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凤终归巢

作者:小隐弱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将擦亮,一行数辆刻有祥云标志的车马浩浩荡荡从山脚出发,队伍前后两辆马并驾,左右护卫两列。


    闹市里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


    渐而,人群开始向两侧涌动,护卫队立成人墙将百姓与车马隔离开来。


    “这又是哪家官眷回京啊……”精壮的妇人怀抱着一筐鞋底往旁边酒肆凑了凑,与一旁的王娘子论道。


    “这,应是宋相爷家的车马。”王娘子每日送酒至城内各家各户,一眼就认出来了。


    “自城外来的,没见过宋府有谁出过京啊。”


    “那,难不成是那个有隐疾的大姑娘回府了?”


    “许就是了。”


    “哎,宋家人也是心狠,这小姑娘自幼丧母,娃娃大小就被送到山上,如今也才不过十二,痴痴傻傻的又被接回京,在那大宅院中过活,往后的日子可难捱了。”


    朱漆府门巍峨高耸,檐下"丞相府"三字金匾在暮色中泛着冷光。两列仆婢垂首静立,衣袂不惊,连风声都凝滞了几分。


    车帘微动,一双素手轻挑湘妃竹帘。宋箬雪踏着锦凳而下,裙裾拂过青石阶,未染纤尘。她仰首望向那方烫金匾额,眸光如淬寒霜。


    父亲,您最好与顾叶筠勿要同流合污才是。


    否则女儿不能保证,您最在意的相府门楣还如曾经那般荣被天眷。


    寿安堂门前,宋箬雪一身玉色纱织花锦纱裙,发间仅一个堆丝云形簪,衬得美人愈发出尘。


    八月的日头淬了火,青石板上蒸腾的热浪扭曲了光影。宋箬雪立在院中,汗珠顺着瓷白的颈线滑入交领,脊背却挺得比净慈寺的银杏更直。


    "大姑娘快请进。"花妈妈眼角堆出殷勤的褶子,"老夫人备了冰镇绿饮茶,就等您呢。"


    宋箬雪下巴微落,跟着花妈妈进了屋。


    屋内沉水香混着药气,宋老夫人倚在紫檀凭几上,眼见那道纤影款款行礼,恍惚瞧见了二十年前初入府的贺淑华。"祖母万安。"少女嗓音清泠如雪水,"近日暑气重,您膝头旧疾可还作痛?"


    “起来吧孩子,你有心了。都说老病难医,先且药侍着罢了。”宋老夫人点点头,和蔼地笑了起来。


    这几年她明面上总派人去寺内为大孙女送些衣物,实则是观察这个孙女病情可是好转。


    如今看来,宋箬雪这山上五年倒是真的转了性子,自己与她多年不见,一见面还能亲昵无间的问候,可见是山中住持教化开明,将这丫头教的如此懂事的。


    宋老夫人心中又是一阵阿弥陀佛,老祖宗保佑,她宋家总是不会再让汴京人笑话了。


    宋明秋的指甲就要掐进了黄花梨木椅扶手里。


    这个在庙里长大的蠢丫头,竟生的如此曼丽。


    "银耳。"宋箬雪忽的唤道。捧着木匣子的侍女上前,匣盖开启时飘出苦参混着檀香的气息。


    “祖母,这是孙女向永明住持讨要的一份药膳方子。”宋箬雪伸出纤细的手,将盒子打开:“是永明住持自制,可善行疾的方子。”


    老太太接过,上下扫了一下,有些不可置信,要知道净慈寺住持们自制的方子可是千金难求,就连皇宫贵族想要一份,也需多废些功夫。


    银耳见老太太面上闪过一丝质疑,立即接上话:“老夫人,这真是永明住持亲写的方子,咱们姑娘几番前去不得到。后是又抄了二十份《大佛金刚经》,殿前跪了三日,直说是心记祖母膝盖旧疾,住持念姑娘孝心才赠予,姑娘手足那些日都是肿的……”


    银耳见宋箬雪警示的目光扫过来,后不再说了。


    “祖母,银耳孤露,是我在山中偶然所救,从未受过教化,还望祖母念其与孙女一同山中向佛修行,宽恕她此次无礼。”宋箬雪脸色微变,立即求情道。


    “阿弥陀佛,她也是个可怜孩子。永明住持佛心济我孙女,雪丫头为祖母添了这些苦,还不让这丫头说实话不是?祖母与你父亲亏欠你良多。”


    老太太漂着老目看向宋箬雪的芊芊双手,直到看到腕上的黄肿才收回,饱经风霜的双手覆上芊芊,轻拍两下,就做安慰了。


    “祖母不怪罪是好,只要药膳对祖母行疾有缓,孙女便都觉得值得。那味药草孙女已从山上带了不少下来,可孙女回府来带的东西多乱,一时忘安排人将草药捡出来。孙女在院里安顿好,便规整规整命人送来。”宋箬雪歉疚的对宋老夫人道。


    “难为你如此为祖母着想,山上清苦,你又是一个姑娘,这些年你是受苦了。”宋老夫人一脸心疼。


    “祖母,永明住持点化过孙女,众子祈福不该多贪念、它欲,越是一心求佛越可心愿达成。孙女为宋家祈福,不觉辛苦。山上条件虽有限,但这五年来,师傅们待孙女却是极好,准许我闲暇时与阇梨们共习医术课。”宋箬雪面色不变。


    “住持还教了你医术?”宋老夫人还未开口,一旁的宋明秋先质问起来。“不要自吹自擂了,净慈寺内高僧的医术哪能轻易教给外人的,至多再给你几个药膳房子而已,你还当真以为收你为医徒了。”


    一旁的宋老夫人也是静默,这丫头小小年纪讲话不知是真是假,她一时也不好说什么。


    宋箬雪淡淡瞥了一眼宋老夫人,心中冷笑,看来这个祖母也是个惯会独善其身的。


    “二妹倒是对净慈寺的寺规清楚的很,莫不是也去求过医?可惜高僧们收徒但看缘分,不是谁去都能学个一招半式的。”宋箬雪反讽道。


    宋明秋有些恼,有些着急就开了口:“你,我为贵府姑娘,为何去学医……”


    “好了,秋丫头,你长姐在山上这几年下来,耳听目染肯定是有的,秋丫头你也别抓着不放了。”宋老夫人打断宋明秋的话,忙打圆场。


    宋箬雪唇瓣微动,却没再解释。


    她们不相信也属正常,宋箬雪自己也觉得住持肯教她医术,大概是受了神仙指引。


    “谁懂医理啊?”门外传来一个刚毅的男声。


    “父亲,母亲,你们来了。”宋明秋笑逐颜开,起身行礼后走在应氏身后,眼睛却始终在宋郢乘身上,她足有一两日没见过父亲了。


    宋箬雪也起了身,微微蹲了下身子,算是请安了。


    “是雪丫头呢,在山上学了些医理,这不,还给我请了个药膳方子呢。”宋老夫人手轻轻拍拍木匣子,眼睛眯眯的笑着。


    “到底是老太太的长孙女,这般孝心比秋儿强不少。”应氏也一脸笑意的看着宋箬雪,夸奖道。


    “母亲,她这是子虚乌有的事,住持怎么……”宋明秋一听母亲也帮她说话,更是急着想要戳穿她。


    “只是药膳因人而异,老太太近日肠胃又弱,医道需精深,这方子还是请府里段先生看过方好吧。”应氏打断宋明秋,对着老太太关怀道。


    老太太笑容有丝凝固,她一把年纪,确经不起折腾,且不说是不是永明住持亲写的,实是了,段先生看过也为好。


    宋箬雪面不动容,心里嗤气,看来这个继母亦不如外传的那般人善。


    “什么药膳,取来我看看。”宋郢乘敛眸凛声,看向宋箬雪的眼神并无质疑,只有些严肃。


    花妈妈得了老夫人授意,将药方子呈到了宋郢乘面前。


    宋郢乘拿起阅看了起来。


    宋箬雪微微垂眸,这个爹曾为机速房枢密院干办官,对各种大人物的字迹研究的透彻。


    就在宋明秋得意之际,宋郢乘一句话浇灭了她的幻想。


    “确为永明住持的字迹,纸张亦是净慈寺内特供的百草纸。”宋郢乘言罢将纸递给了花妈妈,语气缓慢的继续说道:“香安既会医理,往后便在祖母身边伺候着吧,当为你祖母养护身体,永寿堂旁的福畔院还空着,大娘子已派人收拾了,你且住那吧。”


    宋箬雪密长的睫毛慢慢掩了下来,思索起来,这个父亲正值三十壮室之龄,年纪轻轻便已坐牢了右副丞相之位,近年来又为顾叶筠处理过多起棘手事情,事业前途正盛。


    想要在他眼皮下做事,得多费些功夫。


    “是,多谢父亲、大娘子,女儿会尽心服侍祖母的。”宋箬雪从容不迫地对二人行礼,任谁也看不出一丝端倪。


    宋郢乘淡淡点头,提步走到梨花椅前,对着宋老夫人行了一礼,宋老夫人和顺的抬手示意他入座。


    其余几人也都落了座。


    “母亲,儿子此番来,特向母亲转告一件喜事”


    “有何喜事啊?”宋老夫人一听到喜事,眼睛已经弯上了。


    “吏部侍郎差人来告诉儿子,胡妹婿不日将回京磨勘,此次,许就留在汴京了。”


    宋老夫人哎呦笑道,直道喜事。


    “母亲,您也许久未见三妹了,此番她随着妹婿回京,与胡家的几个小辈,暂时就住在宋府,也可多与您亲近亲近。”应氏捏着帕子,斜靠着扶手,背挺得笔直,俨然一副主母模样。


    宋箬雪眼尾瞄向应氏。


    应家家境也算不错,应父做到了正六品太仆寺少卿,却因感染疟疾死在任上。皇帝为抚慰臣子,赠官其子。


    且贺氏丧期初过,皇后娘娘便为这二人做媒,确是入府不满一年,便诞下一对龙凤胎。


    对外只说受惊早产,其余的恐只有知情人才明白其中。


    “这事就全权托娘子操心了。”宋郢乘淡淡笑道,表示对她言行的认可。


    “官人与母亲只管放心。”


    随后应氏与宋老夫人又聊了一会姑姐的喜好与忌口,才说着事多要忙,带宋明月离开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