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寻玉

作者:木子成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穗踩着月光往溪边走,鞋底的石子硌得脚底板发麻,像高三那年穿的旧运动鞋——鞋跟磨秃了一块,每次跑操都像踩在刀尖上,她却硬是穿着撑过了整个学期。路边的野草划过裤腿,带起细碎的痒意,她攥紧手里的木棍,指腹蹭过白天被荧光草划破的伤口,结的痂有点松动,渗出血珠来。


    “忍忍就到了。”她对着风嘀咕,声音被吹得七零八落。天幕上的绿色字迹还没完全褪去,【寻找溪边的老槐树】几个字像浸了水的墨团,晕开浅浅的痕。她不知道这道指令背后藏着什么,只当是这场奇怪旅程里又一个必须完成的步骤,就像每天早上要背的英语单词,晚自习要算的数学题,都是“该做的事”。


    风里裹着水汽漫过来,带着点鱼腥味,像老家河湾涨水时的味道。李穗吸了吸鼻子,突然想起去年夏天和同桌在河边钓龙虾,阳光把胳膊晒得发烫,钓上来的龙虾张着钳子,被她装进玻璃罐里养了三天,最后还是偷偷放回了水里。那时总觉得日子长得像没尽头的暑假,从没想过会有一天,踩着陌生的月光找一棵不认识的树。


    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里张牙舞爪,树干上的裂纹像奶奶冬天冻裂的手背。树洞黑黢黢的,像谁咧开的嘴,她往里面瞅了瞅,突然想起生物课上看的恐怖片,心脏“怦怦”跳得像揣了只兔子。“别怕,都是假的。”她拿手拍了拍胸口,指尖触到校服口袋里的红绳头,烫得像块小烙铁。


    木棍伸进树洞时碰到些软绵绵的东西,吓得她猛地缩回手,后背抵着树干才稳住。树皮的糙劲蹭着校服,倒比空荡荡的风让人踏实。她深吸一口气,想起妈妈说过“遇到害怕的事就数到三”,数完第三个数,重新把木棍伸进去,这次触到个硬邦邦的物件,勾出来一看,是个铁皮盒子,锈迹斑斑的,像爷爷装弹珠的那个。


    盒子里铺着块蓝布,裹着半块玉佩,玉质粗糙,雕着朵歪歪扭扭的玉兰花。李穗把玉佩凑到月光下看,突然觉得这花型有点眼熟,想了半天,才记起是小学课本里插画上的样子,那时她总在空白处画这种花,被老师夸过“有灵气”。


    “这算信物?”她把玉佩塞进裤兜,刚要起身,天幕突然亮起来,绿色的字迹比之前清楚:【适应任务阶段一完成,触发环境联动】。话音刚落,脚下的地面突然晃了晃,像坐公交车时遇到的急刹车,她赶紧抱住树干,看见溪水突然往回流,浪花里浮着些碎纸片,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拼起来像“别走”“等我”。


    “搞什么啊。”李穗揉了揉眼睛,再看时溪水又恢复了原样,好像刚才的晃动只是错觉。她蹲下来摸了摸地面,还是凉丝丝的土,却觉得这地方有点怪,像小时候做过的梦,场景明明陌生,心里却堵着股说不出的委屈。


    往回走时,草丛里突然窜出只灰兔子,正是昨晚在茅草屋门口见过的那只。它蹲在路中间,红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她,嘴里叼着片紫花地丁。李穗想起奶奶说过,兔子是通灵性的,她慢慢走过去,兔子把花放在她鞋边,转身往西边蹦去,蹦几步就回头看看,像在引路。


    “你要带我去哪儿?”她捡起那片花,花瓣上的露水沾在指尖,凉得像眼泪。兔子没回头,只是蹦得更快了,李穗咬咬牙跟上去,心里想着“就跟一会儿,不对劲就跑”,脚下的石子却好像没那么硌了,走在草地上软软的,像踩在老家晒谷场的麦秸堆上。


    走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兔子钻进一片林子,李穗刚要跟进去,就看见林子里飘着些白灯笼,纸面上画着玉兰花,风一吹晃晃悠悠的,像谁提着灯在走。她突然想起外婆去世时,灵堂里也挂着这样的灯笼,舅舅说“是给走夜路的人照方向的”,当时她吓得躲在妈妈身后,现在却鬼使神差地想走进去看看。


    林子里弥漫着股檀香,和寺庙里的味道一样。李穗数着灯笼往前走,数到第七盏时,看见前面有座石屋,门虚掩着,里面透出点烛光。她推开门,看见个老婆婆坐在蒲团上,正用红线缠玉佩,那玉佩的样子,和她兜里的半块一模一样。


    “孩子,你来啦。”老婆婆抬起头,脸上的皱纹像树纹,眼睛却亮得很,“把你那半块拿来,让它团圆吧。”李穗犹豫了一下,掏出玉佩递过去,老婆婆把两块玉拼在一起,正好是朵完整的花,她用红线把两块玉缠紧,递给李穗:“拿着吧,这是她最宝贝的东西。”


    “她是谁?”李穗接过玉佩,突然觉得这红线有点扎手,像被蚊子叮过的包。老婆婆没回答,只是指了指墙上的画,画上是个穿校服的女生,站在槐树下,手里也拿着个铁皮盒子,眉眼间的样子,和李穗有几分像。


    “这画……”她刚要问,石屋突然晃了晃,老婆婆和画都变得模糊,像被水打湿的墨痕。李穗赶紧往外跑,出门时听见老婆婆在身后说:“记着,每个玉兰花都在等一个人……”


    回到茅草屋时,天快亮了。李穗坐在火堆边,把缠好的玉佩放在膝头,看着红线在晨光里泛着微光。天幕又亮起来,这次是那个神奇的声音,比之前温和些:“观测对象获取关键物品‘合欢玉’,情绪波动值68,触发深层记忆关联。请分析:老婆婆让玉佩‘团圆’的行为,映射出执念者怎样的心理需求?从‘未完成事件’对人性的影响角度作答。”


    会堂里,穿中山装的老者提笔写下:“这是执念者的自我安慰。没送出去的玉,没说出口的话,没等到的人,都成了心里的疙瘩。她让玉佩团圆,其实是想给当年的自己一个交代——人性里最磨人的,不是失去,是‘差一点’,这‘差一点’像根刺,扎在回忆里,拔不掉,就长成了执念。”


    神奇的声音换成了个带点沙哑的女声,像是哭过很久:“这位老先生说得对。我年轻时候丢过一枚戒指,是先生送的定情物,后来总在梦里找它,找到时都是碎的。人啊,对那些‘没完成’的事,总抱着点不该有的指望,以为凑齐了物件,就能凑齐当年的遗憾,其实是骗自己——可这骗,也是种念想,撑着人往前走呢。”


    李穗不知道会堂里的对话,她只是觉得玉佩有点烫,像是有温度似的。她把玉佩贴身放好,摸了摸兜里的红绳头,突然想家了,想妈妈做的鸡蛋羹,想爸爸修不好的收音机,想同桌上课传的小纸条。这些念头像刚冒芽的草,轻轻挠着心口,不疼,却有点酸。


    天幕上的字变成了黑色:【核心任务前置线索已激活,寻找与玉兰花相关的执念源头】。李穗盯着这行字看了半天,还是没明白“执念源头”是什么意思,但她觉得这玉佩和红绳头一定有联系,就像数学题里的已知条件,总有一天能算出答案。


    她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火苗舔着木柴,发出“噼啪”的响,像在跟她说话。李穗对着火苗笑了笑,虽然还是不知道要往哪儿走,但手里有了能攥紧的东西,心里就踏实了点。她想起昨天那个老婆婆的话,低头摸了摸玉佩,轻声说:“不管你在等谁,我先帮你找找看吧。”


    阳光从茅草屋顶的破洞照进来,在地上投下块亮斑,像块融化的金子。李穗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决定先去林子里再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线索。她不知道,这朵拼起来的玉兰花,会像块石头投进水里,在她心里漾开越来越大的圈,而那些藏在花瓣里的秘密,正等着她一点一点,慢慢读懂。


    走出门时,那只灰兔子又蹲在门口,这次嘴里叼着根蒲公英,绒毛在风里轻轻飘。李穗蹲下来,看着兔子的红眼睛,突然觉得这双眼睛有点眼熟,像谁在梦里看着她似的。“你也在等什么吗?”她问,兔子没回答,只是蹦到她脚边,用脑袋蹭了蹭她的裤腿。


    李穗笑了,伸手摸了摸兔子的背,毛茸茸的,暖烘烘的。她站起身,往林子的方向走去,兔子跟在她身后,一步一步,踩在晨光里的草地上,留下些浅浅的脚印,像串没写完的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