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且慢

作者:是日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成金轩,一个店名大气的当铺,与大名鼎鼎的东巷只隔了两条街。


    店内格局与其名字相比相对狭小,刚入店内就能见着两栏货柜,锁着些不知哪儿淘来的小玩意儿和客人死当的货物。


    听说这带锁的柜子是老板花了大价钱从外头托人买回来的。


    至于那天花板上吊着的些个金银珠宝做装饰,是当铺主人的个人品味。


    谢玉绕过两排货架来到柜台面前,却是空无一人,心下了然,拽着一旁拴着铃铛的粗绳,轻轻晃动。


    这店铺格局特殊,被划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头用来做生意,后头店老板自用。有客来时自行摇一摇柜旁的铃铛,即使老板在后院也能听着。


    果然,不过片刻,急促脚步声从里屋传来。


    来者是位瘦削的中年男子,鼻梁上挂着个圆框眼镜,两瓣胡子跟着他的脚步一颤一颤的。


    见到谢玉后,他只是眯了眯眼,将她的行装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才道:“这是?”


    谢玉算得上是他的老主顾了,将包袱往台上一摆,露出点衣裳的布料,“好久不见张叔,有些稀罕玩意儿,给您拿来了。”


    “大货?”


    “是的。”


    老张闻言穿到门外,左右瞅了瞅,将门牢牢合上,拴上门锁,才稳步走至谢玉身旁,“里边来吧。”


    谢玉紧跟着老张在院内拐了几个弯儿,才停在了个黢黑的房间里,房间里摆着的都是些见不得光的黑货,每隔一段时间老张便会将这些玩意儿送给商队,去到别国出手。


    南水县谁人不知,这老张和大越皇室有些悠久的渊源,还同大越国外的一些大商队有往来,从他这里出手货物最方便不过了。


    而谢玉打从干上这行开始便和老张时有往来,也清楚,几乎县上所有来路不明的货物最后都会到老张这儿来,也只有成金轩敢收这些货了。


    谢玉将手中的包袱放下,里面都是些零碎的杂物,真正值钱的都放在她随身的暗袋里。


    见她不知从哪儿又抽出个袋子,老张也不诧异,只是照旧清点货物。


    “紫金钗一件。”


    “长云草三株。”


    “玉佩一枚,材质是……”


    老张指尖一缩,将袋中的玉佩拿在手中,又随手抽出个会发光的小物件照着玉佩来回倒腾了几转。


    “碎星玉?”他喃喃。


    谢玉跟着他的声音眉头一紧,小心翼翼地请教:“这……这可有什么不对?”


    老张望向她,托了托眼镜,反问:“你从哪儿弄来的?”


    谢玉实话实说:“昨日安永阁一位老爷随身的行囊中顺来的。”


    老张深深看了她一眼,令她愈发不安。


    “这玩意儿可能来头不简单,首先这玉就不简单,是罕见的灵玉碎星玉打造而成的,”老张摊开手,让她仔细打量这玉佩,“再看上头的文字像是紫行山的东西,怕是和那修仙者扯上关系了。”


    紫行山位于大越国西南侧,是大越国四大宗门之一,虽实力稍弱,却不是凡人能惹得起的。


    谢玉大脑一片空白,身侧的手指轻轻发颤,她对于这些没有概念,但听老张的语气,也知道她恐怕真偷了个大的。


    “可有目击者?”


    “我有做乔装,只有个店小二可能隐约见过我的面容。”


    老张摇摇头,又深深叹了口气,“且去别县避……”


    话还未尽,几声急促而刺耳的声音打断老张的话语,二人面面相觑。


    老张胡子又一颤,实实地拍了拍谢玉的肩膀,长话短说:“玉丫头,这玉佩我拿着,就算有人问上,我也会说不认识那卖货的人,出了这道门左转,草垛处有道暗门,钥匙在这儿。”


    老张早将成金轩的门拴上了,现下响起的铜铃声,十有**便是谢玉的催命符。


    “其余的,便看你造化了。”


    言尽于此,老张将铜制的钥匙塞进谢玉手中,又雷厉风行地向成金轩前堂快步走去。


    闷热的风带起老张的衣摆,又像蒸笼中的热气,蒸得谢玉大脑发昏。


    此时她犹豫不得,只是走出房门,迅速找到老张所说的草垛和那狭窄的暗门。


    “咔哒。”


    颤巍巍中,门锁在谢玉手下打开,她透过门缝探查窄门背后的街景,是东边的街市,行人如织,可以混进人群之中逃脱。


    谢玉深吸一口气,捏了捏自己冰凉的手指,低下头,神色如常地钻进人群里。


    长街之上,百姓熙熙攘攘,大大小小的摊贩沿街摆放。


    “喂!别走!”远远的一道呼喊冲进谢玉的脑子里,将她定在原地,久远的梦魇在她的心底呐喊。


    尖锐的、刺耳的。


    她想要回头,却只觉得脖子僵硬得无法转动。


    细碎的声音断断续续的。


    “客官,您忘了付钱。”


    “瞧我这记性,多少钱呐。”


    “三块铜板。”


    她紧绷的肩膀骤然放松下来,继续向家中的方向走去,日光照拂的地方。


    叫唤声、桌椅移动声、树叶落地声……杂乱的声音充斥她的耳畔。


    谢玉强装镇定,不时在摊贩前停下,看看上边的杂物小食。


    “瞧瞧,要点啥不?”


    “来三块香叶糕。”只有谢玉自己能发觉声音中的抖动。


    “好嘞,一共收您六个铜钱。”


    谢玉接过用油纸包着的香叶糕,用余光打量着街上是否有什么异常。


    例如那群无孔不入的衙吏。


    好在没有。


    直至谢玉回到家中,重重地倚靠在紧闭的木门上时,才在心底讽刺自己一句:虚惊一场。


    悬而未定的事儿永远是最为骇人的。


    “小玉姐,你回来啦!”


    尚在家中的谢宝儿一下扑到她的怀中,紧紧抱住她的腰,仰着脑袋,眼中尽是稚子的澄澈。


    谢玉被勒得喘不过气来,却用手捏了捏谢宝儿的脸颊,再用油纸包挡在她的眼前,“别抱着我,你重死了谢宝儿,你喜欢的香叶糕,自个儿吃去。”


    谢宝儿将她的手拨开,皱着秀气的眉毛,“小玉姐,你是不高兴吗,为何?”


    她伸出两个手指,戳在谢玉的嘴角。


    真好,她什么都不懂。


    谢玉就着她的指尖,憋出笑意,“大人的事儿,小屁孩甭管。”


    她俩向来这么拌嘴。


    谢玉向自己的屋内走去,她收拾着行囊,谢宝儿坚持不懈地问着她发生了什么事儿。


    语气之间比她还要不安。


    她握着打包好的行囊,半蹲在谢宝儿面前,认真地注视着她的双眼,“好宝儿,去你房间里头,枕头底下是我给你的惊喜。”


    “小玉姐,你在说什么?”


    谢玉仍是自顾自地说:“你呢,收拾些衣物,去对门李大娘家,告诉她小玉姐让你来的,她知道该怎么做的。”


    “小玉姐!”小女孩儿的声音带着隐隐的愤怒,伸出手摇晃着谢玉瘦弱的胳膊。


    谢玉反握住她的手,轻柔道:“好宝儿,我出去几日,你要照顾好自己。”


    谢玉扛起简单的行囊向外走,谢宝儿仍跟在后面不住叫唤,“你也是,大姐也是,你们什么都不跟我说!”


    “谢玉,你出去了,就别回来找我了!”小孩子还在置气。


    谢玉站在院子的大门前,回头看向她,“宝儿……”


    “砰!”


    两人的声音戛然而止,前方的木门被撞开,来者只一句“谢玉何在”,便吓得谢玉心颤。


    两人一同,望向门前的一群不速之客。


    比她俩都要高,像座俯视着她们的山。


    为首一人穿着官府制式的圆袍,腰间别着一把长弯刀,胡子拉碴的,上下嘴皮一贴,谢玉才听清他说了些什么,“你就是谢玉?”


    见谢玉没有回答,那粗狂的男子望向一旁拿着画卷的男人,又问道:“可是她?”


    “**不离十。”


    那人回答道。


    “那就押回去再说!”


    几个人上前,扛着她的双臂,又用兵械架住她的脖颈,生怕这个灵巧的小贼脱逃。


    谢玉手中的行囊落在地上,散落开来,她就像那待宰的鱼,即将赴刑。


    不知为何,此时的她反而松了口气,在走远前,回头望了眼那傻了眼的孩子,只怕眼泪都梗在了眼眶中没出来。


    谢玉冲她笑了笑,又扭过头去。


    一路向前,东巷每家每户的院门都被踹开了,几个熟识的面孔跟随着她的身影。


    路过李大娘时,她顿住脚步,又被几个小吏架着向前,走到巷口才听见身后小孩子无助的哭喊声,一声声地锤在她的脑中。


    谢玉垂眸,不在反抗,跟着小吏向前。


    耳边什么声音都有,有百姓们看热闹的议论、有小吏的说教。


    “这又是犯了什么事儿的?”


    “你可知你这次偷到谁手上去了!”


    “贪得无厌的小贼。”


    总之是凑不齐一句连贯的话语。


    看来张叔是说对了,她恐怕真是偷到了仙家人受伤,以后估计她也要成南水县地的名人了。


    谢玉竟然算不得多伤心。


    其实偷久了,便有这种直觉了,每次上哪儿干活儿,便觉得这是最后一次。


    所以她总喜欢趁着晚上将赚到的银钱塞进谢宝儿床边的暗格处,再用手贴近她的脸。


    只觉得宝儿要是懂得没这么多,便不用像她一般,做这些营生,一旦有了开端,再也没什么退路可言,轻则杖刑、重则徒流死。


    她又想,想来我是比大姐有天分的。


    她一路走一路走,直至到那衙门,跪在公堂上,倒有了雅兴观察这县衙门的构造。


    前方牌匾写着:诸恶现行。


    正中间端坐着县令。


    可不是大案子,连县令老爷都出山了。


    余光再往旁边瞧,这公堂右侧坐着四五人,着锦衣玉袍身形肥大者,是那日的李老爷,一旁坐的许是他家少爷,后边还跟着几个随行侍从,正冷眼瞧着眼前一幕。


    可不是,这公堂之上,容不得她的想法。


    “谢玉?”


    “是的,大人。”她低头垂眸道。


    “可是你偷了李家公子的玉佩?”


    县令走到她的面前,她只看见一双翘起的黑靴。


    他凑在谢玉耳边,压低了声音恶狠狠道:“平时你们偷些什么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你这是偷到谁家去了?他儿子将来可是要进仙家的!你要是不想连累东巷那帮人就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一旁又传来那李老爷的嗓音:“大人,这案子有这么复杂吗,我不连证人都给你请来了?”


    县令向一旁陪笑,宣证人上堂。


    是那店小二,脸上落了个红红的巴掌印,跪在谢玉身旁,怨恨地剜了她一眼。


    “陈氏,你那日可是被这人敲晕在了后厅。”


    “回大人话,正是此人,虽有伪装,但小人记得真切。此人尾随小人到茅房,又将小人敲晕,借小人衣裳装作安永阁内打杂的窃取了李老爷家的玉佩。”


    玉佩早从张叔手中回到了李少爷腰间,李少爷闻言晃动着那玉佩,轻蔑道:“这可是紫行山外门弟子令,你这小贼也敢偷。”


    谢玉任凭他叫骂,偷了便是偷了,她亦能预料到这样的结局,谢玉垂头等待最后的审判。


    见她未曾言语,不加辩驳,李少爷反是怒火中烧,折扇一收便想到她跟前来揣上一脚。


    只有县令吃力不讨好地赔着罪,瞧着这少爷的脸色。


    “此人偷盗仙家宝物,杖刑三十后押送上级衙门候审!”


    县令高呼。


    谢玉又从跪姿变作躺姿,被困在木椅之上,等待杖刑。


    一下,两下,谢玉咬紧牙关承受着属于她的惩罚,而那少爷露出满意的神色。


    剧烈的疼痛从皮到肉再到骨,她浑身颤抖,死死地抓住凳脚,发出闷哼。


    一个未经锻炼的女子可不一定受的住这三十杖的刑罚,她只能硬生生地挨着。


    直至一道声音从不知哪个方向传来:


    “大人,且慢。”


    谢玉看不见身后的情形,只听见似乎一根木棍在地面敲击的清脆声响。


    公堂上没有多余的声音,她的意识在一片寂静中涣散。


    昏倒前她借着自己的经验判断到。


    是个瞎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