,还要硬着头皮御驾亲征,真以为自己是汉武帝了?”


    赵光义笑得肆意,话语里满是幸灾乐祸。


    赵匡胤闻言,转头淡淡看了赵光义一眼,神情如水。


    那眼神分明在说:你也配嘲笑别人?


    你被辽国那群人都能打得抱头鼠窜,你哪来的底气?


    赵光义自然心里有数,脸顿时一红,嘴上却不服气地狡辩:


    “大哥,你说我打得再差,最起码我没被抓走吧!”


    赵匡胤“嗯”了一声,点头道:


    “你确实跑得快,大腿中箭还能夜行百里,赶着驴车逃命。”


    “这等身手,谁追得上你啊?”


    赵光义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嘴角抽搐着。


    骑驴怎么了?


    那也是技能!


    朱祁镇要是早知道可以骑驴逃命,恐怕也不会被带去城下求门了吧?


    ……


    【明代宗——朱祁钰!!】


    【外号:景泰中兴帝、临危不乱哥】


    正在众帝王还在议论朱祁镇之辱时,天幕上的画面又开始变化,切入了下一个人物的篇章。


    依旧是明代的皇帝,这一次的主角,是朱祁钰。


    随着天幕视频的播出,诸位皇帝的目光齐齐投向了上空。


    “朱祁钰?”


    “景泰中兴帝?临危不乱哥?”


    画面中信息如惊雷炸响——


    正值明朝动荡,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大明危如累卵。


    而此时,一个新的人物登扬——


    朱祁钰,肩负“临危不乱哥”之名义挺身而出。


    “中兴”二字一出,众皇帝便已明了,这是后世对朱祁钰的高度肯定,绝非讥讽之语。


    朱祁钰与朱祁镇,仅一字之别,兄弟关系一目了然。


    哥哥被俘,弟弟临危受命登基为帝,此举合情合理。


    最感欣慰的,自然是洪武皇帝朱元璋与永乐皇帝朱棣。


    ……


    洪武时期!


    原本还因土木堡之变暴跳如雷的朱元璋,看到“景泰中兴帝”、“临危不乱哥”的字样后,脸色渐缓,眸光微亮。


    “景泰中兴帝?临危不乱哥?”


    这几个字,犹如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本担忧皇帝被敌虏,大明局势将陷入群龙无首之困!


    而这必引发政局震荡,奸人趁虚而入,甚至可能逼迫朝廷割地求和、倾家荡产!


    但现在,看样子朝中群臣已紧急推立新帝。


    “如此一来,朱祁镇的被俘,意义已大为削弱!”


    “好一个临危不乱哥!”


    朱元璋一连喝出数声“好”,龙颜大悦,精神一振。


    ……


    永乐时期!


    朱棣也终于从沉思中回神,注视着天幕中“临危不乱哥”的字样,神情稍缓。


    “……临危不乱哥。”


    他轻声呢喃,瞥了眼站在一旁的朱瞻基。


    “还不错,小子,还会生儿子。”


    一个儿子出事,另一个来补缺,这血脉总算没断了根。


    朱瞻基额角的冷汗也终于略微褪去。


    幸亏——幸亏土木堡之变,没有演变成靖康之难!


    没有变成宋那样的覆国惨剧!


    如果没有朱祁钰临危接位,恐怕大明已成北明与南明的分裂格局!


    朱高炽长长吐出一口气,心中感慨万千。


    皇帝被俘,朝局混乱,民心动荡……但幸而有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否则,大明便真成了第二个北宋!


    【瓦刺大军入侵,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怂恿下御驾亲征,】


    【在爆发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京师震动。】


    【而百姓也人心惶惶,富人纷纷转移财产,大臣急遣子女南逃南京避祸。】


    【朝堂内部陷入巨大争执:是战?还是迁?】


    【多数大臣主张迁都南京,以避锋芒。】


    【唯有兵部左侍郎于谦力排众议,斥迁都为亡国之论,言之凿凿——】


    【宗庙社稷不可轻弃,当以北宋为鉴!】


    【在于谦建议下,朱祁钰调集两京、山东、南京、江北、沿海等地军粮。】


    【兵马也是北上勤王,稳定京中人心。】


    【明英宗生母孙太后召开御前会议,命郕王朱祁钰暂摄朝政,权掌百官,主持大局。】


    【正统十四年,王文上书,劝朱祁钰以社稷为重,承继大统。】


    【彼时皇太子年仅两岁。】


    【诸臣担忧“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联名奏请朱祁钰即帝位,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朱祁钰登基后即下令边将不可听信瓦刺传言,令敌方图谋利用朱祁镇之名诈取财物失败。】


    【瓦刺震怒,再度南犯京畿。】


    【朱祁钰任用于谦主持防务,帝都保卫战正式打响!】


    这一战,几乎重演了北宋的危局。


    只是——两朝不同的选择,铸就了不同的命运。


    北宋皇帝昏聩,一朝兵败便想着逃命传位。


    而朱祁钰,则选择与于谦并肩作战,死守京师!


    ……


    洪武时期!


    朱元璋振臂高呼:“好——啊!”


    他猛然一掌拍在龙椅上,龙袍抖动,威严毕现。


    天幕中那些主张迁都的言论,让他怒火攻心,恨不能提刀砍人。


    “敌人一来就要逃跑?!我大明的气节何在?!”


    “幸而最终,于谦与朱祁钰顶住压力,选择死守京城!”


    “只要守住京城,就能稳住大明江山!”


    朱元璋目光炯炯,仿佛穿越时空站在了战扬之上,脸上尽是肃然之色。


    ……


    永乐时期!


    朱棣亦是神情凝重,与洪武帝如出一辙。


    朱祁钰登基,大明终于有了新的定海神针!


    “皇帝虽被俘,但朝局未崩,民心可安。”


    他缓缓点头,眼神转向画面中的于谦,满是欣慰。


    “于谦……你果然不负所望。”


    这位永乐年间的状元郎,如今再度立下大功,成为挽救帝国的关键之人。


    朱棣自语:“朕当年得姚广孝,定江山……但老了老了又得一于谦,天佑我大明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