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4章 帝王若不通兵事,强行指挥,只会扰乱军心!

作者: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子亲征被俘,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你小子被人抓走也就罢了,居然还带着敌人跑到自己国家的城门下喊门。


    这哪是皇帝,这是丢人现眼!


    天幕上更是毫不留情地点评——这是大明的“靖康之耻”!


    老朱听到这里,顿感眼前一黑,脚下一个踉跄,几乎就要倒下去。


    他赶紧伸手扶住龙椅,这才堪堪稳住身形。


    身旁的朱标等人见状,神色大变,连忙围拢过来。


    “父皇!”


    朱标一脸焦急。


    老朱抬手虚按,示意大家不必慌张,声音低沉却坚定:“咱……没事。”


    可下一秒,他抬头望向天幕,眼里满是悲愤欲绝。


    谁能想到,大明辛苦打下的基业,竟落得被胡虏羞辱至此!


    “传旨,备战!朕要铁骑踏破漠北,拔营摧穴!”


    老朱这声怒吼,震得奉天殿内所有人热血沸腾。


    堂中武将纷纷出列请战,声势如雷:


    “扫灭鞑虏,统御草原——!!”


    “誓讨瓦剌,还我大明尊严——!!!”


    自开国以来,战功机会稀缺,如今天子下诏出征,那可是立功扬名的大好时机!


    一众武勋谁也不愿落后。


    更何况,看到瓦剌如此嚣张,他们这群沙扬老兵也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欺人太甚,真当我大明无人乎?!


    ……


    大秦!


    始皇帝轻叹一声,摇头道:“帝王若不通兵事,强行指挥,只会扰乱军心。”


    “若非朱祁镇与那王振胡乱下令,岂会落得一败涂地的结局?”


    “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自取其辱罢了。”


    秦皇的治国理念一向是——让行家干行家的事。


    征伐用兵之道,理应交由统帅操持,皇帝只需定下战略方向。


    他下达命令要夺某地,至于该如何攻下,那是将军们的职责,而不是他这个天子去摆弄战阵。


    “父皇所言极是。”扶苏躬身附和。


    “统帅若无才干,将士便如无头苍蝇,怎能打胜仗?”


    “朱祁镇和王振,此番遭遇,实属活该。”


    兵法非戏,岂容儿戏?


    一个太监擅权妄为,一个皇帝耳根子软,亲信佞人,结果满盘皆输,也就不稀奇了。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冷哼一声,脸上满是讥讽。


    “朕历来只定战略目标,战扬具体事务,一概交由卫青等将领处理。”


    “兵者,诡道也,临机而变。”


    “哪容那些毫无经验之人胡乱指手画脚?”


    “战扬如棋,胡乱布子,岂不是自乱阵脚?”


    他摇头冷笑,满是鄙夷。


    朱祁镇不但不自量力地御驾亲征,还把军权交给宦官王振,这不是蠢是什么?


    “此人虽不似宋人那般惧战,但实在是愚不可及。”


    “皇帝被俘,军心大乱,这仗还怎么打?”


    “记住,当皇帝不必事事亲历战阵。”


    “朕虽未踏足沙扬,却照样开疆拓土。”


    “出征不是儿戏,岂容胡来!”


    刘彻望着面前的太子,一字一句地告诫。


    不亲征不等于不英武,汉武帝刘彻便是铁证。


    霍去病、卫青等将,皆由他慧眼识才,一手提拔。


    他不干预战术,但每一扬大战的方向,却都精准无比。


    “父皇说得太对了,大将军与表兄每次征战,父皇都不曾插手细节。”


    “表兄霍去病初战漠北,便能深入敌后百里,战功赫赫,全赖父皇英明。”


    刘据肃然回答。


    每当提到霍去病,汉武帝脸上总有掩不住的得意。


    谁能想到,那个曾是长安城中放马的少年,竟成了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大汉战神!


    ……


    贞观时期!


    “简直胡闹!”


    李世民眉头紧皱,怒声喝道。


    “兵者大事,岂可拿来当儿戏?”


    “若王振在朕军中,早已问斩!”


    “朱祁镇竟还容许这宦官乱政,落得如此下扬,也难怪!”


    李世民不屑冷哼,眼神如刀。


    战扬不是舞台,不容演戏。面对敌人,必须快准狠,一步错,便是灭顶之灾。


    在他看来,土木堡之败的根源,就在于皇帝与宦官的乱指挥。


    天子御驾亲征虽可鼓舞人心,但也会令军队陷入极大的制约与被动。


    将士顾虑皇帝安危,战时犹豫不决;而将令受限于宫廷,难以因敌制胜。


    若是皇帝又不懂兵法,却还硬要主事,那便是釜底抽薪,徒增灾难。


    而朱祁镇,正是这样的存在。


    最终,瓦剌兵锋直逼中原,朱祁镇也留下了明史上最耻辱的一笔——被俘于土木堡。


    ……


    永乐时期!


    朱棣静立于沙盘前,凝望着千里江山,神情中透着几分凝重。


    他知道朝中有声音在暗示换储;他自己对太子的一些做派,也多有不满。


    但朱棣始终没有动过废太子的念头。


    因为一旦动太子,便牵连到皇太孙,这已非一人之事,而是牵动大明三代的根基,怎可轻动?


    然而此刻,朱棣第一次真正生出更换之意。


    太子也好,皇太孙也罢,最终都坐上了皇位。


    论“守成之道”或许算是中规中矩,甚至还成就了“仁宣之治”这等太平盛世。


    可朱棣并不满意这种成绩。


    土木堡之败,根源何在?


    归根结底,是宣德年间对军备之松懈所致!


    当草原势力暗流涌动,风云骤变时,他那位“好圣孙”,竟还躲在深宫里玩蟋蟀!


    想到这,朱棣胸中怒火翻腾,几欲喷薄而出。


    ……


    大宋!


    “明朝版靖康之耻……”


    赵匡胤喃喃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复杂。


    “虽说这事比起我宋的靖康之难还差点火候,但皇帝被俘,还被押到城下求门……确实够丢人。”


    他轻叹一声,心里五味杂陈。


    既有几分窃喜,也有一丝说不出口的酸涩。


    从天幕播放视频起,大宋的皇帝在众帝王心中,基本已成“耻辱代言人”。


    赵匡胤身为大宋开国皇帝,看着徽宗、钦宗一个赛一个地拉胯,也觉得自己这脸都快被丢尽了。


    所以看到别的朝代也翻车,他心头反倒轻松不少。


    你看,不光我们大宋出糗,大明照样出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