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持正道之利,留天地生机

作者:燔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缃叶清越的诵读声在亭中流淌:“……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势也……”


    读到“利害”二字,郭嘉原本慵懒倚着美人靠的身体动了动。他并未坐直,反而伸手,极其自然地揽过缃叶的腰肢,将她往自己怀里带了带。缃叶声音微顿,却没有挣开,只是顺势调整了坐姿,后背轻靠着他温热的胸膛。郭嘉的下颌便自然地抵在她柔软的发顶,低低地接上了她的话尾,胸腔震颤清晰传到缃叶的后背“‘生事者,几之势也’……好个‘几之势’!缃叶,你看这‘利’字如刀,苏秦张仪持之,裂六国如裂帛。然则,”他环在她腰间的手紧了紧,指尖无意识地在她腰侧素绢上描摹着布料的纹路“裂帛之后,是锦绣新裁?还是满地狼藉,徒惹烽烟?此‘利’是‘生事美’之基,还是焚身之火?”


    他将“利害”直接引向纵横家功过的核心,问题尖锐,环抱的姿势却亲昵无间。


    缃叶感受着身后传来的沉稳心跳和胸腔震颤,心神却沉浸在思考中。她微微侧首,发丝蹭过他的下颌,目光依旧落在竹简上,声音清晰而冷静:“公子所言,利刃裂帛,确是其表。然缃叶以为,苏张之失,非在操‘利’之刃,而在失‘道’之柄。”她顿了顿,感受到腰间他鼓励般的力道,继续道,“‘道’非玄虚,实乃长远之‘利’!正道之‘利’,如江河行地,泽被万方,非图一时之快。苏秦合纵,若能使六国同心,止戈休兵,互通有无,共御强秦,此乃长治久安之‘大利’,亦合‘兼爱非攻’之‘道’。张仪连横,若能助秦行仁政,息兵养民,以大势促天下一统,免百年战祸,此亦为苍生谋‘大利’,合‘大一统’之‘道’。”


    她将“正道”直接等同于“长远大利”,观点鲜明深刻。郭嘉听得入神,抵着她发顶的下颌微微点了点,示意她继续。


    “惜乎二人,”缃叶语气带着一丝冷峭的惋惜,“只见眼前权柄煊赫之‘小利’,以‘飞箝’‘反应’之术,行挑拨离间、欺瞒构陷之实。苏秦之纵,各怀鬼胎,终成沙堡;张仪之横,欺楚怀王,遗祸深远。此非‘利’之过,乃持术者心无正道,只求速成,不留余地!正道之谋,当如弈棋,进可求双赢共济,”她声音微扬,带着一股韧劲,“退亦能保全元气,留有转圜生机。非是妇人之仁,而是深谙‘势’之流转,‘利’之长远——今日留一线,他日或可化干戈为玉帛,此方为‘生事美’之‘几之势’!一味逞术弄巧,斩尽杀绝,看似得‘利’,实则是自断后路,焚林而猎,岂能长久?最终反噬己身,亦祸乱天下,何‘美’之有?”


    这番论述,将“正道”彻底具象化为“谋长远大利、留转圜余地”的智慧,直指纵横家短视之弊,鞭辟入里。


    郭嘉听完,静默了数息。环绕她的手臂却收得更紧了些,几乎将她整个人圈在怀中。他低下头,温热的唇几乎贴着她敏感的耳廓,呼出的气息带着茶香和一丝激赏的灼热:“好!好一个‘正道即长远大利’!好一个‘留一线生机’!缃叶此论,如惊雷破晓,震聋发聩!”他低沉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赞叹,在耳畔萦绕,激得缃叶耳根一阵酥麻。


    他并未就此放开她,反而就着这紧密相贴的姿势,手指从她腰侧抬起,轻轻点了点竹简上“谋之于阴,成之于阳”几字,带着点狎昵的考校:“那依缃叶之见,这‘阴’‘阳’之道,与你这‘正道长远之利’,又当如何相合?莫非行正道,便只能光明磊落,不用奇谋?”


    缃叶被他灼热的气息和紧密的拥抱弄得心神微荡,脸颊绯红,却强自稳住思绪,目光追随着他点字的手指:“公子明鉴。‘阴’非诡诈,‘阳’非愚直。‘谋之于阴’,是洞悉利害,绸缪于未形,如良医察未病;‘成之于阳’,是待势而动,以堂堂正正之师,行光明磊落之举。正道之谋,奇正相生。其‘奇’,在于料敌机先,因势利导,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正’,在于目标光明,手段有度,不伤天和,不损长远之利。譬如……”她略一思索,“孙子云‘上兵伐谋’,此‘谋’是‘阴’,是计算;而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保境安民,此‘屈’便是‘阳’,是正道长远大利之彰显!若为求胜,不择手段,纵得一时之‘阴’胜,亦失‘阳’之根本,终非正道。”


    缃叶清越的声音在亭中流淌,字字珠玑,剖析着“奇正相生”与“正道长远之利”的精微。待她言毕,郭嘉静默良久,环在她腰间的手臂收得更紧,低头深深埋入她带着木樨清香的发顶,发出一声悠长而满足的喟叹。


    “好……好一个‘不伤根本,不绝后路’!”他声音闷闷地传来,满心激动涌起,又被她发丝的气味彻底熨帖“缃叶此论,如甘霖入焦土,解了公子心中多少块垒。”他顿了顿,再开口时,声音里带上了几分平日里少见的、几乎可以称之为郑重的意味,“有此慧心,纵使千军万马,烽火连天……”他将怀中柔软身躯向上抱了抱,鼻尖探向她的脖颈“帐中亦当有缃叶一席之地。”


    这并非玩笑,而是他心底最真实的想法。他深知自己的才华与抱负终将投向那片乱世棋局,而此刻,他清晰地表达出,无论那棋局如何凶险,他身边的位置,当有她的身影。


    缃叶被他紧拥着,清晰地感受到那话语中的分量与期许。她心头微震,那是一种被全然信任、被纳入他宏大图景的暖流与悸动。


    她在他怀中微微侧首,脸颊轻蹭过他微凉的衣襟,声音清浅,带着一丝狡黠的、洞悉一切的调侃:“公子这话,倒像是诸侯还未起兵,便已在心中点将沙场了?”


    她轻轻从他身上撑起身子,抬头望进他眼中的锋锐,与他深深对视,眸中带着秋水般的明澈,更深处却是浩瀚与磐石般的坚定,“只是……公子心中那盘棋,纵横十九道,落子何方?颍川这一隅书斋,可还容得下公子这手‘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妙着?”


    她巧妙地将话题从战场拉回志向本身,用棋局比喻,问得含蓄却直指核心——你胸中丘壑,究竟指向何方?她并非退缩,而是在确认他即将启程的方向,好让自己这枚“棋子”能精准地落在他的棋盘上。


    郭嘉对上她那双晶亮如水,浩瀚似海的眼,那里面没有半分对乱世的畏惧,只有全然的信任和“无论你指向何处,我必相随”的无声宣告。他眼底的笑意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层层叠叠,带着被理解的熨帖和一丝棋逢对手的畅快。


    “棋局?”他低笑一声,松开了环抱,指尖却极其自然地撩起她鬓边一绺发丝,将几枚凝露的金木樨轻轻点入缃叶鬓间,金黄色的花瓣在阳光下流转着璀璨的光泽。“此局早已开了,”他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洞悉天机的自信和锐利,“群雄暗涌,如潜蛟待渊。嘉虽处颍川陋室,观星望气,岂能不知风云将起?”他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亭台楼阁,投向那未知的乱世烽烟,“至于落子何方……”他收回目光,重新落在缃叶脸上,那眼神专注而明亮,带着一种近乎傲然的神情,“那便要看,是哪位明公,有胆魄执此棋枰,容得下嘉这手‘落子无悔’的狂生,也……”他顿了顿,指尖轻轻将那几枚木樨压得更稳些,动作带着不容置疑的温柔,“容得下我家缃叶这盏‘洞明世事’的慧心灯了。”


    他没有直接说出某个名字,却清晰地表达了对未来主公的期望——必须能容下他的狂放不羁,也必须能认可并容纳缃叶,将缃叶的存在,视为他择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缃叶听着他带着狂气却又无比认真的话语,感受着鬓边木樨被簪压的力道,心中那点犹豫彻底消散,只剩下满腔的豪情与随之而生的暖意。她唇角被心绪拉起,不再追问,只拿起盘中一块精致的蟹壳黄酥饼,极其自然地递到了郭嘉唇边,声音带着一丝俏皮:“那公子这盘‘落子无悔’的大棋,可得先填饱了肚子才有气力下。这外头铺子的点心,虽不及缃叶的手艺清雅,好歹能垫垫饥。”


    郭嘉看着她递到唇边的酥饼,又看看她眼底那了然于胸的笑意和毫不掩饰的宠溺,方才论道时的锋芒与抒发志向的锐气瞬间化作了绵软纠缠的绕指柔。他张口,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大口,酥皮簌簌落下,含糊不清地笑道:“嗯!缃叶递的点心,便是这棋局最好的‘开劫’粮!”他一边咀嚼,一边满足地眯起眼,仿佛这寻常的点心也因由她亲手递来而成了珍馐。


    “瞧公子说的,倒像是这点心成了军粮。”缃叶嗔了句,指尖极其自然地拈走了郭嘉唇边的酥屑,再用帕子拭净。


    郭嘉享受着她的照料,咽下点心,眼神亮晶晶地看着她:“军粮岂能马虎?还得是缃叶亲调羹汤,蒸的粟米糕,煮的杏仁酪,那才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底气!”


    缃叶被他逗笑“公子这张嘴,论道时能抵百万兵,馋起吃食来,也抵得过饕餮了。粟米糕温在灶上,杏仁酪现调也快,公子少安毋躁。”


    她捧着食盒离去,步履轻盈。郭嘉靠在美人靠上,目送她的背影消失在回廊转角。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石桌光滑的边角,唇边噙着一丝懒散又安逸的笑意。


    亭外秋风送爽,金菊傲霜。方才那些关于天下棋局、志向抱负的沉重话题,仿佛都被那几枚混着她发香的木樨和即将到来的清甜糕点轻轻托起,融入了这秋日暖阳。他知道,无论棋局如何凶险,无论落子何方,那抹为他洗手调羹、与他簪花论道的身影就在身侧,他心中最安稳的归处自会相随。而她的聪慧与笃定,早已无声地宣告,她不仅是归处,更是他棋局上,最不可或缺的共执之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