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办公室的玻璃墙

作者:陈陈陈无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清晨七点,崔小舟站在副校长办公室旁的玻璃会客室前,手指不自觉地绞着书包带。这个原本用于接待家长的透明空间,如今被改造成了她的"专属学习室"——父亲昨晚宣布的新规定。


    "从今天开始,你放学后就在这里自习,我亲自监督。"崔明远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一串钥匙,"钥匙只有我有,每天六点准时锁门。"


    崔小舟盯着玻璃墙上自己的倒影——十七岁的脸庞被百叶窗的条纹分割成碎片,像一幅支离破碎的立体主义画作。她深吸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房间约十平米,一张课桌正对着父亲办公区,桌上整齐摆放着今天要完成的六套模拟卷。玻璃墙上的百叶窗被调到最大敞开状态,从父亲的角度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她的每个动作。


    "这里能看到你的一举一动。"崔明远敲了敲透明玻璃,声音在密闭空间里产生奇特的回响,"期中考试前,每天完成我规定的题量才能回家。"


    崔小舟沉默地坐下,掏出铅笔盒。当她碰到藏在暗格里的炭笔时,指尖传来一丝安慰——这是她今早趁父亲不注意时偷偷带出来的唯一违禁品。


    第一节课的预备铃从远处传来。崔明远整理着西装领带:"我去开教务会议,你按计划做第一套卷子。监控摄像头开着。"他指了指墙角闪烁的红点。


    玻璃门咔哒一声锁上。崔小舟盯着面前的试卷,字母和数字在眼前跳动。她抬头看向窗外——四月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试卷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突然,她发现一个奇妙的景象:窗框的阴影与三角函数曲线题完美重叠,形成一幅抽象的构图。


    她的手比大脑先行动起来。炭笔在草稿纸上快速移动,勾勒出光线与题目交织的图案。当她回过神时,试卷边缘已经布满了几何线条与数学符号组成的装饰花纹。


    "这是什么?"崔明远的声音如炸雷般响起。他不知何时站在了玻璃门外,脸色阴沉。


    崔小舟慌忙用胳膊盖住草稿纸,但为时已晚。崔明远打开门锁,一把抽出那张纸。


    "我让你做模拟卷,你却在画画?"他的声音压得很低,这是暴怒的前兆,"你知道我推掉了多少会议来监督你学习吗?"


    纸张在崔明远手中皱成一团。崔小舟看着那些精心绘制的线条被粗暴揉皱,突然感到一阵尖锐的疼痛,仿佛被揉碎的是她的一部分。


    "对不起,爸爸,我只是..."她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只是什么?浪费时间?辜负期望?"崔明远将纸团扔进垃圾桶,"看来我对你太宽容了。从今天起,书包每天放学后要接受检查。"


    他转身从办公桌抽屉拿出一套新试卷:"重做。午饭前完成两套,错题不许超过三道。"


    崔小舟接过试卷时,注意到父亲办公电脑屏幕上开着的文档——《关于推荐崔小舟同学参加国际奥数竞赛的请示报告》。日期是今天,落款处李校长的电子签名已经赫然在目。


    玻璃门再次锁上。崔小舟机械地开始做题,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些被丢弃的线条——它们本可以成为一幅好作品。突然,她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被揉皱的纸团在阳光下投下的阴影,在垃圾桶内壁形成了全新的、更加复杂的图案。


    这个发现让她心跳加速。她偷偷瞥了一眼监控摄像头,确定它的角度看不到垃圾桶内部后,悄悄撕下一角草稿纸,快速描摹下阴影的轮廓。这一次,她加入了试卷上的几道错题作为构图元素。


    午休时分,崔明远被紧急叫去处理学生打架事件。临走前,他警告地指了指摄像头:"我手机连着监控,别耍花样。"


    崔小舟等父亲的脚步声消失后,从笔盒暗格取出炭笔。监控只能拍到她的上半身和桌面,看不到桌下的动作。她将草稿纸放在膝盖上,继续完善那幅"垃圾桶阴影图"。


    正当她全神贯注时,一阵敲击玻璃的声音吓得她差点跳起来。陈雨晴的脸贴在玻璃外侧,做着夸张的鬼脸。她手里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看群聊!!!"


    崔小舟偷偷摸出调成静音的手机。班级群里已经炸开了锅——有人拍下她昨天物理笔记本上的电路图涂鸦,转发到了校园论坛,现在点赞已经过千。最新消息是美术组张老师的留言:"请转告崔小舟同学,这种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作品正是市青艺赛需要的。"


    她的心跳得更快了,既因为害怕父亲发现,又因为一种奇特的兴奋。陈雨晴又举起一张纸:"教导主任让我通知你爸去校门口处理记者采访!什么情况?"


    记者?崔小舟一头雾水。这时,班级群弹出一条分享链接——东山日报教育版文章《当数学遇上艺术:重点高中生的另类创意》。配图赫然是她笔记本上的涂鸦,不知被谁拍下来投稿了。


    玻璃门外,陈雨晴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远处的校门口,最后做了个拍照的手势。崔小舟看懂了一半:似乎有记者因为那篇报道来采访,陈雨晴主动请缨来找她。


    就在这时,崔小舟的手机震动起来——父亲的来电。她手忙脚乱地拒接,迅速打字回复:"在自习,不方便。"几秒后,崔明远回复:"完成第三套卷子,我半小时后回来检查。"


    陈雨晴已经溜走了。崔小舟望向窗外,看到校门口确实聚集了一小群人,其中有个拿着相机的女性正在和教导主任交谈。她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她的画作能引起这么大反响,是不是说明...


    这个念头被开门声打断。崔明远阴沉着脸走进来,身后跟着满脸歉意的教导主任王老师。


    "崔校长,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您监督孩子学习,"王老师搓着手,"但日报记者坚持要采访崔小舟同学,说是李校长同意的..."


    崔明远的表情变得复杂。他看了眼手机,显然刚收到李校长的消息。"小舟,收拾一下书包。"他的声音出奇地平静,"记住,只谈数学学习方法。"


    采访在校会议室进行。女记者周婷三十出头,笑容亲切:"崔同学,你的''数理涂鸦''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很多人好奇你是怎么把枯燥的公式变成艺术的?"


    崔小舟紧张地瞥了眼坐在一旁的父亲。崔明远微微点头,眼神警告。


    "就是...做题时的随手记录,"她谨慎地回答,"把解题思路可视化..."


    "仅仅是解题思路吗?"周婷翻开展示板,上面是放大的电路图飞鸟,"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创作冲动。有艺术评论家说你的作品让他想起达芬奇的科技手稿。"


    崔小舟感到父亲的视线像激光一样灼烧着她的侧脸。"达芬奇也是数学家。"她含糊地说。


    "听说你获得了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周婷话锋一转。


    "是的。"这次崔小舟回答得流畅多了,这是父亲允许她谈论的话题。


    "那么接下来是准备奥数竞赛?未来会专攻数学方向吗?"


    崔小舟张了张嘴,突然注意到父亲悄悄推过来的纸条:"重点强调系统性训练的重要性。"


    "我...我父亲教导我,成功需要严格的规划和执行。"她机械地重复着父亲常说的话,"下一步是国际奥数选拔赛。"


    采访结束后,崔明远罕见地拍了拍女儿的肩膀:"表现不错。李校长很满意这种正面宣传。"他顿了顿,"不过以后不要在课本上乱画了,影响学校形象。"


    回办公室的路上,他们经过美术教室。门开着,里面正在布置市青艺赛的校内选拔作品。崔小舟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目光黏在一幅水彩画上——那是用函数图像绘制的日出景象。


    "快走。"崔明远低声催促,但已经晚了。美术组张老师快步迎了出来。


    "崔同学!正想找你呢!"张老师兴奋地说,"考虑下参加青艺赛吗?你的作品风格很独特..."


    "她没时间。"崔明远挡在女儿前面,"奥数集训在即。"


    "只要两小时完成一幅作品..."张老师还不放弃。


    "我说了,没时间。"崔明远的声音冷了下来,"小舟的未来在数学领域,不是这些可有可无的兴趣爱好。"


    走廊突然安静得可怕。崔小舟盯着自己的鞋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情绪在胸腔膨胀——像是愤怒,又像是悲伤,或者两者兼有。


    回到玻璃学习室,崔明远似乎也意识到刚才语气太重。他难得地放软声音:"小舟,爸爸不是否定你的...其他才能。但人的精力有限,必须学会取舍。"


    崔小舟沉默地点头,目光落在垃圾桶里那个纸团上。在没有人注意的时候,阴影图案已经随着太阳移动而消失了,就像从未存在过。


    "今晚李校长请我们吃饭,讨论奥数培训的事。"崔明远看了看表,"再做一套卷子,然后回家换衣服。"


    玻璃门再次锁上。崔小舟盯着面前的试卷,突然发现自己的右手在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她尝试握笔,却把一道简单的导数题解错了三次。


    窗外,梧桐树的影子渐渐拉长,像一只伸向玻璃墙的手。崔小舟抬起头,突然在玻璃反光中看到自己模糊的影像与父亲办公桌上她的获奖照片重叠在一起——一个被荣誉框住的完美幻象。


    她鬼使神差地拿起铅笔,在试卷边缘写下一个小小的单词:"Help",然后用函数图像巧妙地把它隐藏在一道物理题的解集中。


    监控摄像头的红灯在角落静静闪烁,像一只永不闭上的眼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