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第一章不可思议1

作者:夕月拾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邹慧绝对不会相信,这么不可思议的事,竟会发生在今天这个信息如此爆炸的时代!


    邹慧,僮城妇保院医师,知性、温婉,工作时,总将一头齐肩发扎成低马尾,外戴一副黑框眼镜,常见的学术女性形象。


    事情发生在疫情开始那年。


    那时,医院都很忙碌,因为除了日常事务,还要抽出大把的人手,去做检测、隔离等相关工作。


    经历过该时期的人应该还记得,当时,凡是异地过来的人,都要到隔离点隔离2周,每天都要对他们的身体进行监测。各个交站点也要设置检测点,对每个来往行人进行检测 。


    如果所属区域内有CR感染者或者有CR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除了他们本人和一同居住者需要定点隔离外,他们生活过地方,甚至几天内到过的区域,都要进行严密的消毒、封控和实时监测。


    这些相关工作,除了相关部门人员,通常还要用到医护专业人士。


    医院里本不富余的员工,因这些事情被抽走了近半,日常事务排班就周转不过来。本来嘛,正常生病的人又不会少几个。


    何况邹慧他们医院,是主管产前检查与生儿育儿的。大家懂的,对于已怀孕的人来说,时间到了就要检查就要生,拖都没办法拖,所以那个时期,他们医院人手异常紧张!


    那年7月中旬。


    天气炎热。


    僮城城南片区,却正好有CR散发病例,又是一轮手忙脚乱的检测、劝离、安置、以及各相关地点的消毒工作。


    每一场封控,都象打一场与病菌抢夺时间的拼命仗,各单位都竭尽全力、各尽所能,宁肯过之,唯恐不及。为的是CR疫情区域外的人可以正常生活,保障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和自由。


    “ 我们分班轮值,7月上半月 ,我正好轮值医院日常业务。但因为有较多人手抽调到CR疫情那边,正常业务这里,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7月12日那天,我早上7:30上班,到忙完最后一个手术,已是夜里十一点多。后又整理了一下资料,凌晨,才终于告一段落 ,准备到医护值班室去躺会儿。”


    后来,邹慧跟人说起这个夜晚时,她这样说到。


    那天,邹慧刚脱下外衣,准备休息,却接到120调度员电话:


    “邹大夫,急诊,需要产科医师随行!”


    “什么情况?”


    “有一孕妇,羊水破裂,电话判断,已进入临产。”


    “几个月?”


    “离预产期两天。”


    “那足月了,他们怎么不自己来医院?”


    “产妇情况有些特别!”


    邹慧一边跟他了解情况,一边快速穿好衣服,又跑去器具室拿了急产医疗包和相关器械。


    然后以百米冲刺速度奔向急救车。


    几乎同时,助产士也到了,他们马上出发。


    车子向目的地快速飞驰,邹慧则继续刚才的话题。


    “那边什么情况?”


    “接线员了解到的信息,说傍晚时羊水就破了,没多久,就开始阵痛,现在电话里,孕妇听上去已非常虚弱了。”助产士说。


    “啊,这么久了?他们怎么不早点打电话?”


    “说是傍晚8点多打过,但当时,我们医院剩余的几辆救护车,都在忙城东火灾现场,实在抽不出空。当时接线员就让她自已想办法来医院。谁知道几个小时了,她竟然还在家里!”


    “天!”


    邹慧知道,医院的资源,一向是紧着需求配备,包括车辆。没CR疫情前,配备的救护车也才堪堪够用,现在因为CR疫情,临时调去近半,正常业务这边就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他家怎么弄得?自己没车,叫滴滴不是也很方便吗?”邹慧不理解。


    “她家正好在封控区。”司机师傅提醒道。


    “哦,我不知道这个情况,那的确没法叫营运车,”邹慧挠了一下头皮,语气还是充满困疑,“那么,其它出行方式呢,朋友家的车、摩托车、电瓶车,就是用木板车拉,四个多小时,也早就到医院了。真想不通她家属是怎么回事?”


    “奇怪就奇怪在这里”,听到这里,助产士一手握拳,连续捶打了几下另一只手的手掌,说。


    “怎么奇怪了?刚才调度员也这么说。”邹慧转头看着她。


    谁知助产士的话更出乎她的意料:


    “你们能想得通伐?接线员说,现场只有孕妇一个人,没有其他人!”


    “怎么可能?”邹慧不敢置信。


    助产士显然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情况,语气中带着不坚定,但话语却是,“我也觉得奇怪,可接线员说她再三问了,对方还是坚持,那里只有她一人。”


    “啊,生孩子这么大的事,她家人怎么会都不在她身边?”,邹慧在产科这么多年,见多了产妇生产时,娘家人婆家人齐聚着闹哄哄的场面。此时真有点想不通了 ,的确,这非常不符合常理。


    她想了想,问道,“是不是因为CR疫情,她家人都被隔离了?”


    可助产士一口否决:“就是不是才奇怪!接线员开始也以为是这个理由,特意多问了几遍,对方都回答说不是隔离。后来调度员去找了这次的CR疫情通报,通报上被定点隔离的住户,虽然与孕妇同一小区,但幢号隔的还是很远,显然不是同一户。”


    “确定?”


    “这个,怎么说呢,我也是听接线员说的。”


    也是,这件事情的确透着奇特!如果她的家人不是因CR疫情被隔离。那么让孕妇一个人在家待产这种情景,不要说邹慧没碰到过,估计僮城所有的妇产科在职医师,都没有碰到过。现在生孩子,哪个不是被全家众星攒月地围着转的,即便有与婆家人不合,但娘家人总会跟在身边,怎么可能会一个人?


    但现在得到的信息就是这样,至于这些信息确不确实?等下到现场,自然知道了。


    当下邹慧沉默下来,可不到一分钟,她突然想起什么,问道:


    “不对呀,我怎么记得,今天城东火灾的伤员,十点多就接完了?为什么之后你们不马上去接她?”


    听到她这么说,司机师傅马上解释道:“我们可是刚才才接到这个任务的。”


    助产士帮他接口说:“慧姐,你说的情况也对,我也跟接线员提过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八点十二分接到电话时,我们救护车的确都没空,当时不是让她等,而是让她自己先想办法到医院。但也说了,如果实在找不到车,让她十点钟时再打120,如果她没打来,就以为她已经找到车了。”


    “那她没找到车,怎么十点多也没打?”


    “为什么?你知道她为什么没打吗?我们听到原因时,都惊呆了!”助产士的声音里充满着无奈与惊讶。


    “啊,为什么呀?”邹慧奇怪。


    助产士用无限感叹的口气,一字一顿地说:“她跟接线员说,她前面一直拿不到手机!”


    “手机怎么了?怎么会拿不到手机?”邹慧满是不解。


    助产士摇摇头:“手机没什么,就放她同一个房间充电,但她就是拿不到!”


    听到这个答案的邹慧更奇怪了,连司机师傅也忍不住了,开口问:


    “在一个房间里充电,怎么会拿不到?”


    “事情就是如此,”助产士无限唏嘘,“接线员说,得到的信息是,她的出租房配套功能不合理,房间的床头柜边没有安装插座,手机充电要拿到电视柜那边。”


    邹慧终于听清了,作为妇产科医师的她,了解产妇的生产过程,所以她能想像这个产妇经历了什么。


    产妇八点多打完第一个120电话,手机电量不多了,怕一会儿手机没电,就将手机放到电视柜那里充电去了。


    回来躺床上,想等十点再去拿,谁知,十点的时候,阵痛加剧,人已经被阵痛折腾到起不了床了。


    “对,前面说过,她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所以,她只能在房间里生生挣扎,直到刚才,才不知怎么的,被她拿到了手机。这样想想,她也太可怜了!”助产士身为女人,可能有些感同身受。


    而邹慧已彻底无语,作为妇产科医师,从业多年,听过见过孕产妇的各种情况不少,但这种状态,真的还是第一次。


    临产的阵痛有多强烈,作为妇产科医生的她明白,当产妇阵痛来临时,根本无法顾及其它,可阵痛过后,人又往往已被折腾到手足无力,极度疲软的状态。特别到生产的后半程,阵痛一阵接一阵几乎是连着的。所以,产妇一个人起不了床,完全有可能,特别是正常人家中的床都没有拉手,而未生产的身子又非常笨重。


    最大问题还是:她为什么会一个人在家?她的家人既然不是因CR疫情隔离,那还有什么原因,会让她临产了,还要一个人独自面对这一切?


    现代社会信息通畅,即便孕妇自己不说,十个月,但凡家人关系正常,也不会到临产,也只是她一个人的道理。


    连司机师傅也显然被这种不合常理的事奇怪到了,他在继续问助产士:


    “那她最后又怎么起得来了?”


    “不知道,也只能理解她命不该绝吧!”


    邹慧叹了口气,接下去的路途中,她想像了一下可能要面对的困难局面,并再一次检查了她等会可能要用到设备和器械。


    四十分钟后,急救车来到孕妇所说的安南村小区。这是一个城郊拆迁房安置小区,也是这次被封控区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