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第一章不可思议2

作者:夕月拾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四十分钟后,急救车来到孕妇所说的安南村小区。这是一个城郊拆迁房安置小区,也是这次被封控区域。


    凭着特别指令,他们进了小区,沿着孕妇说的青右路,一路开进去。整个小区都是连体排屋,下红上白,统一的外墙砖面,很有艺术感的设计。


    转眼间,车子到了22幢楼下,司机师傅停车,邹慧和助产士没等车子停稳,就冲到最西面的大门口,叫了几声,没人应答。根据接线员留下的信息,她们找到了门垫下的钥匙,打开门,堂屋没有开灯,但通往楼梯间的门开着,也亮着过道灯,从那里传出来的灯光,足够照亮她们从大门到楼梯间的路。


    因为孕妇说了她在二楼西,邹慧和助产士也不管了,径直冲上楼,到了她说过的二楼西边,发现房门虚掩着。


    一走进西边的套间,邹慧就不自觉皱了眉,整个房间充斥着一股很浓厚的腥臭味,作为妇产科医生的她,马上就明白了发生了什么 。


    她们也顾不得观看套间格局,循着浓重的味道,直奔孕妇所在的房间。


    在房间里,邹慧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孕妇,此种情况下的她,已看不出年龄,但还是能看出,她皮肤非常白。


    仔细看,发现她脸色苍白、嘴唇起泡,两眼已失去焦距。


    姿势是标准的产妇姿势,两脚张开,膝盖弯曲,后脚跟靠近臀部,下半身祼露,不是,是全身只穿着一条孕服裙,此时,下半身上翻。


    邹慧有些庆幸,司机师傅没有马上跟上来,


    此时,产妇的一双手,还无力地扯着身下的席子。显然,她因为用力生产和痛苦挣扎,已花光了她所有的力气。


    邹慧叫了她几声,没什么反应,她一急,赶紧上前按颈动脉查看,幸好,还尚存一丝微微的跳动。


    她的身边,真如接线员所说,没有其他人!


    邹慧还是大声喊了几声“有人吗?”,没有回音,整个22幢楼,除了产妇,她的老公、家属、朋友,室友,统统没有!这个状况,不要说邹慧他们几个来现场的人,估计连他们的医疗前辈们也都会觉得,前所未见!!!


    一个孕产妇,这么危险的状况,家里有且只有她一个人!在现代社会里,任谁都会觉得,疯了!


    可他们却顾不了那么多了,当务之急,当然还是产妇及腹中婴儿的安全为主!


    可现实是对床上的人的基本情况一无所知。


    邹慧环顾四周,发现在产妇的床旁边,竖放着一个红色行旅箱,行旅箱上放着一个淡粉色透明文件袋。邹慧瞄了一眼,可以看出,里面是孕妇准备的入院与生产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同样可以猜测,箱子里应该是孕产妇为自己准备好的生产用品。


    看到助产士已经摆好带来的简易设备,开始准备检测胎儿和产妇的心率等各项基础指标。


    邹慧则拿起文件袋,快速浏览里面的物品,她需要预先知道产妇的产检信息,比如胎儿位置、产妇身体基础指标,如血糖、血压,有无特殊血液病史,心电图,肝肾功能等等 ,了解这些,可以更好地应对生产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文件袋内资料叠放的很整齐,顶端用一个黄色长尾夹夹着。


    邹慧打开长尾夹。


    最上面一份CR疫情专项检测报告,日期是昨天,有效期一星期。


    接着是一张身份证,一本户口本,以及一张贴着六个数字的银行卡,邹慧此时显然争分夺秒,她没有细看这些,而是快速翻下去。


    户口本里夹着一张授权同意书,大概意思是同意在医疗时一切情况听从医院专业决定并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字迹有些潦草,也可能是后来她觉得情况危急,临时写的。


    然后才是产检纪录,也是邹慧此时最想了解的部分,她翻开浏览了几个关键点:


    产妇血型AB,没有血液病史,也没有其它特殊疾病。血压、血糖、心电图等关键指标都属正常。


    最后一次B超时间,显示是十天前,B超结果,胎位正,胎儿头围略大,但也在正常范围之内。


    孕妇的其它指标也都没有特别异常情况。


    了解了这些,邹慧心里有了基本的底。


    从准备的资料来看,这是一位有点学识、心思也比较缜密的姑娘。可是她又为何会将自己置在如此无助的境地,这是让人无法理解的点?


    迫于情况危急,邹慧看完后,没有多想,而是马上洗手消毒并戴了无菌手套,着手检查她的宫口情况。


    经过目测和指检,邹慧确定,胎儿头围相对宫口偏大,胎儿的头就抵在骨盆出口内,就是无法出来,而且羊水也早已流干了,生产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她更担心的是“胎儿宫内窘迫”,毕竟拖延的时间已经有点久了。


    她转头看到助产士已差不多完成检测工作。


    “婴儿胎心和产妇指标如何?”


    同事给她摇摇头,转头给她看了几个数据。


    邹慧心里沉了沉,皱起了眉。


    “现在回医院来得及吗?”此种情况,同事显然也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担心地问邹慧。


    邹慧估摸了一下回去的车程,来时四十多分钟,回去不能快,起码要近一个小时,她皱起眉,摇摇头道:“太危险!”


    “那怎么办?”同事声音焦灼。


    邹慧沉吟一瞬,毅然道:“先不回医院,这里接吧。”


    “可这里没有急救设备!”


    “没办法,再拖,起码婴儿受不住。这样,你先把能用的用上。”


    “好,”同事也是个有点经验的,知道这种情况下再移动,对产妇及胎儿会很不利。马上表示了同意。


    “要侧切吗?”同事在问邹慧。


    “要”,邹慧没有迟疑,后又加了一句,“所以更不能上车”。


    移动的车上根本没法做侧切手术。


    “可没有家属签字?”同事在担心,现在医疗纠纷很多,医生每走一步都得小心。


    “事急从权,顾不得了!”邹慧的语气里含着一丝义无反顾,“总是生命优先。”说罢,自己默默吁了一口气。


    “准备消毒!”


    “好”,同事很信任邹慧。


    医疗包内都有消毒好的器具用品。


    邹慧让同事先帮产妇会阴及下半身消毒,自己将无菌布垫平铺到床上,然后联合同事将产妇移到无菌布垫上,再一次消毒。


    房间的床,临时改成了产台。


    邹慧到床尾,拿出侧切剪,等到宫缩间隙,她快速地在她的宫口剪了个五、六公分侧切口。


    侧切后,她和同事开始用手帮产妇助产。


    还算比较顺利,十几分钟后,胎儿头出来了,按照规范的接生步骤,一步一步,最后连脚都顺利出来了,断脐、胎盘娩出。事先的侧切,避免了会阴撕裂,整个过程还算顺利。


    邹慧旁边的同事抓着婴儿的小脚啪啪啪拍了几下,终于,一声“哇”的啼哭响起,邹慧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同事开始给新生儿做洗护。


    邹慧则开始会阴侧口的缝合。


    完成这些基础工作后,他们赶紧收拾整理,以期尽快回到医院,做后续工作。


    怕车子颠簸,司机师傅开的特别小心,同事抱着婴儿,坐在旁边紧紧守护好,不敢动。


    一个小时后,车子驶进了僮城妇婴保健医院。


    进了医院,她们立马为孕妇及孩子办理入院手续,并重新规范检查,检查后,邹慧用她的银行卡和上面的六位密码数字,代她交好住院费。


    等一切安顿好,邹慧看了下时间,发现已逾凌晨五点,夏日最早的一缕晨曦已亮起了。


    可邹慧心里却没有一丝轻松的感觉,她心里有太多的谜团需要解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